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幸存的、有長期歷史延續的「帝國」。近年來關於帝國研究的興起不但同美國「一超獨強」的后冷戰世界格局有關,也是對中國歷史地位的恢復的反應。本套書中的奈爾·弗格森的《巨人:美國大帝國的代價》,是近10年帝國研究的佳作。帝國歷史的演變和存在的種種問題對中國剛剛起步的「全球政策」應當有所借鑒,對我們重新思考今后的國際關系體制不無裨益。

關於國際關系的准則問題,冷戰后多邊機制與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特點已經越來越明顯。本套書中的里查德·哈斯的《良機:美國改變歷史進程的時刻》,是美國政治精英在伊拉克戰爭后對美國「軟實力」急劇下降的一種良性的反思。哈斯曾在小布什第一屆政府中擔任要職,他的分析不是基於純學術的思考,而是根據國際政治和經濟關系的現實進行立論,對我們了解美國的溫和派的思路十分重要。
 

目錄

序言 夢酣不覺已革命
第一章 大西洋變寬了
第二章 創造和平追求繁榮
第三章 萬能的非美元
第四章 韋爾奇遭遇滑鐵盧
第五章 勝者歐洲
——亦即「我難以相信這竟然不是美國黃油」
第六章 歐洲社會模式
第七章 軍力懸殊大攤牌
第八章 E時代與聯結新歐洲的紐帶
第九章 驚醒過來直面革命
附錄Ⅰ 歐洲各國
附錄Ⅱ 走進比利時歐盟首都圈
——歐盟的管理機構
致謝
 

國際關系究竟應當是一個什麽樣的學科?依筆者之見,它注定是一個學術交叉的前沿學科,絕非現行的任何一個單一學科,比如政治學所能包括的。國際關系涉及歷史傳統、國際經濟和國際政治關系。因此,對它的研究也必須具備這三方面的知識,缺一不可。本套書挑選的這批著者正是符合這個條件的傑出人才。

象牙塔中研究國際關系是沒有意義的。中國傳統史學觀點是「究天人之際」,不承認任何普世原則,堅持政治與歷史、時間與空間的有機聯系。研究國際關系必須為現實服務,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世界已經進入經濟全球化的階段,國際關系研究當然離不開經濟問題。在國際經濟關系的領域里,很多重大問題是經濟學無法解釋的,因為世界經濟體系本身反映的是大國實力消長的關系。國際政治關系說到底還是國內政治的延伸。中國人強調「政者正也」,將政治關系定位在倫理道德之上。也就是說,中國傳統的政治觀不可能將歷史與政治截然分開,並創造出讓政治單獨操作的空間,為所謂的「科學」方法打開大門。換句話說,中國人沒有海外擴張和殖民的癖好乃傳統觀念使然。張之洞有言,「為國舍理而言勢,為人舍勢而言理」。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一國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同樣重要。中國人不接受依靠軍事經濟實力尋求霸權的邏輯。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幸存的、有長期歷史延續的「帝國」。近年來關於帝國研究的興起不但同美國「一超獨強」的後冷戰世界格局有關,也是對中國歷史地位的恢復的反應。本套書中的奈爾·弗格森的《巨人:美國大帝國的代價》,是近10年帝國研究的佳作。帝國歷史的演變和存在的種種問題對中國剛剛起步的「全球政策」應當有所借鑒,對我們重新思考今後的國際關系體制不無裨益。

關於國際關系的准則問題,冷戰後多邊機制與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特點已經越來越明顯。本套書中的里查德·哈斯的《良機:美國改變歷史進程的時刻》,是美網政治精英在伊拉克戰爭後對美國「軟實力」急劇下降的一種良性的反思。哈斯曾在小布什第一屆政府中擔任要職,他的分析不是基於純學術的思考,而是根據國際政治和經濟關系的現實進行立論,對我們了解美國的溫和派的思路十分重要。

小布什政府自詡的一個重大創新是用顛覆的手段建立民主。這在歷史上其實已有先例。史蒂文·金澤是《紐約時報》資深記者,他對美國的「顛覆」活動做了很有啟發的歷史總結。至少應當從兼並夏威夷算起的美國顛覆史表明,小布什政府的手段未必比歷史上的同類行動高明,而且它也沒有吸取很多有益的歷史經驗。

美國對硬實力的青睞也反應出一種新的軍國主義思潮的興起。安德魯·巴塞維奇的《美國新軍國主義》,是對美國崇尚武力的精神在歷史上的演變過程的—個總結。他指出,「新軍國主義」並非是小布什政府的獨創,而是在美國兩黨的政治精英以及政策制定人當中的根深蒂固的一個理念,其核心是要保持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地位。這樣,美國的「新軍國主義」,將21世紀的戰爭變成了先進軍事科學技術的「表演賽」,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其生命不可能是短暫的。

本套書選擇了一批有創見的著作,作者中既有曾參與決策的高級官員,也有專家、學者和新聞記者。著眼點是對近年來發生的一些重大國際事件提供較為理性的、歷史的分析,我們希望這套書對讀者了解西方對這些問題的前沿思路有所幫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