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游獵部落

最後的游獵部落
定價:228
NT $ 198
 

內容簡介

最後一支北方游獵民族鄂倫春族的最後一位薩滿會找到她的繼承人嗎?最後的“穴居部落”、雲貴高原腹地的苗民為什麼要選擇穴居生活?古西夏王朝天書般的文字為什麼至今還是個謎?中國西部最後的客家王國在哪里?湘西“秦城”里耶為什麼在古井里埋下3.6萬余枚秦簡?諸葛亮後裔為什麼會在浙江蘭溪建造一個八卦圖形的村子?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深埋著太多的未知與誤解,探尋這些就是探窺我們自身破碎多義的身體秘密與文明密碼。
 

目錄

序(遙遠、陌生、昂貴) 孫甘露
第一輯 最後‧發現
最後的游獵部落
生活在黑龍江與內蒙古一帶的鄂倫春是一個精騎善射的民族,世代在大、小興安嶺里以游牧為主,1953年,鄂倫春人告別了他們馬背上的生活開始下山定居。50年後的今天,我們還能找到這個游牧漁獵民族遺落已久的生活方式嗎?
最後的“穴居人”
在雲貴高原的腹地一個隱蔽的大岩洞里,有19戶、近百口苗族人在此生息繁衍,他們結穴而居,挖坑為灶,竹籬扎牆,人畜同住,被稱作“亞洲最後的穴居部落”。
最後的黃河筏子客
皮筏子目前僅存于甘肅蘭州和寧夏中衛等地。皮筏在我國歷史悠久,在黃河上游地區,它一度是黃河沿岸居民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皮筏子已經基本完成了載人運物的歷史使命。
最後的游牧人家
內蒙古草原的東部是著名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那里曾經是許多游牧民族的發祥地。歷史上的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等都是從這片蒼茫的大草原走出來的。這里,也是至今還保留著蒙古人傳統游牧生活方式的最後的一片土地。
第二輯 探秘‧真相
絲路上的佛國古城——庫車
庫車,古稱龜茲,一度是“絲綢之路”上最為繁華的商業中心,被視作孕育古代西域文明的搖籃。這個曾被西行的玄奘濃彩重墨地記錄過的古城,如今仍籠罩在一片神秘耀眼的佛光中,不過除了佛光,還有色彩絢麗、令人神往的庫車巴扎日(集市)。
古西夏魅影
西域一個王朝的神秘消失,除了給人留下天書般費解的文字、令人神迷的岩畫和埃及金字塔般威儀的帝王陵塔,還有一段嗜血和香艷的歷史。這個讓人魅惑的黨項人建立的西夏王朝迄今誘人探考。
康巴門戶——雅安
雅安是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地理特征獨特,自然風光神秘優美,同時還有著燦爛的本土文化、氐羌文化、土司文化、漢藏佛教文化、茶馬文化的遺存。雅安是康巴幽深美麗的門戶。
人參的傳奇故事
“放山”是東北地區對進山挖參這一行當的特稱。“放山”有很多外人所不知的行規與講究,如“放山”時要排成一字橫隊,發現叫“開眼”,發現後要“喊山”……各種因素附會了野生人參諸多的傳奇故事。
第三輯 尋訪‧地理
尋訪“西部客家第一鎮”洛帶
史稱“湖廣填四川”的客家人第五次大遷徙造就了今天的洛帶,一個因戰亂遷徙、移民聚落而成的場鎮,被稱為“最後的西部客家王國”。在此,我們得以借古老街巷間那些已經定格的場景與遺落已久的記憶,去探尋一個移民時代的真實。
皇家獵苑——木蘭圍場
清代皇帝、八旗子弟與王公貴族行圍習武之地——木蘭圍場,那時候,每年的“秋(�爾)”時節,藍天叢中的“呦呦”鹿鳴不是雌雄歡愛的偶親和之聲,而是一場場盛大的皇家狩獵游戲正在圍場中血腥上演。
九曲黃河第一鎮——磧口
磧口一度是秦晉大峽谷沿岸700公里的重鎮。如今,這個古老的小鎮依然駐守在黃河邊上,只是不再繁鬧喧騰,在其落寞清蕭的身影背後,我們從中接觸到了黃河農耕文明粗重的紋理和晉商發家的深遠歷史。
高山仰止,山是昆侖
世界上的崇山峻嶺有昆侖山系那般雄奇的氣勢與博大的胸懷:千百年來,羌人在這里留下了令人稀奇的岩畫;普魯人采擷自然之色世代編結著他們圖案古樸的氆氌毯;今天克里雅河上游的采玉人更有外人所不知的誠樸與艱辛……
尋秦里耶
湘西四大古鎮之一的“秦城”里耶,在一次考古發現中意外發掘出了3.6萬余枚秦簡,這是此前全國出土秦簡總數的近10倍。這些秦簡為何出現在一方古井中?這方古井最初到底作何用?各種謎團還有待世人去破解。
第四輯 解謎‧迷宮
諸葛八卦村的迷宮之謎
這個聚居了諸葛亮最多後裔的村子就像一座迷宮,它的排列方式神奇地復原了失傳多年的諸葛亮的八陣圖,從高空俯瞰,其房屋、街巷的分布走向與歷史上描述的諸葛亮九宮八卦陣暗合。諸葛亮後裔為什麼要建造這樣一個村子?
貴州鼓樓——侗寨之魂
侗族人建寨前必先蓋鼓樓,因為鼓樓是侗寨的“靈魂”,是侗察社會文化活動的中心。在貴州黔東南地區的侗鄉,幾乎村村寨寨都建有鼓樓。鼓樓在形象上就像一根男性生殖器,這有什麼特別的寓意嗎?
圍屋——設盡機關的中式城堡
圍屋是遠居他鄉的客家人設計建造的一種防御力極強的城堡式民居。圍屋中有各種外人難以破解的重重防設和御敵機關,更奇的是有的房子的城磚竟是用糧食做成的,在被困的情急之中可以取下來果腹。
碉樓——僑鄉江門的名片
碉樓千姿百態、形式多樣,這是在海外漂泊了大半生的華僑歸國後,為光宗耀祖在家鄉江門建造起來的一種中西合璧的毫宅。這些奢華考究的碉樓幾乎每一幢背後都有一個或淒惻或壯烈的故事。
 

遙遠、陌生和昂貴

杰里夫‧馬丁在他的地理學思想史著作《所有可能的世界》一書中曾經寫到:“人類與其他許多動物一樣,將地球表面的一些特定區域作為他們生活的空間;而且,和其他許多動物類似,他們也會為覺得別人生活空間上的草看起來可能更綠而苦惱。山丘成為生活空間的陰陋,好奇心促使他們去探索這一區域之外的地方……然而,這遠遠沒有將所有可能的世界都描述出來。”

著眼于人類發展的歷史,我們對自身的理解正是在對我們置身其中的環境的觀察中發展而來年,這種種觀察歷經希臘的荷馬、羅馬的希羅多德,中世紀的基督教旅行家馬可‧波羅,乃至當時雖然與西方相互陋絕,但是在研究方法和概念上卻存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我們的祖先——中國人的研究,最終得以形成我們今日關于世界的認知。

人類的先賢,將書齋里的沉思和對高山流水的探訪、記錄晝夜比照,一直將目光投向地球表面曲率的盡頭。這一點,在今人的生活中,幾乎難以復現,我們的目力為各種人類的構築物阻隔;另一方面,廣義的地表,雖然早已為人類發射的繞地衛星所覆蓋,然而,人類對自己有能力抵達的地方,並非全然知曉。

微觀而言,當一只狐狸對人類說:“請你馴服我吧!”多少會在你的心里激起對動物的童話般的友善之感。這種感情並不只存在于聖埃克絮佩里的著作《小王子》中,這位曾在高空俯瞰地球的飛行員所體會的,你也可以在意大利攝影師安特爾迪奈爾的照片中讀到。當你間或遙想非洲大陸上的珍禽異獸時,你是否也會像一個探險家那樣思考令科學家頭疼的問題:“斑馬身上為什麼會有條紋?”當你為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的茂羚羊牽腸掛肚時,在巴庫巴的萊凱蒂公園,正有人為那些被用于動物交易的黑猩猩重回自然生態而殫精竭慮。麝雉,也許你是第一次听說這種鳥,它看上去就像是一次離奇試驗完全走樣以後的產物——它的徒刑仿佛由意見紛紜的多個設計師七拼八湊而成,它們到底是鳥類還是爬行動物?

與此同時,在世界上還有許多與都會經驗相異其趣的族群生活,並將逐漸消逝于鮮為人知的地方:最後一支北方游獵民族——亦漁亦獵的鄂倫春最後薩滿將面臨後繼乏人的境地;雲貴高原的腹地,一個隱蔽的大岩洞里迄今生活著一群“穴居人”;內蒙古最後的游牧人家已經蹤跡難覓……

這些在我們個人經驗之外的事物,這些千百年來以其獨特的方式敏衍生息的族群,並不因我們的無知而停止其自身演化的進程,他們遠不只是旅游者傻瓜相機里一幀呆照所傳達的那一點異域風光。深究其細處,更豐富、更令人驚異的生命秘密會向你涌現,令你反觀久已置身其中的日常世界,令你在更廣泛的視野中發現世界之奧義。

宛如經由旅行家張騫所描述的穿越中亞到布哈拉,然後到波斯和地中海沿岸的陸路交通,運往西方的桃子、絲綢和蠶,以及從地中海帶回的苜蓿、小麥和葡萄。這些我們日日所需的平凡之物,曾經是多麼的遙遠、陌生和昂貴,如同你將要在這套“人與自然叢書”中所讀到的內陸或者邊隆的風俗、動物和自然的故事,從《狐狸弗雷德的故事》、《動物江湖》、《到最後游獵部落》、《鄉野鄉戲》中發現各百年來一直和我們休威與共的潛在關系,以你的注視向我們置身其中的世界垂詢、問候和致意。

孫甘露
2008.8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