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衛星有效載荷技術

氣象衛星有效載荷技術
定價:420
NT $ 365
  • 作者:徐博明/主/編
  • 出版社:中國宇航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2180325
  • ISBN13:9787802180321
  • 裝訂:精裝 / 42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衛星有效載荷技術領域的一本專著。全書共8章,包括;概論、有效載荷系統的分析與設計、極軌氣象衛星的有效載荷、靜止氣象衛星的有效載荷、有效載荷的輻射定標、有效載荷在軌測試、有效載荷主要地面業務系統、有效載荷發展趨勢。

  本書可供從事衛星總體研制,有效載荷技術設計、研究、試驗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書。
 

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氣象衛星與衛星氣象
  1.1.1 衛星氣象
  1.1.2 氣象衛星與衛星氣象的關系
 1.2 氣象衛星及其有效載荷
  1.2.1 氣象觀測
  1.2.2 衛星及其遙感儀器
  1.2.3 衛星有效栽荷的組成與作用
  1.2.4 空間天氣觀測
 1.3 氣象衛星軌道與有效載荷觀測方式
  1.3.1 衛星軌道
  1.3.2 有效載荷觀測方式
 1.4 中國氣象衛星系列及其有效載荷
 參考文獻
第2章 有效載荷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2.1 概述
  2.1.1 有效載荷的分類
  2.1.2 有效載荷的特點
  2.1.3 有效栽荷的基本組成
 2.2 有效載荷的配置及其應用
  2.2.1 應用需求
  2.2.2 主要配置
 2.3 有效載荷的設計
  2.3.1 設計程序
  2.3.2 約束條件分析
  2.3.3 主要性能參數分析與選擇
  2.3.4 環境適應性設計
  2.3.5 熱控設計
  2.3.6 電磁兼容性設計
  2.3.7 防污染設計
  2.3.8 壽命與可靠性設計
  2.3.9 特殊設計
 2.4 有效載荷的定標與試驗
  2.4.1 輻射定標
  2.4.2 環境與可靠性試驗
 參考文獻
第3章 極軌氣象衛星的有效載荷
 3.1 概述
  3.1.1 有效載荷的主要配置
  3.1.2 有效載荷的共性技術
 3.2 可見光、紅外掃描輻射計
  3.2.1 原理與組成
  3.2.2 光學系統
  3.2.3 掃描系統
  3.2.4 電子學系統
  3.2.5 星上定標裝置
 3.3 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
  3.3.1 原理
  3.3.2 光學系統
  3.3.3 物方掃描與像消旋
  3.3.4 圖像資料星上預處理
  3.3.5 焦平面組件
  3.3.6 輻射校正裝置
 3.4 紅外分光計
 3.5 紅外大氣干涉探測儀
  3.5.1 光學系統
  3.5.2 干涉驅動系統
  3.5.3 信息處理系統
 3.6 地球輻射收支儀
  3.6.1 太陽輻照度監測儀
  3.6.2 地球輻射探測儀
 3.7 臭氧總量探測儀
  3.7.1 分光光度計
  3.7.2 輻射與光譜的定標
 3.8 臭氧垂直探測儀
  3.8.1 紫外光柵譜儀
  3.8.2 電控系統
  3.8.3 定標單元
 3.9 微波成像儀
  3.9.1 系統組成
  3.9.2 預處理與控制
  3.9.3 展開與掃描
  3.9.4 定標
 3.10 微波輻射計
  3.10.1 類型
  3.10.2 原理與設計
  3.10.3 掃描方式
 3.11 掩星GPS大氣探測儀
  3.11.1 原理
  3.11.2 系統構成
 3.12 空間環境監測器
  3.12.1 空間環境及其探測
  3.12.2 半導體類探測器
  3.12.3 靜電分析類探測器
  3.12.4 朗繆探針類探測器
  3.12.5 電磁場類探測器
  3.12.6 其他環境效應類探測器
 3.13 數據傳輸系統
  3.13.1 信息復接與處理
  3.13.2 記錄器
  3.13.3 傳輸鏈路
 參考文獻
第4章 靜止氣象衛星的有效載荷
 4.1 概述
 4.2 自旋穩定靜止氣象衛星多通道掃描輻射計
  4.2.1 原理與組成
  4.2.2 光學系統
  4.2.3 望遠鏡筒掃描機構
  4.2.4 掃描機構控制器
  4.2.5 光電探測器件
  4.2.6 輻射制冷器
  4.2.7 星上定標技術
  4.2.8 電子學系統
 4.3 自旋穩定靜止氣象衛星掃描同步器
  4.3.1 星上圖像同步技術
  4.3.2 狹縫式精太陽敏感器
  4.3.3 掃描同步器
 4.4 自旋穩定靜止氣象衛星空間環境監測器
  4.4.1 太陽X射線探測器
  4.4.2 空間粒子探測器
 4.5 原始雲圖傳輸與雲圖轉發器
  4.5.1 轉發器組成
……
第5章 有效荷載的輻射定標
第6章 有效荷載在軌測試
第7章 有效荷載主要地面業務系統
第8章 有效荷載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略縮語
 

我國的航天事業在5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和繞月探測為重要里程碑的輝煌成就,構築了專業齊全、功能配套、設施完備的航天科技工業體系,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積累了獨具特色的航天工程管理經驗和方法,造就了一支技術精湛、作風優良的航天人才隊伍,孕育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並在一些重要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為維護國家安全、帶動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和振奮民族精神作出了重要貢獻。

回顧50多年的發展與建設,我國的航天事業,在創業中起步,在探索中發展。在改革中騰飛,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通過無數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探索與實踐,也創造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為了將這些知識財富傳承下來。用以指導新時期的航天重大工程實踐,促進航天科技成果在更加廣闊的領域推廣應用。為推動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發揮更大的作用.自20世紀80年代起.數以千計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歷時20余年.從導彈武器、運載火箭和空間飛行器等航天產品的設計、研制、生產、試驗等各個方面,系統總結了在實踐中形成的理論、方法和工程經驗.編纂了一部共1 56冊、6500余萬字的鴻篇巨制——《導彈與航天叢書》,奉獻給廣大讀者。

當前,面對世界格局多極化、全球經濟一體化、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以及新軍事變革不斷向縱深發展的新形勢,航天科技工業作為國家的戰略安全基石以及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推動力量,越來越凸現出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十七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航天科技工業的發展,提出了富國強軍的明確要求,部署了包括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探月工程二期、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在內的一系列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科技專項任務,可以說,航天科技工業正處于歷史上任務最多、發展最快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形勢和任務對航天科技工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抓住難得機遇,乘勢而上,圓滿完成國家任務,從而推動我國航天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真正擔負起富國強軍、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推動我國成為航天大國、強國的歷史責任,是新一代航天科技工作者必須面對的重大考驗。

因此,在新時期航天事業蓬勃發展和讀者需求的強力推動下,重印《導彈與航天叢書》凸顯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希望這部叢書能夠使我國航天事業50多年的創新成果和實踐經驗,在新的歷史時期彰顯出無窮活力,給人以更加深刻的啟示,從而推動更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在新的航天工程實踐中,不斷繼承、完善、發展航天事業50多年形成的寶貴經驗,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航天科技工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努力建設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使我國的航天事業在新的起點上不斷譜寫更加輝煌的歷史篇章。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