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達的底線︰解構的要義與新人文學的到來

德里達的底線︰解構的要義與新人文學的到來
定價:348
NT $ 303
  • 作者:陳曉明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46191
  • ISBN13:9787301146194
  • 裝訂:平裝 / 55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德里達本人的寫作史、闡釋德里達的歷史,以及歷史語境本身都在十肖然發生變化,這使我們有必要重新闡釋德里達,以及解構的歷史。本書在整個後結構主義興起的知識背景上來闡釋德里達及其解構主義,考察解構主義在當今知識領域產生的必要性。作者就德里達的代表性文本展開具體分析,追蹤其解構思路展開的路線,揭示他解構的意義和困擾所在;同 時,對解構主義進行一次“尋底”探討和重新“修復”。


作者簡介︰
陳曉明,男,1959年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先鋒派文學和後現代文化理論等。主要著作有《無邊的挑戰》、《解構的蹤跡》、《剩余的想象》、《表意的焦慮》、《無望的叛逆》、《不死的純文學》等十多部。
 

目錄

自序
導言︰後現代的開啟與解構的未來面向
一 後現代的開啟者
二 德里達的後現代意義
三 德里達的思想階段轉變,歷史性與肯定性問題
四 解構與後現代的信念問題
第一章 解構的底線︰“解結構”的歷史性問題
一 戰後的法國思想界︰薩特的時代
二 結構主義的時代
三 結構主義的統治與對抗的開始
四 對福柯的“我思”的批判
五 解結構的無底游戲
第二章 解現象︰主體意向與歷史性問題
一 現象學的根基
二 “生成與結構”的歷時性解構轉換
三 先驗邏各斯的歷史性質疑
四 意向性還原的非歷史性
五 聲音、書寫和補充
第三章 解一文字與存在︰清淤與清除起源根基
一 文字與言語的對抗
二 寫下的存在和被寫的存在
三 普通語言學中的語音中心主義與邏各斯的合謀.
四 對盧梭和列維一斯特勞斯的文字觀念的解構
五 關于盧梭的替補的批判
第四章 解構的關鍵詞︰延異的無限運動
一 延異思想與海德格爾的存在哲學
二 延異的其他思想淵源
三 符號的延異與索緒爾語言學
四 延異的基本含義
五 延異的歷史性問題
六 關于尼采、弗洛伊德和海德格爾
第五章 解構的策略︰文學對抗哲學
一 解構的修辭學或柏拉圖的藥
二 顛倒與嫁接︰文學對哲學的改寫
三 起源的缺乏︰不在之在
四 延異的歷史性︰補充與替換
五 文學對抗哲學的另一種態度
第六章 解文學性︰奇怪的建制與劫持
一 文學性與“奇怪的建制”
二 文學類型、法律與女人
三 在法律面前、署名的語境
四 被劫持的文學性
第七章 解構的倫理面向︰他者、寬恕與責任
一 關于列維納斯的他者倫理學
二 解構暴力與形而上學
三 人的終結與人的倫理學
四 寬恕的無條件性與不可能性
五 關于動物、死刑與死亡的饋贈
第八章 法律、暴力、正義與絕境
一 關于正義的權利,從法律到正義
二 本雅明︰暴力、革命與救贖
三 絕境︰解構的向死而生
第九章 友愛政治學與他者的人道
第十章 馬克思的異質性精神與彌亞性
參考文獻
 

寫作一部較為全面地論述德里達及解構理論的書是我多年的夙願。解構主義在中國已經盛行了十多年,“盛行”之說可能言過其實,或者說,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現在解構主義已經變成習以為常的概念術語,舉凡對抗、批判、戲謔、PK等等,都叫解構。不管是在學術對話中,還是在媒體娛樂狂歡的場合,解構都變成一種時尚的佐料。如此的通俗化和庸俗化,對于解構一詞的普及可能不無益處,但在學理的意義上,卻是對解構的草率行事。也正因為人們把解構掛在嘴邊,似乎誰都通曉解構,誰都可以解構,這就遮蔽了解構真正的學理意義。真正追問大學生、研究生乃至于一般的學界中人,解構為何物,恐怕還是不甚了了。正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言,目前解構在中國還屬于“學術謠言”,這就是說,還屬于“傳說”階段,難免走樣和似是而非,因而,更堅定了我重新寫作解構的決心。因為早在80年代後期,我所寫的博士論文——《解構的蹤跡》-—–即是關于德里達的解構主義。但是由于那個時期資料匱乏,加上文學系對論文的專業限制,論文最終成為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與先鋒文學相結合的產物,在理論上未免不夠純粹,這一直是我的一大遺憾。這本論文經過八九十年代的歷史轉折時期,1994年才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01年,我在北京三聯書店與德里達相遇時將這本論文送給了他,上面用英文寫了給他的獻辭︰“您的思想對中國青年一代學人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並與他做了短暫的交談。大師看到十多年前居然有用中文寫的關于他的博士論文,很是驚訝。或許是出于客套,大師用英語說︰他的著作能被中國學者重視並發揮作用,這是他最大的欣慰!當時張寧博士(時為德里達助手)也在場a可惜,我一向出于矜持(或擔心給人添麻煩),不善于要求與名人照相,那次我們的交談沒有留下一張照片,很是遺憾。不想,大師于 04年lO月9日去世,再也無緣拜望。如今另起爐灶重新寫作,既是對當年論文寫作缺憾的一次彌補和償還,也是對自我的一次挑戰和激勵,更是對大師的一種追思和致敬。

德里達的思想,或者說解構主義理論可以說是當今時代人文學科最重要的基礎理論,這樣來說,可能並不過分。僅就多年來,在SSCI的引用率中,德里達一直雄居榜首,遙遙領先于同代學術大家,就很能說明問題。德里達的解構思想構成了當今理論與批評的最根本的基石,深刻改變了人們看待世界和事物的立場、角度和方法。在解構主義之後,人們再難堅持原來被視為顛撲不破的真理。中心和邊緣、差異與同一性、能指與所指、聲音與寫作、終極性和目的論、主體與他者、法律與正義、多元主義、性別政治、馬克思主義……如此之多的問題被徹底清理和重新定義,這都得益于德里達的卓越工作。在一個我們稱之為後現代時代到來的歷史場合,是德里達提供了一整套完備的思想和闡釋策略,使我們可以從容面對這個時代而沒有失語的驚惶失措;同樣是德里達,從80年代以來,一直給予我們以新的思想去穿越這個混亂的後現代時代,讓我們去面對更具有開啟性的未來。盡管這些思想並非都是德里達首創,他所涉及到的問題,是在閱讀前人經典或同代大家的基礎上,但是在對他們認真的解構中去闡發他獨特的思路。他如此富有熱情而敏銳地讀解了自柏拉圖到康德、黑格爾、盧梭和馬克思,從胡塞爾到索緒爾、弗洛伊德,從尼采到海德格爾、福科、巴塔耶、薩特和列維納斯,從卡夫卡到本雅明、喬依斯、布朗肖、紀德和阿爾托……他的解構式閱讀幾乎涵蓋了西方思想史上所有的大師名家,他的閱讀本身就是一部浩瀚的哲學史和思想史。他總是能抓住那些最有原創性的思想,那些最有再創造可能的要素加以發揮,從而在西方形而上學的龐大背景上建構了一個巨大的解構譜系。他強化了這些思想品質,把它們建構在他的思想圖譜中,使它們匯集到解構的名下,成為一個嶄新的思想體系,構成了20世紀下半葉最龐大豐富、啟示錄式的百科全書。

德里達對現代主義以來的文學史情有獨鐘,且見解非凡,他的閱讀本身就是最精彩、最獨特的文學批評。他的思想在文學理論和批評方面的作用甚至遠大于他在哲學領域里的影響,這除了表明主流正統哲學界壁壘森嚴,懼怕解構的威力之外,同時更重要的是說明了解構確實天然地就是一種哲學/文學性思維。這是從德國的浪漫派到尼采。再到海德格爾直到法蘭克福學派一直在追求的審美境界——前者把它當做替代哲學的更高境界,後者則當做人類歷史救贖的最後希望。只有在德里達這里,這種統一才以更加本真自在的學理形式在人文科學話語體系中從容展開,才如此自由自在地在文本中穿行,並且給出面對當代現實難題的種種許諾。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