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武術古籍拳學論析

明清武術古籍拳學論析
定價:150
NT $ 131
 

內容簡介

明清兩朝是我國古代武術論著創編出版最為豐盛的時期,記載的武術技術、理論和習練精要,其內容之豐富、體系之完整,列歷代之首,為現代武術理論及相關武術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是非常珍貴的武術文化遺產。

對武術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研究是武術事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自民國以來的近百年間,不少學者和武術界同仁對古代武術論著進行過認真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如徐震整理出版的《萇氏武技書》,金一明著《三十二勢長拳》,唐豪、顧留馨、沈壽、馬明達先生等對戚繼光《拳經》的注譯、點校和評價等。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體委組織進行了全國性的武術挖掘整理工作,為武術古籍的研究搜集了豐富的資料和素材;人民體育出版社不但再版了部分武術古籍,而且還組織相關專家對文意難解的武術古籍進行了點校和注釋,組織編寫了大型武術叢書《中華武術文庫》,極大地推動了武術古籍的研究和武術理論的建設。

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國武術越來越多地借鑒和吸收外來先進經驗的今天,武術界對武術自身文化傳統的繼承發展與研究顯得不夠,這一現象應該引起所有武術理論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和深刻反思。

古代武術論著的技理建樹與現代武術學術觀點的交融是武術科學化理論體系建設擴展的基礎之一,研究古代武術論著之精華有利于弘揚中國武術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更有助于我們從本質上全方位、深層次理解武術的發展史和真諦,從而對現代武術理論的建設和技術方法、競技賽事的研究帶來深遠的影響。

研究古代武術經典論著也是提高武術人才素質的需要。中國古代文化著述博大精深,內涵豐富,而具備相當的古漢語基礎知識和研讀的能力是打開這座文化寶庫的鑰匙。有調查證實,現代的武術專業工作者,特別是20世紀80—90年代培養的一批武術教師、教練員和研究人員,在古漢語的基礎知識和獨立研讀武術古籍的能力方面尚有欠缺。我們著手此項研究工作,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加強對武術古籍的查閱、點校、整理和分析,為當代武術工作者和研究人員提供一部參考讀物。我們更希望通過這一工作,能激發現代武術工作者對武術傳統技理的深入了解和學習興趣,提高武術中、高層次人才閱讀和研究武術古籍的能力,這是提高武術運動水平和弘揚民族文化的關鍵,也是武術運動走向科學化、國際化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本書的形成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4—1997年,主要普查了北京、南京、上海、西安、重慶、成都及武漢等地幾十家圖書館,對明清武術古籍文獻的館藏情況進行了較為細致的考察。第二階段為1997—2003年,對搜集的古籍資料進行了認真的分析,並分門別類進行了討論和研究。通過學習、分析和整理等工作,我們深切地感到︰明清武術論著是中國武術發展史中不可忽視並極有價值的重要典籍文獻,是我們了解古代武術發展脈絡的重要依據,是當代武術技理研究不可缺少的最真實、最重要的文字載體,是每一位武術工作者均應掌握的最基本的專業知識。

從武術詞典中獲悉,明清武術典籍多達60余種(不含民間私傳的秘本),僅就我們查閱到的36種(篇)武術古籍而論,大致可分為7大類,即兵書類(甲、乙)、武術專著類、文集類、類書類、兵械記類、武術史類、雜記藝文類。其中,兵書類(甲)、武術專著類和文集類佔多數,其研究價值甚高,是我們研究的主體。

對我國古代武術文獻作者、書目及內容的研討是一項十分繁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研究者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武術專業實踐經驗和分析能力,更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和積累過程。基于本研究組的現狀,我們選擇了明清四本經典武術古籍中的拳學部分進行了初步研究,這次完成的本書就是前期研究的成果。

“拳為武藝之源”,拳學是其他各種器械的技術基礎,搞清楚了拳學技理,就為深入研究各器械專著之技理準備了基礎條件。我們選取的明代拳學專論為唐順之著《武編‧拳》,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清代則選取了頗有學術特色和新義的兩種,即清初張孔昭傳述、曹煥斗編注的《拳經拳法備要》和萇乃周著《萇樂武技書》。這4本堪稱經典之作,所論拳理拳法各有所側重,特點和成就亦不盡相同,各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特點和一個流派的水平。

全書分為前言、導論與4部論著的拳學技理論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對成書的目的、過程及明清武術論著館藏的基本情況、成就特點、值得思考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綜合介紹;第二部分是對4部論著的作者、成書經過、內容結構、技理成就和學術特點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論述與分析,它是本書的主體。

本書由武漢體育學院武術學院武術理論教研室主持完成。本書的編寫工作得到了武術學院數任領導以及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康戈武研究員的大力支持,何兵雄、楊建英、王德磊同志在打印校閱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書中某些章節曾引用和介紹了近現代武術古籍研究者的有關成果和論述,在此特作說明,並向他們深表謝意。
 

目錄

導論
一、古代武術論著概述
二、明清武術論著的分類及其基本內容
三、明清武術論著的主要成就與特點
第一編 《武編‧拳》拳學論析
一、《武編》作者與成書經過
二、《武編‧拳》原文轉錄
三、《武編‧拳》斷句
四、《武編‧拳》內容結構分析
五、《武編‧拳》技理成就探微
(一)“拳勢”專論的學理成就
(二)拳法要義簡析
(三)學術特點綜評
附論;《峨嵋道人拳歌》要義簡析
(一)《拳歌》原文轉錄
(二)《拳歌》要義評析
第二編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拳學論析
一、《紀效新書》作者與成書經過
二、《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原著轉錄
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技理成就探微
(一)篇題與題解要義評析
(二)文論要義評析
(三)“三十二勢拳圖注訣”要義簡析
(四)學術特點綜評
四、有關戚繼光《拳經捷要篇》的研究
(一)《太祖長拳三十二勢圖》辨偽
(二)金一明著《三十二勢長拳》述要
(三)唐豪著《戚繼光〈拳經捷要篇〉的研究及其評價》述要
(四)顧留馨著《明戚繼光〈拳經捷要篇〉及其〈拳法圖〉》述要
(五)沈壽著《明代戚繼光〈拳經‧捷要篇〉今譯與解析》述要
(六)馬明達著《戚繼光〈拳經捷要篇〉探論》述要
第三編 《拳經拳法備要》拳學論析
一、《拳經拳法備要》作者與成書經過
二、《拳經拳法備要》內容結構分析
三、《拳經拳法備要》拳學技理成就探微
(一)“秘訣”三篇技理簡析
1.《問答歌訣二十款悉盡其中之秘》簡析
2.《周身秘訣十二項》簡析
3.《下盤細密秘訣》簡析
4.學術特點綜評
(二)《少林寺短打身法統宗拳譜》技理簡析
1.各專題技理要義分論
2.學術特點綜評
附︰譜外余論——“少林五拳”文獻述要
1.《少林宗法》和《少林拳術秘訣》的面世
2.“少林五拳”資料節錄
3.徐震、唐豪關于《少林宗法》和《少林拳術秘訣》的考證節錄
(三)《張橫秋先生傳授習練手法秘要》技理簡析
1.論“身法與身力”
2.論“練打四要|
3.論“三盤起手妙訣”
4.論“提勁與運氣”
5.論“迷拳”要義
6.“醉八仙歌”拳意簡析
7.“死手解救”六法述評
(四)《拳法備要》技理簡析
1.拳法歌訣簡析
2.拳法圖像簡析
附錄︰唐豪評述
拳經一卷
拳經拳法備要各一卷
第四編 《萇氏武技書》拳學論析
一、《萇氏武技書》作者與成書經過
二、《萇氏武技書》內容結構分析
三、《萇氏武技書》技理成就探微
(一)萇氏“中氣培養”學說舉要
1.“培養中氣”是“萇氏拳學”立論的學理基礎
(1)“中氣”學說的理論依據
(2)氣力之根本在于聚精會神
(3)“中氣”凝聚與納氣法
(4)初學莫言煉氣 先攻步勢身法
2.經氣循行與拳勢轉關間的動態平衡
——萇氏獨特的“陰陽論”
3.動勢屈伸與內氣收放必合面部五行
——萇氏獨特的“五行論”
4.形氣合煉 以氣統拳 領氣歸著在三尖
——萇氏獨特的“合煉論”
(二)萇氏拳技學理精粹
1.萇家拳的形神特點
——頭似蜻蜓點水 腰如雞鳴拳尾
2.內勁撒放竅要
——如夢里著驚 如悟道忽醒
如皮膚無意燃火星
3.交手認路 截氣搗虛
4.“三尖、六合、十二節”說
5.入手進招分門說
6.較技中的過氣與制氣
7.拳勢中的虛實、動靜與剛柔
8.樁功特點
9.武德訓示
(三)萇家拳“二十四字拳法”述要
1.《合煉中二十四勢》簡析
2.《二十四拳譜序》簡析
3.《二十四字論》簡析
4.“二十四字”及“二十四勢”名目
5.《二十四字圖說“釋例
6.〈二十四字偏勢〉簡述
四、萇氏拳學起源問題辨誤
五、《萇氏武技書》學術特點綜評
附錄
徐震編寫《萇氏武技書》之“凡例”
徐震作《萇氏武技書》序
《萇氏武技書》原目錄
主要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