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向我們展開了一幅當代美國那光怪陸離的倫理道德畫卷,一個仿佛道德急劇滑坡、實際上什麼都沒有改變的WASP的國度。可是,真的什麼都沒有改變嗎?——總有一天,美國會像羅馬那樣衰亡,這個驕蠻的民族究竟何時並以何種方式退出歷史的舞台,將會是人類歷史的最大謎底之一。本書不會告訴我們任何答案,當然也沒有預言,但是,在作者滿懷希望的構想里,我們還是能窮盡出些許衰亡的影子。我們只是希望讀者能夠透過本書對當代美國的倫理與道德的熱切評價,透過這本書的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故事和華麗的辭藻,洞見到美利堅民族的末路。

艾倫,美國著名應用倫理學家。作為一個來自美國南方的黑人,她對種族歧視和分離、不平等、自由的剝奪和權力的奴役有著感同身受的敏感;作為一個西方知識人,她對種族的融合、普世理想和價值的實現有著特別強烈的認同與樂觀的希望︰作為一個長老會成員,她的信仰與理性在宗教上的會通支持著她對當下社會的整體解釋。最後,作為一個無根的非洲裔美國人,她所能倚賴的也只能是她所置身其中的、那個也許曖昧地屬于她的整個西方傳統。面對現實,艾倫能看到問題所在,她的情感毫無疑問是生發于這個已然多元化、世俗化的、可能走向衰亡的美國一西方世界,但是她永遠不可能像保守派白人那樣原教旨地WASP,她只能有些浪漫、有些啟蒙、有些過時地重拾起溫和的自由主義者的思想武器,闡發出美利堅道德的鄉願。
 

目錄

緒論
一、景觀畫卷的展開
二、道德講壇
三、慎重的倫理學者
四、道德裁定所
五、評價自己
六、倫理缺失︰美國的作風
七、資源豐富,但是為何我們並未更好?
八、生活設計的新奇選擇
九、從容應對到從容選擇
十、自滿的島式綜合癥
十一、為社區著想
第一部分 怎麼啦!
第一章 逃離指責
一、試圖完美
二、我的道德崩潰
三、為什麼要有道德
四、悲劇、沖突和意志力
五、缺乏意志力
六、AKRASIA︰道德兩難的代名詞
七、不道德的道德家
八、參觀展覽
九、因道德而聰明
十、寬以待人的品質
十一、倫理多元化
十二、同情的代價
第二章 欺騙,嚴重的錯誤!
一、騙子經濟
二、騙子大學
三、糟糕的體育界
四、為什麼欺騙是錯誤的
五、天網恢恢
六、編造借口
七、渴望成功
八、面對我們的問題
第二部分 還有救嗎?
第三章 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不成熟的道德家
二、道德發展爭論
三、宗教教育
四、人格養成
五、為孩子們進行斗爭
六、實質性的道德教育
第四章 大學里的道德規範
一、高等教育在傾听
二、學術任務
三、校園生活
四、醫德
五、商業道德
六、合法的倫理
七、致命的力量
八、倫理的制度化
九、再教育社會,一勞永逸
第五章 職業道德觀
一、工作場所中的道德規範
二、工作和家庭的防火牆
三、工作時的性
四、課堂里的性
五、職業女性的選擇
第六章 商業倫理規範
一、丑聞的反應
二、這僅僅是倫理,不是道德
三、倫理和道德的比較
四、賭博般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
五、漂浮在倫理海洋上的法律之舟
六、“違背倫理,但卻不是從商業角度上來說的”
七、明智的自我調整
八、倫理準則延緩策略
九、倫理顧問
十、創造自豪的價值觀念
第三部分 在新新世界里的正確選擇
第七章 生個夢寐以求的孩子
一、設計一個家庭
二、基因藝術
三、挑剔的父母
四、你比你自己想象的更堅強
第八章 消費的倫理道德觀
一、遠離毒品
二、聚焦醫用藥品
三、吃正確的東西
第九章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漂亮
一、裝飾品
二、拙劣的工程
三、長壽的倫理道德
四、患病的心髒
第十章 死亡的最好方式
一、計劃自己的後事
二、錯誤的選擇——自殺
三、保持一顆善良的心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第四部分 和諧社會
第十一章 超越自己的群體
一、新的種族隔離
二、外來移民面臨的種族隔離
三、生活在自己的群體里
四、孤立的島國
五、替一名意大利人工作的經歷
六、你堅持生活在自己的群體里,因此我也堅持
七、奇特而又能滲透的界線
八、不配做鄰居的鄰居
九、猶太人的墓地
十、極端的偏見︰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第十二章 在選舉那天外出
一、一個參加投票的理由
二、公民權的剝奪
三、承擔起公民的責任
四、代表自己發言
後記︰提高道德水平迫在眉睫
一、怎樣戰勝道德失敗
二、怎樣能夠作出讓人滿意的新穎選擇
三、怎樣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美好
四、結束語
譯後記
 

“美國人怎麼啦?!”——這一質疑,自人類跨入21世紀以來一直不斷被提出。本書莢文名日:“新倫理”,若將“新”做動詞用,則恰恰應了奧巴馬那句競選名言:“改變!”

美國需要“改變”嗎?這是自二戰以來,這個驕蠻的年輕帝國,這個自信在太陽底下最受恩寵的族群第一次自明要“改變”。作者的速種焦慮不安不僅在本書中,且在2008年美國大選中得到充分的應驗,作者試圖勾勒21世紀的荑國新倫理的夢想圖景被當下金融海嘯無情地粉碎了。

本書初版于2004年小布什剛剛蠃得連任之際,那一刻盛世年華,然而在作者眼里筆下,美國滿是問題,最根本、最直接的問題是:美國夢的墜落。對照今日之美國,作者頗有先知先覺。

且看作者在本書中如何描繪荑國僉融海嘯的前夜:“士丘年束,媒體充斥著驚人的關于欺騙的例子,包括億萬富翁、主流的公共社團和國家領導人”,“任何試圖描述美囿經濟的嘗試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允許工作人員對顧客、雇主、下屬和國家進行搶奪、欺騙、偷盜和坑蒙拐騙”(本書第47頁)。整個社會道德倫理規範在社會生活各個層面大有崩潰之勢,學校的傳統道德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實質性的道德教育受剄了質疑,“文化相對主義”倫理觀念盛行(參見本書第3章第6節);商業紐織、醫療部門、教育機枸的遭德底線屢被突破,富有的商人們津津樂道于“違背倫理,但卻不是從商業角庋上來說的”,大學里暴力橫行(參見本書第4、5、6章);上個世紀至今的科學技術的長足發展又產生了大量的新的倫理困境,不斷制造著我們之前幾代人都闖所未聞的倫理失範,如克隆技術、干細胞研究、毒品、轉基因食物、生物工程乃至于安樂死(參見本書第7、8、9、10章);不道德的種族隔離依然以新的方式頑固地存留著(參見本書第11章);最後,是政冶的冷感癥不斷侵襲著荑國的民主體制賴以維系的公民道德(參見本書第12章)。

作者似乎從那個“莫國夢”里驚醒,嘆惋荑國如此道德頹敗、世風日下!盡管作者驚呼荑國需要改變,但她的聲音很弱。一直剄2009年莫國新總統奧巴馬在他的上任演說中放大了她的聲音︰“……在嚴冬一無所有之際,只有希望與德行存活……這個城市種這個國家。”希望與德行並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要改變這個國家,就必須重塑美國人的“希望與德行”,“我們大家聯合起柬,在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一起努力,重新畫出一幅道德圖景未”(本書第219頁)。這恰好是美國新總統奧巴馬啪吁求所在︰“由今天開始,我們必須振作起來,拍棹身上啪灰煙,再度開始重塑莫國”(奧巴馬上任演講語)。

在本書中,作者用焦慮甚至激憤的筆觸,試圖為美國人9也為這個紛擾的世界描述一幅21世紀新倫理啪理想圖景︰這是三千年來啪希臘羅馬文明、兩千年來的基督教文明、五百年束的新教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清教徒傳統——以希臘式的“構想合乎道德的生活方式”來改變多元社會中個體的想法(本書第235頁),以基督教式啪“遵守倫理道德啪約束”來“得剄生命啪獎賞”(同上)。在作者眼里,重新的莫基——“我們需要的革新” 下就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新新世界里重新撿回美利堅的建囿精神。作者心目中的人生典範︰“瑪麗亞……身為一個荷蘭、蘇格蘭和莢格蘭後裔的女兒,她完全繼承了清教徒職業道德啪品性”(本書第119頁),傳承了聖托馬斯式的成熟和自由的基督徒共同體的夢想︰“每個人在獻身亍追求合乎遭德的生活方式的崇高事業時,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最高權威”(本書第235頁)。———簡樸、虞誠、能夠克制人性啪貪婪而自律、敬業——這才是真正啪美園夢,猶如奧巴馬在他的上任演講中所言︰“令我們成功的價值,包括勤勞、誠實、勇氣、公平競賽、容忍、好奇心、忠誠和愛國,都是既有的。它們都是實實在在啪。它們一苴是我們跨越歷史啪寂靜動力。所需要啪,是口歸這些真理。”這就是作者所宣言的21世紀新倫理之路︰回歸道德,回歸傳統道德,回歸基督教共同體的傳統道德。盡管“道德的急劇滑坡已經使得前幾代人過庋憂慮,這種憂慮同樣也影響剄我們這代人”(本書第10頁),但作者堅信,“在道德本質上我們比祖父母一代沒有明顯的差距”(同上)。事實上只是囡為美國的多元化和世俗化,信息的傳播速庋越未越快,弄得我們“每天听剄和讀到這類事情”(同上)。所以作者認為,只要有道德規範的存在,我們在生活中就能相互協作,從而建立一個更加安寧、公平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里,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剄比我們所想要的還要多的東西(本書笫234頁)。作者試圖為我們重鑄那個“荑國夢”︰回歸五月花號起航的那一刻,美利堅的靈魂也許依舊鮮亮。它帶著老歐洲的古老傳統與悠遠理想,並幸運地擁有了羅馬廢墟之上的歐洲人千年大夢里的帝國軀殼。于是,它自信地承續起歐洲人的理想與價值,以普世的名義加諸“寰宇”中的秩序與和平,並“已準備好,再一次領導世界”(奧巴馬上任演講語)。

美國真的準備好再次領導世界嗎?——這的的確確是作者發自內心為莫利堅所唱起的一曲挽歌,雖有些淒涼,有些無奈,但充滿熱情。可惜,今日世界的觀眾席卻少了許多听眾。按中國人的閱讀智慧,《美國人怎麼啦!》應該是回答發端于美囝的全球僉融海嘯的極好腳注,可以當作“反面教材”,在字里行間,我們听剄了一個衰亡時代開始之際的仝新音調,我們讀剄了一個美國人夢醒時分的內心焦慮,我們更能感受剄作者的用心良苦。

美國面臨的現代性間題是:多元化和世俗化。這兩根由莫國人編織且高舉的韁繩,曾鞭策美國人異軍突起,成為世界霸主,但最終把莫國人拖入道德崩解的泥潭。多元化和世俗化造就了“莫國夢”的閭時,也日益侵蝕了美國乃至整個西方基督教共同體道德。多元化逼迫基督教共同體的退隱,世俗化造成基督教共同體道德的崩解。文明的沖突就將從這個帝國的內部開始。無怪乎西方刮起一陣重讀《資本論》的異風,馬克思在1867年寫就的資本主義分析巨著《資本論》,成為2OO8年德國一家出版社的暢銷書。除了專家學者之外,銀行家和經理也開始翻閱《資本論》。據說,逢法國總統薩科齊也捧讀《資本論》。面對著百年一遇的資本主義危機,硬著頭皮去向社會主義的老祖宗馬克思求教,諷刺意味頗深。

眼下這場百年罕見金融海嘯,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總有一天,美國會像羅馬帝國那樣衰亡,這個驕蠻的帝國究竟何時並以何種方式退出歷史的舞台?將會是人類歷史的最大謎底之一。當然《美國人怎麼啦!》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但也許讀者能夠透過作者對莫國人的普世道德的熱切評價,能夠透過本書的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故事和華麗的辭藻,洞見荑利堅的末束衰亡之可能(當然,中國人也不希望荑國人的夢崩潰,一個富裕的鄰居總比一個貧窮的鄰居要好)。

美國人的夢,終究是屬于美國人,美國人的夢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夢,中國人有屬于自己的夢想。當作者希望21世紀世界新倫理是重建“美國夢”時,曾經渴望做“美國夢”白勺中國仁人志士已經開始醒柬,逑是經歷百年的昏睡和三十年求索。中國人多少年來以實現“美國夢”作為我們“恩想解放”的標桿,也許當下應該開啟終止“美國夢”的又一次“思想解放”。

末了,要特別提剄本書的作者,她叫艾倫(Anita L.Allen),是美國著名的應用倫理學家和社會倫理道德建設的活動家,一位出生子南方的黑人女性。她和一令意大利裔的白人男子結婚,頜蕎了幾個混血的孩子,擔任著大學的教席,完美地實踐著多元化社會的美國夢。作為一個黑人,她對種族歧視和分離、對不平等、劉自由的剝奪和權力的奴役有著感同身受的敏感;作為一個莫國精英知識人,她對種族的融合、對普世理想和價值的實現有著特別強烈的認同與樂觀的希望;作為塞督教長老會的一員,她的信仰與理性的會通支持著她對當下美國社會的整體解釋。面對現實,艾倫能看到閂題所在,她的情感毫無疑閂是生發子這個已然多元化、世俗化的、可能走向衰亡的莫國一西方世界,她的焦慮、激憤也終于在2008年的歲末得剄印證:美國人無法忍受“美國夢”的破滅,選擇了一個黑人總統奧巴馬。但是,作為一個無根的非洲裔美國人,艾倫所能倚賴的是她置身其中的,那個不過曖昧地屬于她的整個西方傳統,因而這篇頗有先知先覺的檄文,只能重拾有些浪漫、有些啟蒙、有些過時的溫和自由主義者的思想武器,闡發出莫利堅道德的鄉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