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基礎理論框架研究

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基礎理論框架研究
定價:198
NT $ 172
  • 作者:米紅 楊翠迎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2065534
  • ISBN13:9787802065536
  • 裝訂:平裝 / 22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是在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針對現階段農村居民身份的復雜性及農民養老需求的迫切性,借鑒發達國家農村社會養老保障模式和制度方案設計的經驗,為完善和改革我國現行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提供思路;基于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結合實際調查資料,構築反映我國農村人口變遷的農村分性別模型生命表,找尋我國農村有條件地區和有條件人群的共性特征及其個性特征,原創性地提出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模式精算模型和方法技術體系,為我國建立適應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實際狀況的養老保障制度,構建農村與城鎮養老保險的餃接通道,提供集理論、方法、實踐于一體的、可操作性強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方案目標模式集合。在此基礎上,結合地方案例,探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的具體設想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為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順利推行,提供實證基礎和政策性建議,也為政府建立現代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建議。

本書分為上篇、中篇和下篇,共由十章主體內容組成。其中上篇,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國際視角研究,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章內容組成。第一章,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起源和基礎理論,主要介紹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起源、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基礎理論等;第二章,典型國家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主要介紹了國外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的情況,如較為發達的法國、德國、日本,拉美國家,前蘇聯及東歐訇家等。第三章,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發展的國際比較,主要對國外社會苯老保障制度實踐進行了類別劃分,總結了不同類別的社會養老保險模式的特點,以及其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時的社會經濟條件等。第四章,它山之石︰國外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啟示,主要從目標導向、制度建設、多層保障網絡、政府責任、機構建設等方面對國外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建設進行了總結,為我國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尋求了一些啟示。中篇,基于“有限財政”的中國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系統研究,由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章內容組成。第五章,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體系的變遷,主要闡述了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發展歷程、制度特點和內容、發展存在的困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改革背景、原則、創新思路等。第六章,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體系,基于以上國內外實踐現狀背景以及構建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意義,主要研究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基本框架,認為可以建立多支柱、多元化、廣覆蓋、按群體分層次、按地區分層次、分階段完善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體系框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實現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流程規範化管理、加強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與管理、依法確保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有效運行的政策思路。第七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建立條件的分析,主要對“有條件地區”的界定、對“有條件地區”的相關研究綜述、對“有條件地區”量化指標的研究、“有條件地區”的判定算法研究和實證分析研究;對“有條件人群”的界定、判定和實證分析;以及對“有條件人群”和“有條件地區”綜合的判定方法和實證研究等。第八章,“有限財政”理論與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體系,主要對“有限財政”的相關背景、“有限財政”理論提出、政府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中承擔重要責任的必然性進行了闡述,分析了影響政府責任承擔方式的因素、對我國政府在農村社會養老制度中的責任進行了界定、研究了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的“有限財政”制度創新和推進有限責任農保的政策設想。第九章,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研究的創新,基于建立有限財政責任農保的理念,結合我國農村實際,提出了適合于農民工流動性的“彈性賬戶+激勵賬戶”相結合的社會養老保險模式、適合于失地農民的“個人賬戶+基礎養老金+儲備金”相結合的養老保險模式、適合于純農戶的兩種基本養老保險選擇模式、適合于計生戶的“到齡扶助”獎勵轉為“即期投入”的養老保險模式等,並利用生命表與人口預測方法對之進行了參數分析。下篇,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群體案例比較分析,主要由第十章形成。第十章,不同群體的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區域比較,主要結合各地案例,如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的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和浙江省嘉興市的計生戶養老保險,對有限財政責任的農保方案進行了區域比較和微觀的實證。
 

目錄

前言
上篇: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國際視角研究
第一章 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起源和基礎理論
第一節 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起源
一、社會保障的定義和功能
二、社會保障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基礎理論
一、國家和政府職能理論
二、公共產品理論
三、制度變遷理論
四、結構功能理論
五、養老保障效率理論
六、農業經濟理論
七、社會發展理論
第二章 典型國家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第一節 國外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建立發展的特點概述
第二節 西方發達國家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發展概況
一、法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二、德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三、加拿大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四、日本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第三節 拉美國家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發展概況
第四節 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發展概況
一、前蘇聯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二、波蘭、保加利亞等東歐國家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第三章 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發展的國際比較
第一節 國外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分類
一、德國的“投保資助型”養老保障制度
二、瑞典的“福利型”養老保障制度
三、新加坡的“自助型”養老保障制度
第二節 國外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建立條件分析
一、城鄉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建立的時間差
二、農業部門的份額
三、人口壓力
四、經濟發展水平
五、小結
第三節 國外農村社會養老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適應性的關聯分析
第四節 國外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的發展與改革趨勢
一、確立多層次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二、不斷擴大養老保障覆蓋面
三、拓展農村養老保障的衍生功能
四、日益注重家庭養老
……
 

當代浙江學人,肩負著雙重的歷史使命——既要深入研究、努力傳承和弘揚浙江學術思想的優秀傳統,更要面向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實踐,面向人文社會科學建設的迫切需要,大力促進學術創新和學術繁榮,服務浙江現代化建設,服務浙江學術發展,創造具有時代特征、浙江特色和優勢的當代浙江學術。

遠古時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曙光,出現在浙江大地。先秦時期,越人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寫就了中華精神的傳奇篇章。漢晉以來,浙江的開發速度不斷加快,學術思想獨樹一幟,名家輩出。自東漢王充算起至二十世紀末,浙江著名學者文人存世重要文獻就達兩千余種,七億多字,相當于一部《四庫全書》,可謂“泱泱兩千年、潢潢兩千種”,蔚為大觀。特別是南宋以降,浙東學術以經史並重、事功致用為特色,涌現了一批如葉適、呂祖謙、陳亮、王陽明、黃宗羲、朱舜水、章學誠等思想大家,浙西學術則以博雅典麗、縝密細膩的風格,與浙東文化相得益彰,在錢江兩岸相映成輝。近代以來,王國維、章太炎、蔡元培、陳望道、魯迅等浙籍人士,更是為中國現代學術思想的發展開創了新的風氣。富有特色、一脈相承、生生不息的浙江優秀學術傳統,是當今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走在前列的“文化基因”,也是浙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寶貴財富。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浙江人民發揚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創造了新的輝煌。當前,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浙江社會各界正在深入實施“八八戰略”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打造“平安浙江”以促進社會和諧,同時還在加快推進“法治浙江”和“文化大省”建設。浙江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實踐,是一座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的“富礦”,人文社會科學家們在這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作為人民團體又擔負著浙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普及工作的組織協調職能,近幾年來一直堅持“貼近、做強、抓實、搞活”的工作理念,通過組織課題研究、學術研討、成果評獎、科普宣傳等,組織和動員各教學科研單位和學術團體以及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為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大省建設服務,為繁榮發展浙江的人文社會科學事業服務。在科研方面,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為龍頭,輔之以“浙江省省級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按照“今”(浙江當代發展研究)、“古”(浙江歷史文化專題研究)、“人”(浙江名人研究)、“文”(浙江歷史文獻整理)四大板塊的布局,深入研究浙江的當代發展,系統梳理和挖掘浙江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和內涵,整合力量,有計劃有重點地培育浙江學術的優勢和特色;在學術研討方面,以“當代浙學論壇”為龍頭,整合各省級學術團體和有關教學科研機構的學術資源,以“搭建交流平台,活躍學術氛圍,推進理論創新,繁榮浙江學術”為宗旨,通過系列化的學術年會、專題研討會和學術報告會等方式,交流當代浙江學人的最新成果,昭示嚴謹科學的學術規範,營造健康、有序、活躍的學術氛圍,推進學術創新;在科普方面,以“浙江人文大講堂”為龍頭,輔之以“浙江省社會科學普及周”,堅持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的經常化,與名家合作,與媒體合作,讓社會科學走進百姓生活,努力提高大眾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繁榮發展人文社會科學,打造當代浙江學術品牌,需要我們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樹立品牌意識,構建良性載體和平台,如此,才會進入科學而有效的軌道。

資助我省學者的優秀學術著作出版,是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一項重要工作。自2000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我省設立了“浙江省省級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資金”,截止2006年,已資助了254部學術著作的出版。一批優秀成果不但得以出版,有的如《經濟思想史》、《浙江佛教史》等還獲得了多項省部級獎勵,有效地緩解了“學術著作出版難”的問題。

為了集中展示當代浙江學者的學術研究成果,從2006年起,我們在獲得資助的書稿中,由出版資助評審委員會遴選部分書稿,給予全額資助,以“當代浙江學術文叢”系列叢書的方式,分期分批出版,並得到光明日報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將之納入了《光明學術文庫》。

《光明學術文庫‧當代浙江學術文叢》的出版,是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 合會集中推出學術精品,集中展示學術成果的重要探索。文叢的學術質量.既有賴于我省學人的創造性研究,也有賴于每年浙江省省級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資助評審委員會的嚴格把關。因此,文叢的編委會成員,由當年的出版資助評審委員會成員組成。

我相信,《當代浙江學術文叢》的出版,對于我們堅持學術標準,扶持學術精品,推進學術創新,打造當代浙江學術品牌,一定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2006年12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