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急迫:論海德格爾的《對哲學的獻文》

存在的急迫:論海德格爾的《對哲學的獻文》
定價:239
NT $ 208
 

內容簡介

波爾特(R.Polt),美國辛辛那提澤維爾(Xavier)大學哲學教授,海德格爾專家。他著述、編輯了眾多海德格爾研究作品。此外,他還翻譯了海德格爾的《形而上學導論》和尼采的《偶像的黃昏》。

本書便是波爾特的著述之一。他希望通過此書,為那些對哲學具有好奇和向學之心的人提供一份開放的文本,這份文本可以導引這些人走向海德格爾的思想深處。

具體來說,他試圖借助對海德格爾文本的主題——存在的急迫——所作的獨立反思,來徹底思考《對哲學的獻文》這一文本。為了與海德格爾文本的特征保持一致,他並沒有以一個單一的主題或原則來呈現他對存在的急迫的解釋,相反,在前三章里,他沿著好幾條路徑導向海德格爾的那些關切的核心;在最後一章,他提供了自己的一些解讀和結論。
 

目錄

致謝
縮略語
導論:思考深奧
一、《獻文》的深奧動盪
二、解讀《獻文》
第一章 關於征用
一、被給予者的給予
二、早期海德格爾那里的被給予性和歸屬
三、《獻文》論《存在與時間》
四、作為征用的存在
第二章 「思考事件」這一事件
一、對一扣留,表象活動,以及知者與被知者的同一
二、不同於現在時陳述語氣
三、作為存在一歷史性之思的原思
四、開端之思
五、告知的寂靜
六、接縫與采石場
第三章 征用的困境
一、存在:回撤,深淵和裂隙
二、此在:本己性之發生
三、時間一空間:喚起瞬間場域
四、存在與存在者:同時性與庇護
五、諸神:最終的天啟
第四章 再思考
一、一種關於可能性的哲學?
二、自由主義和現代性
三、理性和邏各斯
四、從存在者到存在又回返
參考書目
索引
 

經典是影響一個悠久文明走向的文本源頭。它不限於時間上的源頭,還意味着重現思想與人生開端的溯源能力。這也就是說,它能讓我們重回起頭處,體驗到最初的、邊緣上的取向如何發生,並由此而生出某種邊際處的敏感。非經典的文本則已經處於某種框架之中,近代以來的反經典潮流則指一種以「靠最先進手段直接解決問題」為標榜的傾向,否認經典有當下及未來的活的真身。

20世紀的中國是一個沒有經典的國度,只有西方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技術(高科技)的至高無上與無處不在。形而上學與科學同屬於一個觀念普遍主義的思路。「現代自然科學、現代數學和現代形而上學都是源出於廣義上的數學因素」(《海德格爾選集》,第875頁)。但我們也知道,數學同樣是古希臘形而上學的形成因素。只通過傳統西方形而上學的視野來研究中國古代經典,也屬於這個高科技崇拜的現象。

科學無經典可言。培養一位物理學家,根本無須去讀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甚至牛頓的《原理》,只需要最應時(updated)的教科書、成果報告和實驗手段。但要成為一個承載文明命運的士(儒士、道士)、思想家,或完整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則必讀經典,非如此就無法以「究際通變」(司馬遷語)的方式來進入生活。

特定的科學很快地、越來越快地過時,特定的經典卻不過時。一個原因是:科學自認為在追求一個可直接確證的真理,因此將語言只當作表達手段,經典卻要憑借語言的時間結構、並通過重塑語言來領會和揭示生存的意義。高科技只有現在時,經典卻是過去與未來的當下交織。科學的重復只是結果的驗證,經典的重復卻要生發。所以,不同於科學,經典不但不力求擺脫自己的特殊身份,要求「統一語言」,平整化語言,反倒只有在自己的獨特語言、文明和生命結構中才成為經典,具備與其他經典傳統打交道的能力和視野。這麼看來,相比於現代科技的工具化,經典是語言化的;相比於現在進行時的口語,經典更傾向於那讓過去(陰)和將來(陽)交織的構象書寫。

經是書,書總在寫,寫總在生,此乃經書書寫的書生意境。書一寫不只是被印刷,哪怕是抄寫、背寫也有自己的生長分櫱。書一寫讓經典和思想有了手感與身命,自成格局,有生成意義的機制,有源頭本身的尊嚴。這樣的書寫自能與它種寫作區分開,也就有了自家的致思書法和筆調意趣。如此看來,書寫不只是寫出已有的什麼,而是隨手去寫,在書中寫,寫中成書。「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易經·系辭上》)。但失言之意乃孤意,失書之言不過是表意之言,往而無返。只有意入言中,言浸於書體,書又得其意境9水墨意氣回環往復,「點畫之間皆有意」(《王右軍自論書》),方成蘊藉結構,陰陽不測而生生不已,「鼓之舞之以盡神」(《易經·系辭上》)。

21世紀的中國,最需要經典的回歸。但這回歸絕不現成。前一個世紀中,經典及其傳統被以一些可怕的罪名一=包括「吃人」——流放、戴帽、判死刑,以十字架或藍色文明、紅色文明的名義來詛咒,這些都不是文學的虛構。經典的真實回歸,不會出現於自欺欺人的「繁榮」、「盛世」,不會出現於壓抑精神深層創傷的強迫遺忘和輪番炒作。因為這種無罪感、無悲痛、無悔恨、無招魂的重塑金身,只是屍身的水晶棺化和為己所用而已。 '

「經典與書寫」不反對且有保留地歡迎這種偽作,不僅因為假裝的善待勝過直接的惡殺(假如「假」被意識到了),而且因為在某個層次上,「善者,偽也」(荀子語),真戲有時也可以由假唱開始。但是傾心於經典與書寫的人們是另一種態度。對於他們,經典經受的苦難及其原因(包括經典自身的原因),不被遺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詩經·采薇》)。當經典在一個世紀的流放和死刑判決后,重新跨進這個已經面目全非的家門時,它的憂傷和來自一個悲慘世界的他者性,讓我們在轟雷般的驚呆中木然起身。這種再次遭遇經典、嗒然而喪我的終極體驗,讓經典露出它的面孔。

活在書寫中的經典,只能是復數的。只有一本經典,等於無經典,因為唯一的經典只是憲章或神喻,其中無語言和書寫的生命。華夏文化世界自古就沒有某一本經典的獨霸。四書五經都是經典,三教九流皆有經典。所以經典的書寫或書寫着的經典,一定有模糊的、開放的邊緣,特別珍視那些能幫助當今中國人直面經典、讓經典又開始實際書寫的哲理,不管它來自哪一個經典傳統。

這開放不意味着進入一個共經典(實乃無經典)的全球化時代,而是一種互為他者的、有親疏遠近之別的「經典間」的生存格局,或可稱為天下格局。天下以家為根,各種層次上的家是活的血脈傳統,而健全的家一定富含家間性(tnter—familiality),「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所以天下可以為家,但不可家天下。

讓我們這些不孝子孫在沉痛與希望中迎回自家的經典,那也就意味着,讓我們的思想生命接回到華夏世界的最高脊嶺,在又吸飽了陽光的冰川之淚中開始流動,得其雄奇之勢,不回旋千折、跌宕萬里不足以抒其憤、盡其性,而神其靈也。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