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的文學風景︰多維視鏡下的路遙、陳忠實、賈平凹比較論

三個人的文學風景︰多維視鏡下的路遙、陳忠實、賈平凹比較論
定價:120
NT $ 104
  • 作者:梁穎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80585
  • ISBN13:9787010080581
  • 裝訂:平裝 / 21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對路遙、陳忠實、賈平凹三位作家文學活動的共性諸如充滿生命質感、濃厚的鄉土情結、關注弱勢群體的底層立場、平民立場、文化烏托邦的相似想象、相近的讀者觀等進行了歸納。

對三位作家在中國當代文學中曾經達到的文學高度進行了較為客觀公允的評價︰認為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既是“十七年”文學的遺響,又出現了新時期文學的一些新的質素,在文學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陳忠實的《白鹿原》在當代歷史題材長篇小說中率先從人性、生命意識的角度思考民族秘史及其文化命運;賈平凹的“商州系列”反映了他的早半拍的文化尋根直覺;《廢都》開了中國當代文學商業化寫作和男性寫作的先河。

本書還以比較研究的方法,分別論析了地域文化對他們氣質個性、文化心理、文本風格的陶鑄作用、生命體驗對他們文學創作的重要意義、他們在人文關懷方面的不同側重點、時代推衍給他們文本帶來的種種藝術新變以及這些新變所具有的意義。

書中對路遙作品的苦難意識、人民性與底層立場、道德理想主義光輝、崇高感和“修辭姿態”給予極高評價,對陳忠實《白鹿原》在當代歷史敘事中所具有的罕見的真實感和“復調”風格予以肯定,對賈平凹後期創作在審美追求上的種種變遷進行了分析歸納。

最後,本書不回避三位作家創作中存在的局限與不足,勾勒了他們共同的文學運動軌跡︰高峰即是終結,並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認為以他們為代表的鄉土作家目前所面臨的創作危機與困境,緣于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現代意識與批判立場的空缺;缺乏創造性整合形式技巧的能力;對生活經驗的過分依賴;經典情結向商業意識的滑動。

本書不僅僅滿足于找出所謂的異中之同和同中之異,而且致力于將比較的結果上升為文學經驗和文學規律的總結,並以此三人的文學活動為個案,折射當代中國文學發展中帶有普遍性的若干問題,思考中國當代文學曾有的經驗和得失,以期對中國當下文學的健全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梁穎(1970—),陝西咸陽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曾在《文藝爭鳴》《南方文壇》《西北大學學報》《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內容摘要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選題原因、研究方法及其價值
第二節 批評精神︰揚棄酷評、諛評,追求客觀批評
第三節 多樣性中內在契合的文學共性
第四節 曾經的文學高度及其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意義
第二章 地域文化與文學書寫
第一節 自然地理分野與精神氣候差異
第二節 地域文化及其文學書寫慣性
第三節 鄉土詩意與當下文壇西化寫作的“無根”狀態
第三章 生命體驗與人文關懷
第一節 生命體驗與心靈化寫作
第二節 苦難意識、人民性與作家的濟世情懷
第三節 現實關懷、終極關懷與妥協的寫作
第四節 寫作的力量與靈魂救贖
第四章 時代推衍與藝術新變(一)
第一節 歷史敘事中罕見的真實感和“復調”風格
第二節 文本中的時間觀與藝術思維
第三節 傳統文化與敘事維度的豐饒
第四節 時代推衍︰文學創新的重要前提
第五章 時代推衍與藝術新變(二)
第一節 路遙、陳忠實、賈平凹創作內驅力的發展
第二節 賈平凹的角色定位與自我身份認同
第三節 時代推衍︰文學創新的重要前提(續)
第四節 無名語境下邊緣化寫作的得與失
結語
附錄一︰中國當代鄉土敘事的式微與終結——以路遙、陳忠實、賈平凹為例
附錄二︰多重維度的寫作——賈平凹訪談錄
後記
 

早在2002年,本書作者梁穎讀博士學位的第一年,她剛一逮長,我們初見面,她就向我談了她要把本書的選題作為博士論文聳最初構想。雖不成形,但方向有了。當時這個選題尚不為人所看重,哪里像現在,成了許多社科基金頊目的選題,據說有不少人在做。當時檢索全國現當代丈學博士學位論丈,尚無人做這個題目,唯有一篇評論文章有過大致思路。這不奇怪。當時路遙、陳忠實、賈平�雖然已在文壇上獲得很大聲譽,但批評界多熱衷于把他們拆開束看,孤立地看,研究他們獨異的個性,認為能分辨出他們的不同,才是明智的,有眼光的;卻很少想到,在多維的視角下若拿他們做比較!蔣會引出怎樣豐富深刻的話題。

作為梁穎的導師,也作為三位作家的好友,我當即大力肯定了她的想法。我認為這三位作家既有“異”也末必沒有“同”,無論研究他們的“異”或“同”,都可以深化我們對中國鄉土文學現狀和發展前景的認識,也可以對辨認文學史上鄉土敘述的演變軌跡有一定價值。在具體操作上我還想到,路遙雖去世,但找陳、賈二位提供資料應該是不會有問題的,做起來也方便。事實也正是這樣。此後我參與主編了“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匯編”,把《賈平凹卷》的具體編選任務分配給了梁穎。她完成得很好,得到賈平凹的首肯。扎實、充分的資料佔有為她後面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年讀博,梁穎始終咬住這個選題不放,她幾乎閱讀了珞、珠、賈三位作家的全部作品,上千萬字,這還不算多如牛毛的評論文章,這其中她所付出的勤奮和心力可想而知;她不時匯總國內新的研究成果,有新的心得便與我交流。2005年春天,梁穎畢業前,把這部《三個人的文學風景——多維視鏡下的路遙、陳忠實、賈平凹比較論》的論著交到了我的手上。我當時的心情和她一樣激動。

我在讀完論文的全稿後,作出了這樣的評價︰《三個人的丈學風景——多維視鏡下的路遙、陳忠實、賈平凹比較論》,全面、系統、細致、富有深度地展開了對路遙、陳忠實、賈平凹三位陝西作家的比較研究。論文從文化背景、價值取向、生命體驗、時代衍變、作家的氣質個性諸多角度、不同層面進行分析,既將三人放到整傘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整體格局中考察,又從全球化和當代中國的大背景下來研究三位僻處陝西的作家各自不同的創作特點。作者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剖析他們的成功之謎,發現他們文化觀念和價值立場的某些共同點,也辨認他們創作個性和精神承傳的明顯不同點,同時指出他們各自創作上面臨的危機和困境。作者采取了綜杏的研究方法,借鑒中外社科理論,對三位陝籍作家進行了深度闡釋。該論文的創新之處還在于,努力將比較的結呆上升為肘文學經驗和文學規律的總結,追求文學研究的當下性和現實意義,期冀為中國當代文學的健全發展提供藝術資源,對每個作家及其重要作品的研究都比較深入,不牽強附會,不強行比較,而是從創作本身引出問題,且能引出帶普遍性的話題,如鄉土敘述的危機等等,對于建構理想的本土化的中國文學,提出了自已的一些見解;在針砭當代文學的重要缺失與弊病上,也具有積極的意義。當時,除了我的這個評語,梁穎的論文被“匿名送審”返回後,我發現外校的幾位不知名博導的評估也都相當高。這樣高的評價,對于一份匿名送審的論文未說,實屬難得。作為導師,我也甚感欣喜。

在我看來,路遙、陳忠實、賈平凹三人,可以說是新時期文學芊創造了奇跡的人。他們都出身貪困農家、都璁土隹士長的農民後代。他們的學歷都不算高,路遙和賈平凹是工農兵大學生,陳忠實只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但他們作品數量都很大,他們的代表作或重要作品,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廢都》等,發行量都超過了百萬。更難得的是,他們先後都獲得了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茅盾文學獎。這一切是必然還是偶然?當然,說他們的學歷不高,並不應該成為我們輊視學歷的證明,恰恰相反,如果說他們都曾遇到自我超越的極難克服的路障,依我看,那與他們的學歷、學養,其實有很大的關系。

他們何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可以總結的東西很多。速三個人,有共性,如真摯的人民性,充滿生命質感和生命強力的筆觸,濃厚的鄉土情結,關注和同情弱勢群體的底層意識和平民立場,他們也都有著自已的遣德理想和文化烏托邦。作為農民的兒子,他們或寫關中平原,或寫陝北城鄉交叉地帶,或寫陝南商州,後來即使寫城市也不脫鄉土味,但地域文化的差異在他們的筆下構成了五色斑斕的風俗圖畫。在創作上,他們共同的“狠透鐵”般的韌勁兒,他們對農民的熟悉、血肉體驗和深厚情感,以及他們出眾的天賦,審美趣味的民間性等等,成就了他們。但是,他們是否存在現代意識和批判意識的缺乏?對于農耕文明和農民的精神疾病他們是否批判不勺,甚至失語?

關于這三個人的話題,大有可挖的潛能,可以而且能夠伸展出一個有相當寬庋和深庋的理論空間,可以由更多的人做,且可以做出不同來。但毫無疑問,梁穎的這本書,具有開拓之功。

雷達
2009年5月12日于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