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本上乘之作是名副其實的藝術級指導書,它對當今哲學和社會科學核心的那些真實和基本的問題與爭議作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通過內在一致地組織安排各個章節,這些問題得到了清晰的闡述,變得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這些爭議得到了深入的探討,並且常常被向前推進了一步。——紐約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 斯蒂文‧盧克斯(Steven Lukcs)

《社會科學哲學》匯集了最新的特約論文,這些論文考察了社會科學中的各種基本問題。

本書關注對人類行為和思想進行說明的一系列問題,是此類探討的開山之作,內容涉及當今社會科學哲學的整個領域,包括後現代主義、科學研究、女權主義哲學、對社會生活的進化論說明、理性選擇論、實踐理論和因果模型學說。本書還追溯了社會科學的科學特征問題的各種起源,並考察了這一領域所經歷的種種變遷。

本書的寫作班底由一些國際領先哲學家組成,他們撰寫的每一篇論文都獨立成章,分別對這一領域中最熱點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對社會科學哲學研究者和善于進行哲學思考的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說,本書是必讀之書。

斯蒂芬‧P‧特納是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哲學系教授、研究生導師和系主任,他撰寫過許多著作,其中包括《作為翻譯的社會學解釋》(SociologicalExplanation as Translation,1980)。他還是《劍橋伴讀︰馬克斯‧韋伯》 (CambridgeCompanlon to Max Weber,2000)的主編。

保羅‧A‧羅思是美國密蘇里聖路易斯大學哲學教授.他是《社會科學中的意義與方法》(Meaningand Method jn the Social Sciences,1987)一書的作者,是每年一度的聖路易斯社會科學哲學圓桌會議的發起人和組織者之一,並且是《社會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的編輯成員。
 

目錄

作者簡介
導論 靈魂與機器︰當代社會科學哲學中的動因、合理性與科學方法論問題
社會科學哲學的起源
溫奇的三重奏
“大陸”哲學的合法性
進入戴維森
理性的選擇︰內在的科學化
今日的社會科學哲學
第一編 歷史
第1章 因果性、目的論的持續性與社會科學哲學的起源
目的論與科學革命
啟蒙時期的目的論
目的論的取代
社會科學的其他方面
第2章 現象學與社會研究︰從意識到文化和批評
超驗現象學
從超驗現象學到存在現象學
從現象學到解釋學
從現象學到文化分析
從現象學到批判
結論
第3章 20世紀分析傳統中的社會科學哲學
導言
20世紀分析的社會科學哲學概覽
社會科學哲學中的前一後實證主義分析哲學真相
結論
第二編 方案
第4章 作為實踐知識的批判理論︰參與者、觀察者和批判者
批判者、觀察者和參與者︰兩種形式的批判理論
作為實踐知識的社會研究
多元論與批判性研究
自反性、視角選取和實踐確證
結論︰關于批判的社會研究的政治學
第5章 決策論與信念度
馮紐曼和摩根斯坦的理論
理性選擇論
規範和描述
拉姆齊的理論
荷蘭式賭博和認識論反駁
薩維奇的理論
何謂偏好和為何偏好比定性概率更根本?
背景自由和偏好的傳遞性
行動和事件的因果獨立性
常規行動難題
阿萊和埃斯伯格的例子
結論
附錄
第6章 理性選擇的方法論
第7章 社會科學中的數學模型
第8章 實踐轉向
第9章 科技研究與社會科學哲學
第三編 問題
第10章 “另見文學批評”︰介于事實與比喻之間的社會科學
第11章 進化說明的承繼︰社會科學中的達爾文因素
第12章 立場方法論如何影響社會科學哲學
第13章 超越理解︰人文科學對“理解”概念的探討歷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者後記
 

每一個民族和每一種文化都會有自己的哲學思想,而作為成熟的理論形態的哲學在世界的幾大聞名中都同樣散發著智慧的光輝。哲學並非像黑格爾和德里達所言只是西方人的專利——只是起源于古代希臘,並用希臘文、拉丁文和德文等西方語言表達出來的一種獨特的概念思維,哲學的形態、風格和語言表達都應該是多元的。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中國人從西方引進“哲學”一詞和西方哲學時,只是把它作為與中國傳統哲學不同的億另一種新奇的哲學,而從未把它看作是世界上唯一的哲學。一百多年來,中國人在不斷地引進、移植和改造著西方哲學並使其本土化,在對西方哲學的理解中滲透了中國文化的獨特視角,在中國社會的現實和獨特發展中對西方哲學產生了獨特的理解和感悟。應該說,中國人在引進和研究西方哲學的過程中對于西方哲學也是有理論貢獻的。

然而,在我們引進和研究西方哲學的過程中更多地是注意哲學的內容和學理,而很少去注意西方人是怎樣學習和教授哲學的,實際上,哲學研究的方法和哲學教學的方法是兩種不同的但卻相輔相成的方法,學習哲學和教授哲學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哲學的精神實質和學理路徑。早在17世紀,笛卡兒就注意到,研究者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他把這些發現表述出來告訴別人的方法是不同的,而霍布斯還專門研究了發現的方法和教導的方法之間的區別,這表明他們在研究哲學的同時還是十分注重哲學的教學方法,把自己的哲學表達清楚、傳揚出去、教授給別人也是哲學家研究哲學的重要目的。因此,對于西方哲學的教學方法的研究應該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哲學的教學方法一般說來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如何教,二是如何學,三是學什麼,即教學的組織形式,學習形式和教材。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我們教授哲學和學習哲學的方法日顯僵化,主要是老師講,學生听,老師像是在宣示真理,學生卻是在死背教條,豐富鮮活的哲學變成了枯燥無味的說教。沒有辯駁、討論,更談不上與哲學家對話。哲學教科書一方面遠離社會現實,不能對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作出回應,無法反映現時代的精神;另一方面也遠離學術前沿,大多是已成定論了老生常談,知識結構陳舊。同時,“教科書文化”大行其道,每一個學校、每一個地區甚至全國都在編寫同一門課的教材,編者更多關心的是市場佔有份額。教科書千書一面,大同小異,大多是介紹性、轉述性的二手資料,學生通過教科書根本就不能了解哲學家本人的援助和思想理路,哲學系的學生學習了幾年的哲學,沒有讀過幾本原著,更沒有讀過原文原著,甚至不知道某位哲學家的億名字原文該如何書寫、如何發音。這種現狀是否也值得哲學教育者們警醒呢?在我們大力引進和研究西方哲學的同時,是否也需要研究西方的哲學教育方法和教材的編寫方法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