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有企業改革30年回顧與展望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30年回顧與展望
定價:312
NT $ 271
 

內容簡介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國有企業改革一直是難度最大、爭議最多的改革。盡管如此,在黨的正確方針指引下,國有企業改革經過30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實質性進展,現代企業制度已比較普遍地建立起來,並正在逐步完善中。本書力求比較客觀地對30年來國有企業改革的歷程、經驗進行系統的研究和論述,並對今後深化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議。

本書由主編提出寫作大綱,各章執筆人由多年研究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成果頗豐的專家組成,提綱和文稿經過多次集體討論,由宋克勤教授做了具體修改,由張卓元、鄭海航教授最後審閱定稿。各章執筆人分別是:
 

目錄

前言
導言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30年基本經驗
一、30年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二、30年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經驗
三、30年國有企業改革的不足之處
第一章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30年歷程和思考
一、改革的背景和由來:1978年前國有企業的體制弊端
二、國有企業改革探索期(1978-1992年)
三、國有企業改革突破期(1992-2002年)
四、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期(2002-2008年)
五、對中國國有企業30年改革的思考
第二章 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一、國有企業改革在經濟體制改革中地位的歷史演變
二、企業改革為中心與價格改革為中心兩種改革策略的爭論
三、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第三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有經濟的定位與主導作用
一、國有經濟在社會主義計划經濟體制中的功能定位
二、國有經濟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的一般功能
三、國有經濟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功能
第四章 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方向的確立和改革的步步深入
一、企業制度的演變
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
三、國有企業改制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實踐
第五章 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一、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命題的提出
二、l978年以來中國國有經濟總量的歷史演變與現狀
三、l978年以來中國國有經濟產業結構的歷史演變與現狀
四、l978年以來中國國有經濟地區分布的歷史演變與現狀
五、l978年以來中國國有經濟產業組織結構的歷史演變與現狀
第六章 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引入競爭機制
一、國際自然壟斷產業改革的背景
二、壟斷行業引入競爭機制的模式
三、中國壟斷行業改革中的競爭狀況
四、中國壟斷行業改革的競爭模式選擇
第七章 尋找同市場經濟結合的國有制形式
一、股份制的性質
二、股份制是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的國有制實現形式
三、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第八章 推進中央企業改革
一、中央企業的概念
二、中央企業改革的重大意義
三、中央企業改革的核心問題
四、中央企業改革的歷程與內容
五、中央企業5年改革的總結
六、中央企業改革展望
第九章 中央企業公司治理
一、中央企業領導體制的演變:從傳統企業領導體制到現代公司治理結構
二、中央企業公司治理的特點
三、中央企業董事會建設:歷程、成效、問題:
四、中央企業監事會建設:歷程、成效、問題
五、完善中央企業公司治理
第十章 中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蕈30年的理論與實踐
一、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背景與起因
二、30年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理論探索與實踐過程
三、關於新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幾個重要理論問題的探討
四、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思路
第十一章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實踐基礎與制度邏輯
二、「國有資本預算」在中國的發展與演進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基本框架
四、國有資本預算與國有企業收益收繳(分紅)的關系
五、國有資本預算的功能與職責
六、國有資本預算應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七、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預算任務艱巨
第十二章 國有企業改革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一、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
二、社會保障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四、建立與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內容
第十三章 國有企業債務重組與減員增效
一、國有企業債務負擔與債務重組
二、國有企業冗員與減員增效
三、國有企業債務重組與減員增效的成效
第十四章 剝離企業社會負擔
一、企業辦社會的狀況與弊端
二、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基本思路
三、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主要政策
四、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取得的成效
第十五章 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和攻堅展望
一、繼續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二、基本完成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任務
三、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積極引入競爭機制
四、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五、形成規范國有企業改革的法律體系
六、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和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
附錄一 國有企業改革30年大事記
附錄二 外國國有企業改革簡介
參考文獻
 

從鴉片戰爭開始,無數中華兒女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力圖探索出一條引領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這一理想體現在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始終。從太平天國運動到戊戌變法再到義和團運動,中華兒女始終在苦苦探索着。辛亥革命結束了沿襲數千年的封建帝制,為近代中國革命進步打開了新的一頁,但很快又陷入軍閥混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辟了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真正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創造了前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30年前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啟動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制度得到鞏固和完善的偉大革命,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探索了一條真正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偉大道路。正如胡錦濤同志強調的,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30年彈指一揮間。在改革開放步入「而立之年」,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歷程和寶貴經驗,對於我們准確領會和科學把握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的目的和性質,進一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建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改革開放是關系社會主義中國前途命運的抉擇。正是這場新的偉大革命,使我們擺脫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所造成的困境,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升,譜就了中國歷史上最壯麗的史詩、最華美的篇章,創造了舉世公認的奇跡。任何偉大革命的啟動都是基於歷史的動力和對時代大勢的深刻分析,是准確把握人民的願望和歷史潮流的結果。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正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歷史和現實的清醒認識、對國際形勢和歷史潮流的准確把握,深刻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統一、黨的意志和人民願望的統一。

30年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十年內亂給我們黨和國家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創傷,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人民生活十分困難。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了十年內亂,中國歷史出現了轉機。但由於黨的指導思想出現失誤,從1976年10月到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兩年間,黨的工作出現了徘徊局面。而與此同時,世界范圍內新科技革命蓬勃興起,發達國家紛紛進行后工業革命,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加緊向現代化社會轉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面臨着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黨科學分析國內國際形勢,准確把握時代主題和順應人民願望,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撥亂反正的大智大勇,舉起了改革開放的旗幟,堅定地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正如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所說:「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這表明,要擺脫我國當時所處的嚴重困境,要加快改變中國的面貌和改善中國人民的生活,必須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通過改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完善社會主義制度;通過開放打開國門,勇敢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以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序幕拉開了,經濟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國有企業到其他各個行業勢不可擋地展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毅然決然地打開了,整個中國充滿了生機。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