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於1972年第一次出版。今天,本書描繪出來的前景比過去更有成效。其觀點簡潔明了:我們建設我們的社會,不是反自然、與之決斷而為之,而是利於創造我們共同選擇的自然的方方面面而為之。這樣,社會屬於一部歷史,而這部歷史的精神方面的躍變和社會方面的轉變——不僅包括技術的、政治秩序的轉變,而且包括兩性的、家庭的、譜系權利的轉變——這兩方面的變化深刻地造就了每個時期。這幅前景終能展示一個意義十分廣泛的觀念,這是非實證主義的觀念,是充滿活力的社會學和生態學可能體現的觀念,它針對的是普及化的匱乏所需要的「生存新藝術」。

作者簡介:

塞爾日·莫斯科維奇,法國高等社會科學專科學校科研指導教師,曾積極參加了生態學運動的創辦工作,出版了關於社會心理學史、科學史與技術史、現代社會問題的著作,於1989年獲得社會學與社會科學歐洲獎。
 

目錄

引言
第一部分 演化與歷史
 第一章 最初的靈長類動物歷史的推動者
  一 突變、適應與進化:靈長類基本機制的簡單回顧
  二 適應社會
  三 生存的新舊藝術
 第二章 無言的社會
  一 溫和的等級制
  二 共同生活的清規戒律
  三 如何填平代溝
第二部分 人類的本性
 第三章 新動物世界
  一 在無人地帶上:靈長類動物的人化或狩獵化
  二 群體、資源以及對環境的種種壓力
   1.兩種穩定狀態的原始描述
   2.多余雄性和受森林威脅的小世界
  三 動物的食物采集
 第四章 人的兩次產生
  一 從掠食到狩獵
   1.主要資源的障礙
   2.重要的裂變
   3.詭計與死亡的藝術
  二 變性的人
   1.學習靈巧的類人猿
   2.技能的順化
  三 最后的看法:人的要素和人的結構
 第五章 從天然淘汰到自然分化
  一 人口與環境關系的轉換
  二 創造男人,創造女人
   1.發明與發展
   2.遺傳與承襲
  三 分化過程是自然的
第三部分 動物世界與人類社會
 第六章 無從而來的社會群體
  一 錯誤中的自然
  二 「有伴相隨」的社會與「形單影只」的社會
 第七章 狩獵與親屬關系:初步了解的事實
  一 從事狩獵的三個構成要素
  二 男性問題
   1.父親身份的發現
   2.論獨身:婚姻與男人之間的平等
  三 分享原則:贈送與相互性
   1.夫婦外婚制
   2.社會內婚制與譜系權力
   3.外婚制分配上的概括
 第八章 男人社會中的女人:亂倫問題
 第九章 兩性之爭
 第十章 一半是自然,一半是社會
 第十一章 秩序禮贊
 第十二章 回顧
后記(1994年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