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個令所有對世界歷史特別是對宗教文化感興趣的人覺得難以理解的問題就是︰古猶太教的神耶和華,不僅不保衛自己所選擇的民族(以色列)來對抗敵人,反而把以色列推向羞辱與奴役的境地,但這神卻更加受到敬拜和擁戴。

韋伯從古猶太教處于西方和近東整個文化發展的交匯點這一角度,重新審視這一宗教問題,摒棄以往神學研究的保守主義原則和借外部條件探究此宗教從誕生到衰變的各種因素,首次從古猶太教歷史發展過程的內在理路,揭示這一古老宗教衍生出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兩大對立宗教文明之間的難解因由。韋伯出色的宗教社會學方法,讓這一宗教問題研究充滿現代學術意義。

韋伯在本書中對古猶太教有難以定性之苦,而這困難則隱藏了對新教倫理學說的挑戰。韋伯將古猶太教的許多關鍵發展歸諸不可解釋的偶然事件,暗示了韋伯學術思想中社會學與史學的復雜關系。
 

目錄

《韋伯作品集》總序
序言
緒論
第一篇 以色列誓約共同體與耶和華
第一章 前言:猶太宗教史的社會學問題
第二章 一般歷史條件與氣候條件
第三章 貝都因人
第四章 城市與吉伯林姆
第五章 以色列農民
第六章 格耳林姆與族長倫理
第七章 以色列法律集里的社會法
第八章 契約
第九章 耶和華同盟及其機關
第十章 聖戰、割禮、拿細耳人與拿比
第十一章 同盟戰神的接納及其特征
第十二章 非耶和華的崇拜
第十三章 安息日
第十四章 巴力與耶和華,偶像與約櫃
第十五章 犧牲與贖罪
第十六章 利未人與律法書
第十七章 祭司階層的發展與耶路撒冷的崇拜獨佔
第十八章 耶和華信仰對狂迷之道的斗爭
第十九章 以色列的知識階層與鄰邦文化
第二十章 巫術與倫理
第二十一章 神話與末世論
第二十二章 俘囚期前的倫理及其與鄰邦文化倫理的關系
第二篇 猶太賤民民族的形成
第一章 俘囚期前的預言
第二章 俘囚期前的預言的政治取向
第三章 記述先知的心理學與社會學特質
第四章 先知的倫理與神義論
第五章 末世論與先知
第六章 儀禮隔離的發展與對內對外道德的二元論
第七章 俘囚期、以西結與第二以賽亞
第八章 祭司與俘囚斯之後的宗派復興
第三篇 附錄:法利賽人
第一章 作為教派宗教性的法利賽主義
第二章 拉比
第三章 法利賽派猶太教的教說與倫理
第四章 艾賽尼派及其與耶穌教說的關系
第五章 猶太人的儀式性隔離的強化
第六章 離散猶太人里的改宗運動
第七章 基督教使徒的宣教
古猶太史年表
大衛與所羅門時代的巴勒斯坦地圖(前10世紀)
譯名對照表
索引
 

作為社會學古典理論三大奠基人之卞的韋伯,其名聲為中文讀肴所知曉遠比馬克思和涂爾干要晚。馬克思的名字隨著俄日十月革命(1917)的炮聲即己傳到中國,20世紀50年代以後由于意識形態的原因,馬克思與恩格斯的著作並列以全集的形式由官方的中央編譯局翻譯出版,作為國家的信仲體系,其影響可謂家喻戶曉。涂爾干的著作最早是由當年留學法國的許德珩先生(《社會學方法論》,1929)和王了一(王力)先生(《社會分工論》,1935)譯介,首先在商務印書館出版,這兩部著作的引人不僅使涂爾干在社會學界聞名遐邇,而且也使他所大力倡導的功能主義在學術界深深植根,並成為當時社會學研究中佔主導地位的理論和方法論。與此相比,德圖人韋伯思想的傳人則要晚了許多。由于中國社會學直接舶來于英美的實證主義傳統,在早期,孔德、斯賓塞的化約論一社會有機體論和涂爾干的整體論一功能論幾乎膾炙人口,相比之下,韋伯側重從主觀意圖、個人行動去探討對社會的理解、詮釋的進路則少為人知。加之,韋伯的思想是輾轉從英文傳播開來的,盡管他與涂爾干同屬一代人,但在國際上成名要比涂爾干晚了許多。恐怕這就是中文早期社會學著述中鮮有提及韋伯名宇的原因。

出于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內地學界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取消社會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又長期與國際主流學術界隔絕,直到改革開放後,1987年由于曉、陳維綱等人合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在北京由三聯書店出版問世,內地學者才真正從學術上接觸韋伯的中文著作。盡管此前台灣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出版了該書的張漢裕先生節譯本以及由錢永祥先生編譯的《學術與政治:韋伯選集(I)》(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5),但囿于當時兩岸信息閉塞的情況,這樣的圖書很難直接到達學者手中。此外還應指出,內地在此之前也曾零星出版過韋伯的一些著作譯本,譬如,姚曾麇譯的《世界經濟通史》(1981)、黃曉京等人節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1986),但前者由于是以經濟類圖書刊發的,顯然其社會學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遮蔽,後者是一個刪除了重要內容的節譯本,難以從中窺視韋伯思想全貌,元疑也會減損其學術價值。

內地學術界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引介韋伯思想固然和當時社會學剛剛復出這一契機有關,除此之外還有其重要的現實社會背景和深刻的學術原因。眾所周知,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是內地社會改革開放方興未爻的年代,經濟改革由農村向城市逐步深人,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社會轉型必然會伴隨著陣痛和風險,改革舊有體制涉及眾多方面的既得利益,需要人們按照市場經濟模式轉變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重新安排和調整人際關系。加之,由于中國南北方和東西部自然條件和開發程度存在很大差異,在改革過程中也可能出現新的不平等,還有隨著分配差距的拉大社會分層化開始顯露,以及公務人員貪污腐化不正之風蔓延開來為虐日烈,這些都會導致祉會問題叢生,致使社會矛盾漸趨激烈。如果處理不當,最終會引起嚴重的社會失範。蘇聯和東歐一些民族國家在經濟轉軌中的失敗和最終政權解體就是前車之鑒。這些都表明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帶來的社會經濟發展遇到了新的瓶頸,面對這些新問題學術界必須作出自己的回答。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