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反映薩頓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書中包括了薩頓1930年的科爾沃演講與1935年的埃里奧·魯特演講:一個人文主義者的信念,科學史和文明史,東方和西方,科學史和新人文主義,科學史和當代問題。薩頓在書中強調了科學在人類精神文化方面的巨大作用,強調了科學與人文主義結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科學史是實現這兩者結合最好方法的命題。

作者簡介:

喬治·薩頓(George Sarton,1884~1956),出生於比利時,但是在美國成就了他的事業。正是在他手中,科學史最終成為一門正式學科。1913年他創辦了著名科學史雜Isis,並擔任主編長達40年。1940年他被任命為哈佛大學的科學史教授。人們認為他創造了科學史這門學科的「工具、標准以及批判的自覺性」,故譽之為「科學史之父」。薩頓生前出版了15部專著,發表了340多篇論文和札記,編輯了79份詳盡的科學史重要研究文獻目錄。這些都是他留給後人的珍貴遺產。
 

目錄

《薩頓科學史叢書》總序
譯者的話
前言
一個人文主義者的信念
一、科學史和文明史
二、東方和西方
三、科學史和新人文主義
四、科學史和當代問題
 

喬治·薩頓(George A.L.Sarton)號稱「科學史之父」,確實是當之無愧的,因為科學史在他手中,終於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現今國際上最權威的科學史學術刊物Isis雜志是薩頓創辦的(1913年),科學史學會很大程度上也是因薩頓而成立的(1924年)。通過在哈佛大學數十年的辛勤工作,薩頓終於完成了——至少是象征性地完成了——科學史學科在現代大學的建制化過程,例如:設立科學史的博士學位(1936年)、任命科學史的教授職位(1940年)等等。

2006年是薩頓去世50周年。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的上海交通大學,來出版這套《薩頓科學史叢書》,也是富有象征意義的。

這套叢書包括如下五種:

薩頓:《科學史和新人文主義》
薩頓:《科學的生命》
薩頓:《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觀》
薩頓:《科學的歷史研究》
劉兵:《新人文主義的橋梁》

前四種薩頓的原著,基本上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薩頓的思想、觀點和學術路徑,第五種是劉兵教授專門解讀薩頓的著作,也是目前國內唯一深入解讀薩頓的著作,故特收人本叢書,可以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薩頓及其思想。

20世紀20年代前後,是一個大發宏願的年代。

那時,阿諾德·湯因比(Arnold Toynbee)開女合寫他的鴻篇巨著《歷史研究》(全書12卷,至1961年出齊);威爾·杜蘭(Will Durant)也已經發願要寫《世界文明史》(全書11卷,至1968年出齊)。

大約與湯因比和杜蘭同時,薩頓正在為科學史學科的確立不懈努力,也大發宏願。他的宏願是撰寫一部《科學史導論》,要從荷馬時代的科學開始論述,第一卷出版於1927年。然而這部書他只寫了3卷(第三卷1947年出版),只論述到14世紀而止。後來薩頓的宏願又進一步擴大——他決定寫「1900年之前的全部科學史」,全書計划中共有9卷,可惜到他1956年去世時,僅完成頭兩卷:《希臘黃金時代的古代科學》、《希臘化時期的科學和文化》。此書的寫作計划遂無疾而終。

與此類似的是李約瑟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這是他原書的正式書名,但他請朋友在扉頁上題寫的中文書名是《中國科學技術史》,國內就一直使用,現在已經約定俗成了。李約瑟開始寫此巨著的時間,與薩頓開始寫「1900年之前的全部科學史」約略相同,都在40年代。《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第一卷出版於1954年,與薩頓巨著第一卷的出版(1952)也僅差兩年。

要說這兩部書的命運,李約瑟的似乎好一點。他的寫作計划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擴大,達到7卷,扭個分冊,到他1995年去世時,已出版了約一半的分冊。當然,李約瑟的工作備件應該說也比薩頓好,特別是他先後得到大批來自各國的學者的協助——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魯桂珍。由於魯桂珍和李約瑟的特殊關系,來自魯桂珍的幫助就不僅僅是事功上的,而且還是心靈上的、精神上的,這一條件恐怕是薩頓所不具備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