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08時代之印:中國媒介三十年(圖文版)

1978—2008時代之印:中國媒介三十年(圖文版)
定價:234
NT $ 204
 

內容簡介

★全景描繪 學理剖析 親歷者口述

中國傳媒大學胡正榮教授令(彳金亍)奉獻

激情再現中國媒介30年風雲變幻

忠實記載中國媒介30年歷史變遷

新聞出版總署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百種重點圖書

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媒介與時代一路同行。它是這個時代社會鏡像、輿論公器、娛樂來源和經濟助力,它的滄桑巨變,也折射著中國政治、產業、社會和思想的變遷。

通過描繪和剖析作為社會鏡像、輿論公器、經濟助力的中國媒介1978-2008年間的滄桑巨變,探尋中國媒介改革前景與發展道路,折射出中國政治、產業和思想體系的變遷。注重思想性和可讀性的統一,事實與學理的相互映照。通過「全景描繪+學理剖析+親歷者口述」的方式,對中國媒介三十年變革做全景式的梳理。
 

目錄

第一編 思想解放:三十年的兩個節點
1978: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二分之一新聞血統的哲學教授
一次哲學討論會
迂回運動的藝術
真理標准大討論
1992: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沒有硝煙的英雄時代
新路線圖的誕生
第二編 新聞:從國事到家事
1984:大眾報紙回歸
晚報:中國特色的大眾報紙
《南方周末》:從1984年起航揚帆
大興安嶺火災報道:大眾報刊亦有深度
1993:《東方時空》新篇章
《新聞聯播》:「標准的黨的新聞工作者」
《東方時空》:真誠面對觀眾
《焦點訪談》:贏在事實,生在平衡
《新聞調查》:挖掘歷史的成因
追求平衡的語態改變
媒介事件:電視直播的新聞故事
2002:零距離的民生新聞
都市報:民生新聞的先聲
電視民生新聞:觀眾與新聞零距離
2003:直面「非典」危機
流言:手機與網絡共舞
危機處理:政府學會「發言」
多元渠道:無法遺忘的孫志剛事件
2007:網絡的力量
網眾:新聞的消費與生產者
正龍拍虎:真假難辨的新聞
網絡世界:虛擬與現實的互動
虛假新聞:傳播的可能與不可能
第三編 娛樂:大眾的狂歡
1981:一張封面上的吻
人啊,人
一根大西洋底漂來的木頭
霍元甲和少林寺
春節聯歡晚會與年夜飯
1983:話說長江話說運河
一場文藝啟蒙運動
文學名著走上屏幕
冬天里的一把火
女排姑娘高唱凱歌
1990:世界真奇妙
嶺南走出「外來妹」
小人物的感動
從綜藝到娛樂
邊走邊唱
2005:跨世紀的娛樂潮流
電視湘軍攪動娛樂風暴
閃亮的網絡紅人
與狼共舞
專業化娛樂
2008:中國的故事
中國式大片
《時代》封面上的李宇春
《百家講壇》走出國學明星
奧運在北京
第四編 媒介經營:產業化之路
1979:新廣告元年
忽如一夜春風來
舊時王謝堂前燕
沉舟側畔千帆過
1986:珠江模式
春潮帶雨晚來急
大珠小珠落玉盤
不盡長江滾滾來
第五編 政策與規制:逝變轉軌
1978:雙軌制啟動
「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
市場化道路
從無冕之王到新聞民工
1984:新聞立法
為新聞自由鼓與呼
被告席上的記者
重提新聞立法
1996:集團化
做大做強
資源重組
當「市場」遇見「行政」
1999:行業壁壘
壁壘
紛爭
融合
2003:文化體制改革
試點
轉制,跨越
報業改革:烽火重燃
第六編 步入全球化時代
1987:越過長城,走向世界
起源的紛爭
步履艱辛的跨越
跌宕起伏的過渡
繁榮與未來
1996:浴火的鳳凰
鳳凰的領跑者:劉長樂
布局1996
鳳起海外
劉長樂VS默多克:同舟破浪
鳳凰展翅
直播夢想
2001:入世與出海
前WTO時代:與國外資本的悄悄聯姻
傳媒「入世」:國際巨頭蜂擁而至
「借船出海」:中國傳媒試水
結語
2008:中西輿論平台上的交鋒
用自己的聲音定風波
多元思維與國際模式
結語
訪談錄一 楊瀾:呼喚中國傳媒更深刻的變革
訪談錄二 打造全球華人媒體
 

每到一個時間的節點,我們總是習慣回顧過去。唯有常觀歷史,方能頓悟將來。因此,當2008年這個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紀念年份到來的時候,眾多專家學者紛紛把目光投向來時路途,一邊搜集整理那些令我們驚訝、感動、振奮、沉思的歷史片段,一邊思索道路延伸的方向。

2008年注定將在歷史上留下烙印,無論是汶川地震的苦痛,還是北京奧運的歡樂,以及其他種種,令人心中五味雜陳。

無疑,這三十年的變化是巨大的。當我們展望這一段短暫而復雜的歷史,中國媒體給我們提供了忠實的記錄。它們不僅是這個劇烈變動時代的記錄者,也是這個時代當中的行動者。它們自身也在經歷着難以磨滅的陣痛和進化,這種陣痛和進化也不僅僅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更是整個進程的必然組成部分。回顧這三十年,我們如何能忽略中國媒介?它們與時代同行,其問那些篳路藍縷的艱辛,那些高歌猛進的暢快,那些百折不撓的勇氣,那些痛定思痛的思索,無一不值得我們細細記述,細細品味。

本書既成,我首先要感謝的,是中國媒介的改革者們。正是這些第一線的實踐者,推動着中國媒介變革和社會變革。兩次思想解放潮流中,中國的媒介英雄們承擔了先鋒的角色。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秉持着史家風骨,忠實記錄着社會的一切,同時堅持「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用輿論公器對權力進行監督。媒介娛樂工作者們打破了教條,幫助我們重新找回失落的歡笑、淚水以及人類本性。而媒介的決策者、管理者、經營者、技術工作者和研究者們則不斷嘗試着各種手段,力圖使我們的大眾媒介在各種力量的角逐中保持着豐富的活力。固然,我們不能否認某些痼疾仍然存在,而新的弊端也開始顯現,但令人欣喜的是,三十年后的中國媒介已然是大大地進步了。本書描述的正是這種進步。

還要感謝陝西人民出版社的信任。猶記新春伊始,宋亞萍總編、李曉鋒主任來訪,我們一拍即合,敲定了這本書的出版計划。李曉鋒主任和編輯韓琳女士為此書費心良多,在各個方面提供了難得的支持。

更要感謝本書的每一位寫作者。本書由我和張磊制定框架,確定了「既注重思想性,又注重可讀性」的原則,以專題史和編年史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講述,共分六編。寫作團隊由中國傳媒大學的青年學子組成,具體分工如下:第一編「思想解放:三十年的兩個節點」由沈東撰寫;第二編「新聞:從國事到家事」由姬德強和周亭撰寫;第三編「娛樂:大眾的狂歡」由薛華撰寫;第四編「媒介經營:產業化之路」由段鵬和劉廷飛撰寫;第五編「政策與規制:漸變轉軌」由唐曉芬、徐聰、劉穎撰寫;第六編「步人全球化時代」由張龍、戴楠、冷爽、肖鴻傑、岳躍國撰寫;此外,張龍還負責進行了兩個訪談及寫作工作。最后全書由我和張磊進行審校和統稿。這本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當然,限於時間和水平,書中必然有不足之處,懇請專家和讀者們指正。

最后,感謝楊瀾女士和鍾大年先生接受我們的訪談,並對書中所引用資料的每一位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謝。

古語有雲:「三十而立。」如果把三十年前擺脫禁錮、走向市場的中國媒介看做是新生兒,那麼,如今它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社會的頂梁柱之一了。中國社會仍然在探索着前進的道路,而大眾媒介理應成為照亮道路的探照燈。正如沃爾特·李普曼所言:「如果一個民族無法確保獲得事實的真相,那麼,力不從心和缺少目標,腐敗和不忠,恐慌和世界末日,這一切都會降臨到其頭上。」大眾媒介的價值正在於此,但不僅在於此。它該如何去做,三十年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本書謹錄於此,冀望能為未來提供參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