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兒(日漢對照)

哥兒(日漢對照)
定價:107
NT $ 93
 

內容簡介

《哥兒》通過一個不諳世故、坦率正真的魯莽哥兒踏入社會後同周圍俗物展開的種種戲劇性沖突,辛辣而巧妙地諷刺了社會上的丑惡現象,鞭撻了卑鄙、權術和虛偽,贊美了正義、直率和純真。

行文流暢,節奏明快,形象鮮明。通篇如阪上走丸,一氣流注,而寓莊于諧,妙趣橫生,至今仍是炙人口的作品。實為日本近代文學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目錄

哥兒
 

除了對職業教師,日本人一般不以“先生”稱呼別人,對文學家也是這樣。但對夏目漱石是個例外,習慣上稱為“漱石先生”,大約同我們中國人習慣上稱魯迅為“魯迅先生〞相若。較之客氣,這里邊顯然含有尊之為師的敬意。實際上,夏日漱石在目本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同魯迅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差不多。但魯迅研究,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都屬于顯學。不僅《魯迅全集》被一篇不少地譯成了日文,《故鄉》還被收入了日本中學“國語〞(語文)教科書——不知道魯迅先生的日本人估計佔不到多數。但相比之下,夏目漱石在中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當然個中原因多多,很難單純比較)。人們或許知曉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但知道漱石的,除了大學中文、外文系師生和文學愛好者,恐怕不會有多少人。

然而毫無疑問,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一座卓然特立的高峰。他活躍的20世紀初期(明治與大正之交), 日本文壇可謂群星燦爛。就小說家來說就有森鷗外、島崎藤村(亦是詩人)、田山花袋、正宗白鳥、永井荷風等人。但作品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說得夸張些,恐怕唯漱石一人而已。難怪被日本人稱為“國民大作家”,其頭像赫然印在日本干元紙鈔的正面,人們幾乎無日不同這位大作家“打交道〞。

更目漱石,原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慶應三年)生于江戶(現東京)一小史家庭,14歲入二松學舍系統學習“漢籍”(中國古籍),浸潤了東方美學觀念和儒家倫理思想,奠定了日後文學觀和人生觀的基礎。寫“漢詩〞(漢語古詩)是其終生愛好和精神寄托。“漱石”之名,即出自《晉書‧孫楚傳》中“漱石枕流〞之句。21歲就讀于第一高等中學本科,23歲入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英文專業學習。其間因痛感東西方文學觀的巨大差異而陷入極度的精神苦悶之中。1895年赴愛媛縣松山中學任教,為日後《哥兒》的創作積累了素材。翌年轉赴熊本縣任高等中學講師。1899年赴英國留學三年,學習英國文學和教學法。回國後先後在東京第一高等中學和東京帝大講授英文‘同時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了長篇小說《我是貓》,並一舉成名。1907年進入朝日新聞社任小說專欄作家,為《朝日新聞》寫連載小說,一直筆耕不輟,直至1916年(大正五年)因胃潰瘍去世。是年僅49歲。

漱石從事文學創作的時間並不很長,從38歲發表《我是貓》到49歲去世,也就是十年多一點時間,卻給世人留下了大量有價值的作品。他步入文壇之時,自然主義文學已開始在日本流行,很快發展成為文壇主流。不過日本的自然主義不完全同于以法國作家左拉為代表的歐洲自然主義,缺乏波瀾壯闊的社會場景,缺乏直面現實的凌厲氣勢,缺乏粗獷遒勁的如櫞文筆,而大多困于個人生活及其周邊環境的狹小天地,樂此不疲地直接暴露其中陰暗丑惡的部位和不無齷齪的個人心理,開後來風靡文壇(直至今日)的“私小說”、“心境小說”的先河。具有東西方高度文化素養的漱石從一開始便同自然主義文學背道而馳,而以更廣闊的視野、更超拔的高度、更有責任感而又游刃有余的態度對待世界和人生,同森鷗外一並被稱為既反自然主義又有別于“耽美派〞和“白樺派”的“高踏派”、“余裕派〞,是日本近代文學其正的確立者和一代文學翹楚。隨著漱石1916年去世及其《明暗》的中途絕筆,日本近代文學文學也就落下了帷棄。

以行文風格和主要思想傾向劃線,作品可分為明快、“外向”型和沉郁、“內向”型兩類。前者集中于創作初期,以《我是貓》(1905)、《哥兒》(1906)為代表,旁及《草枕》(1906)和《皮美人草》(1907)。在這類作品中,作者主要從理性和倫理的角度對現代文明提出質疑和批評。犀利的筆鋒直觸“文明”的種種弊端和人世的般般丑惡。語言如風行水上,流暢明快;幽默如萬泉自涌,酣暢淋灕︰妙語隨機生發,警句觸目皆是,頗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之勢。後者則分布于創作中期和後期,主要作品有《三四郎》、《其後》、《門》(前期三部曲)和《彼岸過迄》、《行人》、《心》(後期三部曲),以及絕筆之作《明暗》。在這類作品中,作者收回伸向社會的筆鋒,轉而指向人的內心,發掘近代人內心世界的不安、煩惱和苦悶,尤其注重剖析近代知識發子的“自我”、無奈與孤獨,竭力尋覓超越“自我”、自私而委身于“天”的自在和諧之境(“則天走私”),表現出一個作家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和執著、嚴肅的人生態度。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