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倫理研究

老齡倫理研究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劉喜珍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76698
  • ISBN13:9787500476696
  • 裝訂:251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老齡問題不僅是一個社會學、人口學、經濟學問題,而且與代際公正、讓賢倫理、養老倫理、再婚倫理、善終倫理密切相關,因此,它也是一個倫理學問題。結合個體生命發展的時序,從一個全新的社會倫理視角對當代中國的主要老齡問題加以研究,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提出若干社會倫理方案,為老齡人幸福度過人生最後階段設計一些可操作的倫理方法,是老齡倫理研究的宗旨。


作者簡介:劉喜珍,1968年生,湖南南縣人,哲學博士。現為北方工業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倫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道德與文明》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參編《德性的心靈奧秘——倫理社會學的虛與實》等8部著作。主持北京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研究省部級項目3項,參與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
 

目錄


導論
一、老齡倫理研究的現實依據與歷史淵源
(一)老齡倫理研究的現實依據
(二)老齡倫理研究的歷史淵源
二、老齡倫理研究的現狀與意義
(一)社會學關於老齡問題研究的倫理視閾空缺.
(二)老齡倫理研究的進展
(三)老齡倫理研究的意義
三、研究方法與研究視角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視角
第一章 老齡倫理概述
第一節 老齡問題的學科研究視閾
一、老齡的划界
二、社會學意義上的老齡問題
三、倫理學視閾下的老齡問題
第二節 老齡倫理的含義
一、道德與倫理
二、老齡道德與老齡倫理
第三節 老齡倫理提出的根據、主要內容及其基本特征
一、老齡倫理提出的根據
二、老齡倫理的主要內容
三、老齡倫理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公正論:代際倫理
第一節 代際倫理的根本原則與代際關系的兩個極端
一、代際公正:代際倫理的根本原則
二、老齡霸權與老齡歧視
第二節 代際公正的基本理念
一、代際平等
二、代際互惠
三、代際補償
第三節 代際公正模式
一、精算公正模式
二、非精算公正模式
第四節 代際公正的制度倫理建構
一、制度的含義及其社會功能
二、代際公正的制度倫理設計
三、代際公正的制度倫理實施
四、「親親互隱」的道德「合法性」辯難
第三章 繼替論:讓賢倫理
第一節 讓賢的倫理依據
一、社會繼替的倫理規則
二、文化傳承的代際機制
三、一種新的老齡發展形式
四、讓賢的歷史源流
第二節 老齡道德資源的代際傳承及其倫理效力
一、老齡道德資源的內涵與形式
二、老齡道德資源的代際傳承
三、老齡道德資源的倫理效力
第四章 厚生論:養老倫理
第五章 偶合論:再婚倫理
第六章 善終論:喪葬倫理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人生有童年、青年、壯年和老年,而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年齡所面臨的問題。社會亦如此。一種社會制度一經建立,便開始了它的從童年向青年、壯年和老年的發展歷程。就像人到了垂暮之年會有死亡一樣,一種社會制度到了老年時期便弊端叢生,不能再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無論人怎樣努力也不能改變其走向滅亡的大趨勢,最終必然會被一種新的社會制度所取代。像中國清朝末期的封建社會便是如此。這是政治學和歷史觀意義上的老年社會,伴隨它的是社會革命。

本書的主題詞「老齡社會」卻不是在上述意義上談的。如果從社會學的視角看一個社會中人口的年齡結構,當老禽人占到全部人口的一定比例時,這個社會就稱之為老齡社會。在21世紀到來的時候,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已經接近全國人口的7%,這也就意味着中國已經基本上步入了老齡社會。盡管老齡問題始終伴隨着人類生活,但現代老齡社會中的老齡問題卻有其不同的性質、內涵和類型。老齡社會的來臨使老齡問題變得異常突出。目前超過1.4億的老齡人的問題對於中國社會有着異乎尋常的意義。以此觀之,老齡問題非常值得關注,尤其是從社會倫理視角研究老齡問題更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倫理學本來不是書齋里的學問。關注現實問題並為現實問題的解決找出一條合乎倫理的道路,可以說是倫理學的本有的特色和使命。從傳統的研究視角看,老齡問題一直是社會學、人口學的重要研究對象,這方面的著作已有很多,而老齡問題的倫理學研究被這種厚重的底色所掩蓋,造成了老齡問題的倫理研究視閾空缺。老齡問題不僅是一個社會學、人口學問題,而且與代際公正、代際倫理地位轉換、養老倫理、再婚倫理、臨終倫理關懷等問題密切相關,因此,它也是一個倫理學問題。隨着我國老齡社會的確良到來,由於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一系列相關的社會倫理及個體倫理問題日益凸顯。劉喜珍博士抓住這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社會倫理問題並聚集於老齡倫理問題進行研究,充分反映了她所具有的關注現實的理論熱情。這本《老齡倫理研究》就是劉喜珍博士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也是她自讀碩士研究生以來,對老齡問題進行思考、研究的一個總結。

如何看待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影響?在社會學、人口學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人口轉變為老年型人口,帶來了一個為期40年的「人口機會窗口」,直到2030年左右才會關閉,目前正處於人口老齡化的「紅利期」。另一種觀點是「未富先老」論,它作為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特點而得到學界普遍認可。持這種觀點者強調,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應對這種挑戰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當務之急。發達國家在走向老齡社會的過程中,一般都經歷過人口「紅利期」。不能否認,目前我國正處於這樣的一個「紅利期」,然而這並不意味着人口年齡結構的老化不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盡管「未富先老」論在學界還存在諸多爭議,但其中所包含的憂患意識應當得到肯定。

《老齡倫理研究》正是立足於中國老齡社會的基本國情,以老齡階段必然會經歷的主要事件為線索,從代際公正、讓賢倫理、養老倫理、再婚倫理、善終倫理諸方面依次進行探討,系統地研究了老齡倫理問題,以解決我國老齡社會來臨之際的社會矛盾,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提供了有效的社會倫理參與,同時為老齡人幸福度過人生最后階段設計了一些可操作的倫理方法。

論著圍繞以老齡群體為核心的老齡人與其他群體及整個社會之間的倫理關系,以及實現該關系的公正調節、促進該關系協調發展,提出並論證了「老齡倫理」的概念及其相關觀點。老齡人基本上可以視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因為他們日益喪失着生存能力、喪失着希望和被不幸越來越頻繁地光顧;老齡群體的弱勢性更重要地體現為現代社會的老齡歧視。然而,在中國傳統社會中,老齡人曾在其所處的不同群體中具有經濟和日常事務管理方面的補主地位,曾是傳統倫理所尊崇的社會群體之一,即使在現代社會,他們也是從宰主的地位上下來的,因而享有一定的「霸權」。論著從批判老齡霸權與老齡歧視兩種現象出發,從社會倫理關懷視角探尋代際公正的基本理念、模式及其制度倫理建構,提出代際平等、代際互惠、代際補償是代際公正的基本理念;借用社會保障精算原理,建立並論證了精算公正與非精算公正兩種模式;同時,從制度倫理設計與實施兩個層面進行制度倫理建構。從老齡社會倫理關懷視角研究代際公正有別於以往的論著從社會公正的一般原則對代際關系的闡述。

作者認為,在老齡人與其他群體的人際關系的調節中,老齡群體並非總是處於一種被動的地位。道德延伸就是從老齡群體俄國道德主體的視角看待代際倫理關系的調節問題。具體而言,它是指老齡人通過以生養心提高自身道德品性,並以讓賢、傳道、教化的方式實現余生價值的道德實踐。讓賢是對傳統的老有所為的重新詮釋。

論著對養老倫理問題進行了新的歷史背景下的分析,指出了養老倫理在性質、內容、形式、責任分擔方面所呈現出的時代差異。作者認為,中西方代際情感回報模式的差異主要體現為:西方是一種「有距離的親密」模式,而我國則是直接的家庭親情回饋模式。隨着居家養老的發展,中國式的代際情感回報已主要不再是傳統的家庭親情回饋,而是逐漸與西方「有距離的親密」模式趨同。

論著關於「再婚倫理」的創新性見解在於提出了代際婚姻的倫理規則,分析了老齡非婚同居的風險,為老齡喪偶群體走向陰霾,重塑愛情,並以健康、樂觀的心態順利實現由配偶角色到單身角色的轉換提供了可操作的社會倫理方法。

隨着我國進入老齡社會,如何對老齡臨終者實施倫理關懷,使之安詳地走向重任終點,成為醫學、宗教學、倫理學、社會學等諸多學科共同關注的社會課題。論著結合相關社會調查,在概括分析老齡人口的臨終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了老齡臨終關懷的三個基本倫理原則。

劉喜珍博士的《老齡倫理研究》是一部有新意和獨到見解的社會倫理學著作。盡管論著還有諸多方面有待完善,但在一定意義上說它填補了老齡問題的倫理研究空白,在社會倫理學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開拓性意義。

劉喜珍曾在我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她對於學術研究的孜孜不倦,對於老齡人發自內心的尊重和關懷,都令我感到高興和欣慰。在這部《老齡倫理研究》出版之際,她希望我能為此書作序。我發了上述感想,是為序。

焦國成
於中國人民大學宜園
2009年元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