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義學術論文自選集(全二冊‧繁體版)

曾永義學術論文自選集(全二冊‧繁體版)
定價:768
NT $ 668
  • 作者:曾永義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08-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62075
  • ISBN13:9787101062076
  • 裝訂:平裝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學術論文自選集分為甲乙兩編,甲編命名為“學術理念”,乙編命名為“學術進程”。乙編既然以“進程”為名,自然希望從中看出本人學術漸進的歷程。所謂“漸進”,未必是逐漸長進或提升的意思,只是在說其隨著歲月繼續向前邁進,所以文章排序就按著寫作時間的前後。


作者簡介︰曾永,台灣省台南縣人,1941年生。現任杰出人才講座教授、世新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名譽教授、中研院文哲所咨詢委員、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等職。著有學術著作《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說民藝》、《俗文學概論》、《戲曲本質與腔調新探》、《戲曲與歌劇》等十余種;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人間愉快》等六種。並從事中國現代歌劇、京昆戲曲等劇本創作工作,有多種劇作被搬上舞台。
 

目錄

甲編
序言
自序
評中國古典戲劇的態度與方法
一 謹嚴而不拘泥的態度
二 具體而完備的方法
結語
從西施說到梁祝
——民族故事之命義、基型觸發與孳乳展延
一 民族故事之命義
二 民族故事之基型觸發
三 民族故事之孳乳展延
中國詩歌中的語言旋律
一 聲調的組合
二 韻協的布置
三 語言長度
四 音節形式
五 詞句結構
六 意象情趣的感染
結論
說“排場”
引言
一 清代之前文獻上所見的“排場”
二 許、王、吳三氏的“排場”說
三 明代曲學與“排場”相關的概念
四 李漁與“排場”相關的理論
五 張師清徽的“傳奇分場”說
六 元雜劇的“排場”
七 明清傳奇的“排場”
八 京劇的“排場”
結語
台灣地區民俗技藝的探討與民俗技藝園的規畫
引言
一 民俗技藝的物質與功能
二 民俗技藝的內涵與現況
三 民俗技藝的調查和研究
四 民俗技藝的保存與發揚
五 民俗技藝園的緣起
六 民俗技藝園的規畫
結語
論說戲曲劇種
引言
一 “戲曲劇種”的命義
二 戲曲體制劇種“南戲”與“傳奇”分野之辨證
三 再從“傳奇”命義說到“南雜劇”與“短劇”
四 體制劇種與腔調
余論
中國戲曲之本質
論說“折子戲”
論說小戲
論說精致歌仔戲
乙編
序言
自序
楊妃故事的發展及與之有關的文章
黃珊的《帝女花》
《太和正音譜》的作者問題
雜劇中鬼神世界的意識形態
沒高祖的《大風歌》
中國古典戲劇腳色概說
台灣“中國研究院”的藏俗文學資料的分類整理和編目
北曲格式變化的因素
元人散曲六論
論說“拗折天下人嗓子”
關漢卿研究及其展望
明代帝王與戲曲
論說“五花爨弄”
從戲曲論說“中國現代歌劇”
所謂“影子人物”
先秦至唐代“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考述
宋元瓦構欄及其樂戶書會
 

曾永義先生是台灣中國戲曲、識文學、俗文學和民俗技藝等研究領域的大家,著作等身,在海內外有廣泛的影響。近來北京中華書局將為其出版《曾永義學術論文自選集》、《戲曲源流新論》等作,聞之甚喜,但接曾先生越海電話囑余為其學術論文自選集之甲編“學術理念”寫序時,頗致猶豫。年序而論,他是我的長輩,學術而言,他是我的詩輩,是蜚聲海內外的大家名師,前此為其作序題跋者均如台靜農、孔德成輩學界耆宿,而我對曾先生素懷恭敬,對其文章也是孜孜拜讀。近年來與曾先生接觸頻頻,對其了解漸多,而他所以選擇我寫序,一見了對我們接觸交往的認可,彼此感同,更可以見其性格為人,平樸本色,不事雕琢,提掖後進。

曾先生是世新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在台灣與內地學界兼有多個頭餃。他學識淵博,貫通古今,幾十年筆耕不輟,在識文學、俗文學、民俗技藝諸方面都極富成果,各類著作達四十多種,尤以戲曲為著,主要戲曲著作有《戲曲本質與腔調新探》(2007)、《戲曲與歌劇》(2004)、《從腔調說到劇》(2002)、《戲曲源流新論》(2000)、《明雜劇概論》(1999)、《論說戲曲》(1997)、《參軍戲與元雜劇》(1992)《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1991)、《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1988)、《詩歌與戲曲》(1998)、《清洪(日方)思升先生年譜》(1984)、《長生殿研究》(1969)等。他在台灣有著崇高的學術地位,但其實是1941年出生的,並不似我們想象的有如此多成果和極高地位的人那般垂垂年邁,這在以前的內地學界鮮得有見。自1966年以《洪升及其長生殿研究》獲得碩士學位後,四十多年里所付出的勤奮和心血是可以想見的,他把自己所有的時間和智慧都貢獻給了戲曲及學術。就其戲曲研究而言,歷史研究是其根本,而又遠遠不局限于此,舉凡戲曲理論、戲曲腔調、歌劇、本土歌仔戲等等他都有所涉及,此外他還有十余部京劇、劇、豫劇、歌仔戲、歌劇作品搬上舞台。可見,他之戲曲研究是貫通的、全面的和立體的,這也是他的顯著特點,無論在戲曲學術交流還是在演出交流方面,曾先生都是不遺余力,是海峽兩岸文化、戲曲交流的先行者、組織者。

兩岸交往日益密切,但在文化、學術交流中也始終存在差異,實際上還不能做到正等對等的對話和研討,台灣學者的著作成果內地學者不一定能夠及時了解、掌握,如曾先生這樣學者的研究和成果,是我們了解台灣學術發展和全面衡量戲曲研究進程的重要內容,無疑,中華書局這一出版計劃,將進一步推動這種交流和了解。其學術論文自選集以“學術理念”、“學術進程”分類命名,雖非其戲曲研究全部,但可見其對于曾先生的學術研究所具有的代表意義。

學術論文集的甲編“學術理念”共收十篇文章,包括《評騭中國古典戲劇的態度與方法》、《從西施說到梁祝》、《中國詩歌中的語言旋律》、《說“排場”》、《台灣地區民俗技藝的探討與民俗技藝園的規畫》、《論說“戲曲劇種”》、《中國戲曲之本質》、《論說“折子戲”》、《論說小戲》、《論說精繳歌仔戲》;所涵括的內容也比較革富,有詩歌文學的,有民俗技藝的,有關於研究態度方法的,有演出排場的,有戲曲劇種的,有戲曲理論美學的,有小戲、折子戲的,有本土戲曲歌仔戲的,看似內容紛繁,但又統一於“學術理念”,能鉬反映曾先生學術觸角所及之廣泛,見其獸曲思想、文學思想和觀念。作者之“自選”,每篇文章所探討、研究的對象不同,甚至文學、戲曲、民俗技藝菹列,在看似彼此獨立的文章中,顯示的是作者多年來文學、戲曲、民俗技藝研究的觀念、思想,也許研究對象是過去不為人所量視的,比如小戲,但它所折射的是曾先生的學術敏感和眼光,是他學術觀念、戲曲思想的組成。歷來人們對小戲甚為忽略,評價有限,曾先生在研究中,深覺“戲曲史之最根本主要之問題迄未有被公認的解決?在他看來“其中‘小戲’竇為關鍵所在,因為只要弄清楚小戲,那麼大戲乃至戲曲的發展就容易順理推得。”於是乎,在他的推動下,2000年12月在台灣舉辦了“兩岸小戲大展暨學術研討會”(曾先生擔任活動的執行長),內地五種小戲劇團、台灣四種小戲劇團共同演出,二十五位學者發表論文。《論說小戲》是曾先生那次會議所做的主題發言,他認為“小戲不止是大戲的雛型,而且或夾入其中,或融入其中,以插科打諢、滑稽詼諧的面貌為大戲調劑排場。”“現代文學和藝術是可以禁根於小戲之中,從而獲得珍貴的養分的;而若能如此,現代文學和藝術也才不會失去傳統優美的民族性格和鄉土性格。”“現在不止要正面的肯定小戲,視之為民族藝術文化的重要的一環,而且要積極的維護它研究它,使它仍舊可以革富我們的生活,菹充分發揮它具有的功能。”藉他的這種竹學術理念”,小戲的發展與研究呈現出全新的面貌。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