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全球化與中國科技發展的戰略選擇

科技全球化與中國科技發展的戰略選擇
定價:330
NT $ 287
  • 作者:王春法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65564
  • ISBN13:9787500465560
  • 裝訂:529頁 /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全稱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研究課題成果文庫》)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出版的系列學術叢書。組織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是我院進一步加強課題成果管理和學術成果出版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建院以來,我院廣大科研人員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智力支持和各學科基礎建設方面,推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每年完成的專著類成果就有三四百種之多。從現在起,我們經過一定的鑒定、結項、評審程序,逐年從中選出一批通過各類別課題研究工作而完成的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一定代表性的著作,編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集中出版。我們希望這能夠從一個側面展示我院整體科研狀況和學術成就,同時為優秀學術成果的面世創造更好的條件。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分設馬克思主義研究、文學語言研究、歷史考古研究、哲學宗教研究、經濟研究、法學社會學研究、國際問題研究七個系列,選收范圍包括專著、研究報告集、學術資料、古籍整理、譯著、工具書等。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經濟研究系列》叢書中的《科技全球化與中國科技發展的戰略選擇》。

本書系統地對有關科技全球化問題的國內外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對科技全球化興起的背景、相關的研究共識以及爭論的核心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並提出了具有全球化背景的國家創新體系視角,以此對科技全球化相關問題展開分析。同時還對科技全球化的三種基本形式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的分析。對科技全球化進程中的主要問題,科技全球化與全球科技治理之間的關系,科技全球化對中國科技政策制定的政策含義等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目錄


引言
一 對生產力概念的重新認識
二 國際競爭形式的新變化
三 關於科技全球化
四 關於本書
第一章 科技全球化:研究概述
一 科技全球化問題的研究史
(一)科技全球化的歷史發展
(二)關於科技全球化研究的三個共識
(三)關於科技全球化的研究視角
二 科技全球化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科技全球化的規模
(二)科技全球化的類型與特點
(三)科技全球化的動力機制
(四)關於海外研究開發區位的選擇
(五)關於外國參與研究開發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三 小結
第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創新體系:一個新的分析框架
一 國家創新體系的界定及其內涵
(一)什麽是畫家創新體系
(二)國家創新體系的內涵
(三)關於國家創新體系的研究
二 經濟全球化與國家創新體系的新發展
(一)經濟全球化的一般意義
(二)經濟全球化的新發展
(三)全球化背景下國家創新體系的新變化
三 走向全球創新體系
(一)國家創新體系的理論缺陷及其修補
(二)跨國創新體系——跨國公司視角
(三)走向全球創新體系——國家視角
第三章 科技全球化的基本形式之一:研究開發國際化
一 經濟全球化浪潮中的產業研究開發全球化
(一)關於研究開發國際化的三個基本問題
(二)大規模的產業研究開發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的標志
(三)發達國家產業研究開發全球化仍然居主導地位
(四)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產業研究開發全球化的重要影響因素
二 中國產業研究開發國際化的現狀
(一)專利申請情況
(二)跨國公司對中國研究開發投資的情況
(三)國內企業在國外的研究開發
(四)國際技術聯盟
(五)技術貿易規模和結構
三 產業研究開發全球化對中國產業研究開發的影響
(一)研究開發資金和技術的獲取
(二)本地技術開發及溢出效應
(三)人才的培養和流失
(四)有關產業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的學習效應
四 中國應對產業研究全球化的政策建議
(一)應對產業研發全球化的政策分析框架
(二)准確把握現階段經濟發展的產業技術特征
(三)充分理解轉型中的國家創新體系
(四)應對產業研發全球化的政策取向
┅┅
 

以科技全球化為切入點,通過對國際環境的深入研究和詳盡分析,具體探討中國科技發展的總體方向以及基本路徑,並由此對中國科技發展的戰略選擇有所啟示,這是本項研究的主要目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項研究所確立的研究目標是野心勃勃的,也有着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因為它要研究的問題既包括了國際環境影響一國戰略選擇的內在機制和基本形式,同時又是當今中國面臨的一個極為緊迫的現實問題和根本問題,即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中國應該如何發展的問題。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對這樣一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越來越明顯了。

然而,研究何種問題是一回事,如何開展研究又是另一回事,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以何種理論方法為基礎來指導研究工作。在科技全球化的研究過程中,這是一個困擾我們甚久的一個問題,因為現有的大多數研究,不論是國內學者的研究,還是國外學者的研究,大多數是就事論事,精於描述而拙於分析,有方法而無理論。比如說,部分國外學者往往會通過問卷調查,獲取一定數量企業對於研究開發全球化問題的基本認識,再通過問卷分析得出一些基本結論。這種研究方法有其適用的一面,同樣也有其局限性,因為它先驗地認為科技全球化的主體是企業,進而忽略了對產業乃至國家層面許多問題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也有一些學者用向心力一離心力模型來解釋科技全球化問題,比較向心力因素和離心力因素的大小主次,雖然有所啟發,但在理論上還是不那麼具有說服力。

用國家創新體系理論來解釋世界經濟發展問題的首次嘗試是在《國家創新體系與東亞經濟增長前景》中完成的,結論是在東亞地區存在着一個超匡家的區域創新體系,而這一區域創新體系又是三個分別由美國、日本、韓國主導的國際生產網絡構成的,其內在機制就是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促成技術知 識的擴散與交流。這是東亞經濟得以興起和發展繁榮起來的關鍵所在。但是,在這項研究中,一個重大的缺陷就是對國家創新體系理論的適用范圍沒有嚴格界定,因而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問題,即國家創新體系理論的核心是強調國家邊界對於一國的創新實績是有影響的,而區域經濟一體化或者全球化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要打破國家邊界的藩籬,促進資本、人員等生產要素的流動。在這種情況下,用缺乏國際視角的國家創新體系理論來解釋區域經濟增長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着這樣那樣的不足或者說缺陷。在《主要發達國家國家創新體系的歷史演變與發展趨勢》中,我嘗試着提出經濟全球化與國家創新體系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是導致科技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重要動力,並提出國家創新體系將向全球創新體系演進,但是理論分析上沒有恰當地解釋兩者之間矛盾沖突的內在機制以及科技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主要形式。從這個角度來說,本項研究實際上是上述兩項研究的延續或者說補充,因此,系統性或者說完整性是本項研究的突出特點。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其一,比較系統地對有關科技全球化問題的國內外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對科技全球化興起的背景、相關的研究共識以及爭論的核心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並提出了一個修正的,或者說具有全球化背景的國家創新體系視角,以此對科技全球化相關問題展開分析,盡管這一分析還是粗淺的、初步的,但它至少給未來的研究指出了一個可能的方向。

其二,對科技全球化的三種基本形式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的分析。在我看來,無論我們如何定義科技全球化,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研究開發國際化,二是企業間的策略性技術聯盟,三是區域甚至國家層次上的科學技術合作,而且這三種形式正在呈現日益廣泛、日益深化的趨勢,勢必對未來的世界經濟乃至國別科學技術發展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其三,對科技全球化進程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解剖。在科技全球化進程中,處於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科學技術水平的國家所面臨的問題是不同的。就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足以對決策產生重大影響的問題主要有三個:一是知識產權問題,二是內生技術能力培育問題,三是科技人力資源的全球流動問題。在現有的國際科技秩序框架之下,這三個問題所引發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而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

其四.較為深入地分析了科技全球化與全球科技治理之間的關系。解決科技全球化中的問題,除了在國家層次上需要采取一個具體可操作的戰略舉措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相對穩定、可預期的國際科技發展環境,而且這一環境對於一國科技發展的影響應該是積極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科技全球化對全球科技治理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而現行的國際科技秩序框架顯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而需要真正從治理的角度,對國際科技秩序連行根本性改革。所謂技術全球主義、技術民族主義抑或新技術民族主義之爭,其核心也就在於此。

其五,全面分析了科技全球化對中國科技政策制定的政策含義。科技全球化是一個客觀趨勢,不可遏制,盡管對其規模和未來發展方向還有諸多爭議。它對於不同國家的科技政策制定者來說,具有不同的政策含義。比如說,美國的科技政策制定者希望能夠更長時間地將科學技術知識保留在本國手中,而印度的科技政策制定者則希望更多地從科技全球化浪潮中獲得技術溢出。對於中國的科技政策制定者來說,必須接受這個事實,順應這個趨勢,並盡可能地通過培育自身科技能力來獲取更多的科技全球化收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所謂自主創新,也可以稱之為開放創新,而開放創新的一個替台詞就是:創新能力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能力,更主要的是一種制度能力。是一種以我為主、綜合集成的能力。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