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所醫當問誰:醫改系列評論

病有所醫當問誰:醫改系列評論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周其仁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37788
  • ISBN13:9787301137789
  • 裝訂:218頁 /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本文集集中評論中國醫改。講起來,「醫改」的時態不甚分明:我國醫療服務體制的改革,究竟發生了沒有?完成了沒有?抑或將來才要展開?說出來不怕笑話,寫這組系列評論的時候,我自己對這個「時態問題」也不那麽清楚。等到要結集出版,北大出版社早就排出了清樣,我卻拖來拖去完不成校改,主要就是覺得問題還是不夠清楚。

來回翻看,本書的重點還是基於可觀察經驗事實的分析和解釋。倒不是說,這幾年關於醫改的討論和辯論,對本系列評論的寫作沒有什麽影響。不是的。無論同意還是不同意,醫改辯論中的判斷、見解、論點和論據,經常就是「刺激」作者展開論述的直接推動力。但是,拜「經驗主義習慣」之福,我從來就不習慣以論點對論點、拿看法駁看法——那似乎只不過是打口水仗而已。自己比較傾心的,還是「查證現象、檢驗論斷」。
 

目錄

序:真理總是具體的
一、真是「市場化」惹的禍?
這算哪門子「市場化」?
醫療服務的資源動員
「政府主導」恰是問題所在
令人尷尬的「公立醫院」
醫院甚於「招待所」
天價醫藥費損害他人嗎?
醫療服務是開放最差的部門
價格管制的重負
「紅包」是與非
藥的問題在哪里?
國家藥監局的教訓
相對價格至關緊要
二、全盤公醫歷史夢
全盤「公醫」是個夢
不盡如人意的全盤公醫
解讀赤腳醫生
從赤醫到鄉醫
歷史上的鄉村醫生
農民缺醫少藥的原因
批評里的教益
重鄉豈能輕城乎?
擺不平的城與鄉
不開放焉能兼顧城鄉
「中醫不姓中」的原因
中醫與西醫的分叉
行醫資格的國家管制
法外行醫的空間
需求膨脹與供給障礙
三、宿迂的啟示
也談宿遷醫改(上)
也談宿遷醫改(下)
管辦合一是症結所在
宿遷醫改的普遍意義
公共衛生是政府首要責任
「公用品」的正面與反面
宿遷的醫院改制
醫院本位論
醫院改制不容回避
營利醫院和非營利醫院
醫療服務的品質考核
┅┅
四、謹防事與願違
 

新年伊始,有消息說「衛生部首度公開醫改方案」。真有這樣快嗎?查證了一下,原來是衛生部的年度工作會議部署新年工作任務,高強部長提出「在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衛生保障方面,要着力建設四項基本制度」。新華社消息沒有說高部長宣布的就是「醫改方案」,因為去年政府剛剛宣布,全民關心的醫改方案由國務院11個相關部委組成的醫改領導小組負責提出。衛生部如果已獲授權代表領導小組宣布方案,怎麼樣也應該鄭重其是聲明一下的。另外,醫改涉及民生,即便政府有了方案,也應該經過人代會的審議才比較妥當。

不過,把高部長的新年報告看成是衛生部傾心的醫改方案,雖不中亦不會太遠的。畢竟不是軍事外交,醫療衛生問題本來就沒有關門處理的道理。更遑論多少年來,「看病貴、看病難」的怨聲幾乎無日無之,而2003年「非典」肆虐神州大地之后,有關高速經濟增長下中國的醫療衛生的實際狀況、問題、症結以及解決辦法,一直就是公眾、媒體、中外專家和政府領導人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作為行政主管的衛生部,風口浪尖上首當其沖,不拿出點辦法來不免難辭其咎。

現在終於有了一個衛生部傾心的醫改方案。僅此一點,就值得慶賀。因為無論「政府主導」還是「過度市場化」,都由於含義模糊而令人不知所雲。拿出一套准各怎樣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事情就容易明朗。願意進一步討論嗎?那就可以從天上——主張應該搞什麼「化」或什麼「模式」——落到地上來,具體討論怎樣兌現承諾和實現預期效果的條件。也可以不討論,橫豎方案總不是拿來說的,實行之后效果總要顯示出來,屆時再討論也為時未晚。

本文連同后續要發表的醫改系列評論,擺明選了在醫改方案實行之前繼續討論的立場。第一個原因上文已經提及,那就是衛生部傾心的方案還不等於就是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的方案。在最后的醫改方案決定之前,把不同意見提出來供參考,至少沒有什麼害處吧。

即便目前衛生部的方案就是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的最后方案,甚至就是經過人大審議通過的立即交付實行的方案,我也認為應該允許有不同意見和批評的聲音。積多年的歷史教訓,沒有不同聲音對任何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都絕不是什麼好事情。從公民責任的角度看,講出不同意見是一個原則問題,至於有沒有人聽,倒沒有那麼重要了。

在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層面之上,還有一個撰寫醫改系列評論的理由,那就是自己的專業興趣。當然知道,經濟學究竟是怎樣一門學問,從來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正因為知道,所以早就橫下一條心,選一個喜歡的方向鑽進去,再也不管其他。我選的這門經濟學,認定可觀察的人的行為里有規律可循,因為人總在特定的約束下行為,而種種行為的約束條件里面,游戲規則即制度性約束又是重中之重。醫改、醫改,要研究的正是醫療衛生體制的改變,怎樣影響各方行為的改變。遇到這樣對胃口的題材,要見獵而不心喜,我的修養不夠。

事實上所有制度影響行為的現象,都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可是,基於經驗的研究最起碼要求有深入實際的機會——這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滿足的條件。機緣巧合,20世紀80年代和一批下鄉回城的志同道合者,得到在杜潤生先生指導下從事農村改革調查研究的難得機會,在鄉下城里、基層上層、民間官方、事實概念、理論政策之間來來回回差不多十年,對體制如何影響農民行為總算有了一點基礎的理解。1996年回國后,分別碰過大型工程、水務管理、國企改制、民企發展和行政壟斷行業的市場開放,一晃又過去了十年,題材是寬了一些,可是人生苦短,要怎樣才能更扎實地增加知識呢?

那一年的「非典」發起了新的挑戰。是突如其來的事件,傳染性很強的疾病,危及人類生命。從經濟上看,一個人得了「非典」而不治——不論是因為無知、無錢還是沒有診療條件——受害的就不單單是他本人,而且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傳染給很大的一個人群,危及許多人的性命。這是典型的「負外部性」問題,用市場機制為這類行為定價,費用大得驚人,非政府出場不可。在實踐上,中國應對「非典」相當成功,關鍵就是政府掛帥,充分發揮行政特別是城鄉社會的作用,短時間內不惜以降低人口流動為代價,結果很快控制了局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