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劍橋美國文學史》對涉及美國文學所有分支里新興的和業已確立的種種趨勢的廣泛范圍進行了探討,並且涵蓋了一些學者和批評家的論述。正是在這些學者及批評家的努力下,這一領域已經成為並將繼續成為文學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作者的作品集30年美國文學批評之大成,既代表了世代學術成就之間的分歧,也代表了學術成就之間的連續性。鴻篇巨制的敘述文字使本書與以前的版本所能做到的相比,其對美國文學史的探討具有更加廣闊的視野和磅礴的氣勢。與此同時,傳統文學批評的聲音雖然構成了這些敘述文字的背景,但這種聲音也和當代文學研究的興趣多樣性特點並駕齊驅。

《劍橋美國文學史》對美國文學各個時期的不同流派進行了廣泛地跨學科描述。美國文學資料得以拓展的部分原因是以往被忽略的文本最近被發掘出來,另一個原因是對這些材料進行研究的方法的數量和種類的急劇增加。《劍橋美國文學史》里所體現的多層面學術研究和批評研究探索的就是這些多重性——社會、文化、理智和審美的多重性——並展示了文學研究領域中一個比先前的敘述更加豐富的權威觀念。

第六卷文學史探究了現代主義在美國非同尋常的萌芽和繁榮。戴維·明特描述了從抒情年代到一戰、從戰后迷惘幻滅的一代到因經濟陷入大蕭條的泥潭而使左翼勢力得以鞏固的這一階段的美國現代小說文化史。他涉獵的范圍包括亨利·亞當斯和后來的亨利·詹姆斯的作品,以及斯泰因、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福克納等現代主義者的經典作品。拉菲婭·扎法爾則講述了哈萊姆文藝復興的故事,詳述了佐拉·尼爾·赫斯頓、W.E.B.杜波伊斯、詹姆斯·韋爾登·約翰遜、內勒·拉森、理查德·賴特等幾位先驅者的藝術成就。她向我們展示,非裔美國人文藝復興的創造力和政治影響力不僅構成了美國文學現代主義的巨大成就之一,而且帶來了現代美國徹底的社會和政治轉變。維爾納·索洛斯把他的敘述放在一個國際化的大背景下,給我們講述了美國主流社會對現代主義緩慢的、勉強的但最終欣然接受,以及伴隨而來的非盎格魯——撒克遜移民在美國同化的故事。他對正規文本以及通俗雜志和迄今為止無人知道的移民作品進行了同樣的研究。本卷文學史覆蓋了20世紀前半葉散文寫作的整個范疇。在對文本與語境之間錯綜復雜的相互關系的關注方面,三位作者為我們這個時代提供了一個文學史范本。
 

目錄

中文版序
致謝
序言
美國現代小說文化史
 萊斯大學戴維·明特
 導論
第一部分 夢之城、抒情年代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章 小說——諷刺的反思
 第二章 《貴婦人畫像》體現出的信心和不確定性
 第三章 擴張路線
 第四章 四個同時代的人和西部開發的結束
 第五章 芝加哥的「夢之城」
 第六章 弗雷德里克·傑克遜·特納在夢之城
 第七章 亨利·亞當斯的《教育》和進步的基本原理
 第八章 傑克·倫敦的寫作生涯和流行的話語
 第九章 「抒情年代」的純真與反叛:1900-1916年
 第十章 1913年的軍械庫展覽會和純真的消逝
 第十一章 希望與絕望的交替
 第十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寫作的命運
第二部分 富足年代的小說
 第一章 戰爭結束:冷漠重現
 第二章 「爵士樂時代」和「迷惘的一代」的復蘇
 第三章 物質上的極大豐富帶來的危險,或20年代的偏執傾向是如何形成的
 第四章 富足年代的除魅、逃避和職業化的崛起
 第五章 新時代的社會等級、權力和暴力
 第六章 對女性化的恐懼和適度理想的邏輯
 第七章 邊緣性和權威性/種族、性別和地域
 第八章 戰爭作為隱喻:歐內斯特·海明威的范例
第三部分 經濟大蕭條時期寫作的命運
 第一章 發現貧窮和使命感的回歸
 第二章 把探索「文化」作為一種使命
 第三章 亨利·米勒、狄瓊納·巴恩斯和約翰·多斯·帕索斯的回應
 第四章 殘留的個人主義和有限的使命
 第五章 尋找共同的目標:左翼的斗爭
 第六章 紀實文學及分歧的消除
 第七章 南部的復興:保守和革新的形式
 第八章 歷史與小說/小說與歷史:威廉·福克納的范例
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的小說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拉菲亞·扎法爾
 第一章 新黑人?
 第二章 黑人曼哈頓
 第三章 化身代表和宣言
 第四章 作為一種心態的哈萊姆:休斯、麥凱、圖默
 第五章 新黑人、新女性:拉森、福塞特、邦納
 第六章 「沒有恐懼、沒有羞愧的黑皮膚自我」:瑟曼和紐金特
 第七章 文藝復興的風格:費希爾、舒勒、卡倫、懷特和邦當
 第八章 南方的女兒、土生的兒子:赫斯頓和賴特
 第九章 黑人現代主義
少數族裔文學現代主義
 哈佛大學維爾納·索洛斯
 概論
 第一章 格特魯德·斯泰因和「黑人的陽光」
 第二章 少數族裔的生活和「人生小故事」
 第三章 族裔性主題、現代主題
 第四章 瑪麗·安婷:逆境中的進步樂觀主義
 第五章 誰是「美國人」?
 第六章 美國的語言
 第七章 「過去的一切我們都拋在了身后?」 奧爾·E.羅爾瓦格及其移民三部曲
 第八章 現代主義、族裔性標簽和對完整性的追求:讓·圖默的新美國民族
 第九章 弗洛伊德、馬克思和硬漢派
 第十章 海明威的話語風格在此處回響
 第十一章 亨利·羅斯:族裔性、現代性和現代主義
 第十二章 鬧鍾、推銷員和乳房
 第十三章 現代主義反對極權主義嗎?
 第十四章 面對極境
 第十五章 中央大車站
大事年表
參考書目
索引
 

能夠把這部美國文學史介紹給中國讀者,是本人莫大的榮幸——這種榮幸標志着兩種文化富於戲劇性的會合。美國文學傳說也許是世界上最年輕的,而中國文學傳說則是非常古老的。但是美國文學在一個方面卻比較年長:它是現代世界所誕生的第一個國家的產物。當然,在歐洲定居者到達以前,美國印第安人(或稱土著美國人)已經在今天叫做美國的這片領土上居住了數千年之久,但是他們擁有的是口頭文學而不是書面文學。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美國文學傳統基本是使用英語的作家們的產物。它始於16世紀末17世紀初,最初是由英國殖民者撰寫的,它是這些新興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先驅們創作的記敘文、布道文、日記和詩歌。19世紀,它隨着工業資本主義在大西洋兩岸的勝利而繁榮興旺;在我們這個時代,它作為自由主義、自由經營和市場開放的西方主要國家的文學依然經久不衰。

美國文學發展的結果是形成的一個比歷史悠久、方面眾多、異彩紛呈的中國文學統一得多的作品主體;在對現代性的種種狀況進行表述方面,它也是世界上年代最長久、內容最復雜的民族文學。它是一種富於個人主義和冒險精神的文學,一種擴張和探索的文學,一種蘊涵種族沖突和帝國征服的文學,一種折射大規模移民和種族關系緊張的文學,一種反映資產階級家庭生活和個人自由與社會限制不斷斗爭的文學。這些文學作品從探討自然和「自然人」方面的問題專項探討異化、歧視、城市化和地區及種族暴力方面的問題。它們受到一種民主美學的啟迪( 與人們所理解的那種歐洲「舊世界」的精英統治論針鋒相對)——這是一種「普通人」和「尋常事」的美學;不同凡響的是它們對建立在奴隸制、土地的剝奪和資本主義的貪婪等基礎上的文化犯下的種暴行進行了持續的批評( 這種批評往往成為激烈的譴責)。最后,這是一種始終由於有關身份的雙重焦點而著稱的文學:一方面它把這個國家奉為未來的土地,「明天之國」,試圖制造一種關於「美國」的無救世神話;另一方面它又進行自我折磨,對於身為「美國人」意味着什麼懷着一種極其痛苦的焦慮。對於中國作家來說,中國的概念是一個關於悠久歷史的問題——關於綿延數千年之久的各種神話、傳說和事件的問題。而美國作家所一心追求的是重新創造自己身份這個含義深刻的現代主義問題。

自19世紀初以來已有幾部美國文學史問世,但是其中鴻篇巨制之作只有三部。這三部文學史實際上記錄了美國的成長歷程。第一部出版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7年,當時美國在國際舞台上初露鋒芒;第二部面世於第二次世界結束后不久的1948年,當時美國充分展現了其經濟和軍事大國的實力。我們這部文學史是20世紀末葉全球化的產物,此時民族主義的含義本身已經受到質疑,在美國,對文化內聚力的一些基本說法有了一種新的、批判的意識。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