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領域與寬容

公共領域與寬容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彭立群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9702038
  • ISBN13:9787509702031
  • 裝訂:270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對公共領域與寬容的關系進行了界定與梳理。認為「文化」與「公共性」是公共領域的兩個支撐點,中國古代也存在公共領域,寬容是公共領域的生命線,寬容與否也是東西方公共領域不同發展路徑的重要參量。在此基礎上回顧了中國近代公共領域的發展歷程,研究了中國當代公共領域的發展趨勢,並提出了以寬容精神構建了中國當代公共領域的願景。

彭立群,漢族,生於1971年,祖籍山東曲阜。2002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現為華僑大學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西方哲學、政治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研究方向包括現象學、公共領域以及馬克思生活哲學。目前是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后流動站工作人員,從事海德格爾的形而上學思想研究。近年來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教學與研究》、《學術研究》、《東南學術》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參與編寫和翻譯的著作計5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文化與公共性:把握公共領域的兩個關鍵詞
 一 文化與公共領域
1.文化:人之為人的關鍵因素
2.文化影響力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一種寫意方法的描述
3.控制還是解放:文化的選擇
4.知識人:文化的傳承者
 二 公共性與公共領域
1.共有的物質生活條件與公共性
2.共同的社會規范與社會成員的共識
3.共同的信仰與公共性
4.共同的生活世界與公共性
 三 公共領域的界定和類型
1.哈貝馬斯關於公共領域的定義
2.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理論在中國的應用和發展
3.底線與頂端:探討公共領域的兩個標准
4.哈貝馬斯論公共領域的類型
5.公共領域的類型:我們的觀點
四 公共領域的價值
第二章 寬容的界定以及寬容與公共領域的關系
一 關於社會排斥
1.出於安全的社會排斥
2.出於輿論暴力的社會排斥
3.出於過度的自我中心傾向的社會排斥
二 寬容是什麼
1.從存在論上研究寬容
2.寫意方法視野中寬容的發生過程
3.中國儒家思想中的「情理寬容」
4.西方傳統中的「法理寬容」
5.對現代寬容的認識
三 寬容與公共領域的關系
1.對公共領域予以寬容的必要性
2.公共領域得不到專制權力寬容的原因
3.寬容與公共領域關系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第三章 寬容與現代公共領域的產生
一 現代文明:為什麼是西歐?
1.西歐面臨的危機
2.西歐的現代化何以可能?
  ……
第四章 悲劇的誕生:政治不寬容鐵幕下的中國古代公共領域
第五章 以寬容精神構建中國當代公共領域
 

彭立群博士寫了題為《公共領域與寬容》的專著,並約我為該書的出版寫個序。我高興地答應下來,一是因為彭立群是我指導的第一批博士生當中的一個,這些年來在泉州華僑大學任教,一直潛心教學和科研工作,對他做出的所有成就我都應該給以支持和鼓勵;二是他研究的「公共領域」問題,無論在現實生活還是學術研究領域,都是很重要的議題,這個問題與這些年來我所關注的現代性、文化認同以及社群主義等問題緊密相關。

顯然,「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一詞的出現9與現代社會的組織方式發生轉變有關。如果說漢娜·阿倫特在⒛世紀50年代提出了這工概念,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在現實歷史中的公共領域恐怕早在這之前就已經形成、發展了。對問題的研究往往是在現實問題已經得到比較充分暴露的情況下才能展開,因此,只有當相對於私人領域的公共空間真正成為現實的情況下,人們才能從學理層面加以梳理。如果說「公共領域」的熱潮在1989年才來到的話,那麼真實的原因恐怕是「冷戰」的結束使原來被意識形態的對立所遮蔽的這個問題顯現出來而已c人們對德國著名哲學家哈貝馬斯的著作《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的閱讀,只能是伴隨社會歷史轉折的話語現象或表面原因。

我個人認為,公共領域在歷史上肯定早就存在,但是其廣度和深度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就典型意義的公共領域而言,這應該是近幾個世紀的產物。

首先,公共領域是現代(modent)社會的產物,具體說,現代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公共領域的形成提供了前提。公共領域不可能在自然經濟或封建主義制度下形成,換言之,公共領域是市場經濟的產物。自然經濟條件下的人們遵循自然季節的節律而生活,由於生產力低下和手工勞動,經濟單位往往是分散的家庭。在那種氛圍下,人們往往崇尚或屈從於家長制,因為年齡本身就體現着隨歲月增長的經驗知識和道德權威。而在現代工業社會,許多人聚集在一起工作,這為公共領域的孕育創造了條件;而平等地進行等價交換,也為公共生活的平等交往提供了可能性。后工業社會或知識經濟所創造的超權威的差異和自由的文化,進一步拓展了公共交往和話語交流的空間,從而推進了公共領域的擴大。

其次,公共領域是民主社會或人民有了自由、平等權利之后的產物。具體說,人們之間平等、自由的討論是公共領域形成的條件。菲私人性質的事務不一定在公共領域內討論,如密室政治、國家外交活動等等。封建制度下的國家事務本質上是不屬於公共領域內討論的,相反,那時人們明哲保身的做法是「莫談國事」。公共領域是具有平等權利的公民自由行使話語權的地方,在這個領域形成了公共輿論和文化認同。第三,現代通訊手段以及媒體的力量(例如,報紙、雜志、電台、電視、網絡等媒介)是公共領域的重要載體。公共領域最初只能表現在沙龍、會議室、廣場等地方,在這里人們可以面對面的交流,但是這種公共領域在尺度上是有限的,往往成為被某些精英們所操縱的領域;廣播、報紙和電視的推廣擴大了公共領域,但是,其互動的可能性大受限制,在某種意義上仍然無法真正體現公共領域自由、平等對話的性質;而現今的網絡進一步推進了互動的空間,從而也拓展了公共領域。

可見,公共領域在不斷形成和拓展自己的空間。我認為,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和探索本身也會促使公共領域進一步得到拓展。公共領域有自己的功能:形成輿論,監督公共權力;達成共識,強化社會認同;話語交流,促進文化創新……。公共領域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領域,構建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就必須推進公共領域的拓展,形成公民自由表達話語的空間。

公共領域需要寬容,因為它是思想試驗和交鋒的地方。反過來,公共領域也促成寬容文化的形成。只有在寬容的氣氛下,人們才能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可以看到公共領域的形成。如果大家都不敢講真話,那麼再多的話也僅僅是傳達或重復,而不是交流或對話。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