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定價:180
NT $ 157
  • 作者:廣超法師 講述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9066588
  • ISBN13:9787309066586
  • 裝訂:293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學界認為,大乘思想有唯識、中觀、如來藏理論之分,而本書偏向於如來藏學說。在本書中,在破執取實有時,用中觀的方式;在建立法的起源時,愛講唯識;在解釋佛的圓滿覺悟時,愛講如來藏,只是真如法界方面說的比較多罷了。眾生與道無別,覺悟此道時,是心顯現即為智。學佛人應視不同的佛法為不同的道路,佛應機施教,不建立任何真理,因為依虛妄語言所建立的道理,總會被後人所破。請牢記,佛是智者,智者無絕對真理,只是指示不同的修行道路。對於愛戲論者,佛只好講些如露亦如電的義理。
 

目錄

序言
《金剛經》簡介
一、《金剛經》的流傳
二、《金剛經》的譯本
三、《金剛經》的注解
四、近代的《金剛經》講記
五、釋經題
六、譯者
七、《金剛經》的宗旨
上篇 於法無住生心,悟有為非相不可得
第一章 法會緣起
首度問:雲何降伏其心?
第二章 離四相:應發心度眾生,不住相布施
一、應發度盡眾生之心
二、應離四相發心
三、應不住相布施
四、無住布施之福德
第三章 離有為境:有相識境是虛妄,實相是心智之非相顯現
一、有相識境皆虛妄,故不以身相得見如來
二、無相智境皆非相,故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三、信實相即諸相非相顯現之菩薩善根
四、法與非法皆非相顯現,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五、如來所說法乃非相顯現,故不可取、不可說
六、無為法不應取,然證則有別
七、受持諸相本非相顯現之福德勝於有相布施
八、佛法乃非相顯現之法,依金剛般若智而成佛
第四章 離有為果:心無所住而證無為,無所得而得聖賢果
一、須陀洹心無所得而證無為,實無所入而得第一果
二、斯陀含心無所得而證無為,實無往來而得第二果
三、阿那含心無所得而證無為,實無不來得第三果
四、阿羅漢心無所得而證無為,不著人我而得第四果
五、菩薩心無所得而證無為,於諸佛之法實無所得
六、菩薩於佛土心無所得,庄嚴佛土即非庄嚴
七、菩薩於清凈心無所得,無所住而生其心
八、有為的有相福德不如無為的無相福德
九、能顯心智即金剛不壞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
第五章 離有為行:菩薩修無住心,現觀金剛智之非相顯現
一、菩薩應觀般若乃不變金剛智,心智顯現本非相
二、菩薩現觀如來說法,即本具金剛智之非相顯現
三、菩薩現觀世界、微塵,即本具金剛智之非相顯現
四、菩薩現觀三十二相,即本具金剛智之非相顯現
五、信受金剛智之非相顯現,是菩薩第一希有功德
六、菩薩現觀諸法實相,即本具金剛智之非相顯現
七、受持本具金剛智之非相顯現者乃上上乘菩薩
八、菩薩現觀第一波羅蜜,即本具金剛智之非相顯現
九、菩薩現觀忍辱波羅蜜,即本具金剛智之非相顯現
十、菩薩應離一切有為相發心,應生無住心
十一、菩薩現觀布施波羅蜜,即本具金剛智之非相顯現
十二、菩薩現觀有情無情,即本具金剛智之非相顯現
十三、上篇總綱:佛法無虛實,心住則入暗不住見光明
第六章 離有為德:贊嘆受持金剛般若非相顯現的功德
一、受持金剛智之功德,如來悉知悉見
二、受持金剛智之功德,勝於恆河沙等身布施
三、金剛般若智之功德,唯最上乘者能受持
四、受持金剛智之功德,能荷擔如來家業
五、受持金剛智之功德,速轉罪業當得佛果
六、受持金剛智之功德,勝於供養承事無量諸佛
七、受持金剛智之經典,果報不可思議
下篇 於心如實知見,證無為法性不動智
第七章 離無為境:證諸法如義得受記,所得佛法無實無虛
一、二度問:(若心已無住)雲何降伏其心?
二、菩薩不應無住而入滅盡定,應發度盡眾生心
三、菩薩應離實入虛,入世間離四相而發心
四、八地菩薩證無生法,實無所得而被受記成佛
五、菩薩不動地,見如來即諸法如義
六、佛地所得菩提,無虛無實,一切法皆是佛法
七、一切法即非一切法,真如法界所顯,皆諸法如義
第八章 離無為行:菩薩無作修,得相好眷屬佛土五眼一切智
一、菩薩修福德,入法界無作方便圓滿報身因緣
二、菩薩修福德,入法界無作方便圓滿眷屬因緣
三、菩薩修福德,入法界無作方便圓滿庄嚴佛土
四、菩薩修智慧,頓破煩惱障,圓滿通達法無我智
五、菩薩修智慧,次第破所知障圓滿五眼智
六、圓滿覺悟成佛,得一切智知一切法一切心
七、報化識境福德多,法身智境現前無
第九章 離無為果:證一切智圓滿佛果,所作皆法界一心所顯
一、佛身乃法界一心所顯,故具足佛身即非具足
二、佛德乃法界一心所顯,故具足佛德即非具足
三、說法乃法界一心所顯,故如來說法無法可說
四、眾生乃法界一心所顯,故信心眾生非眾生
五、菩提乃法界一心所顯,故佛於菩提無一法可得
六、法界平等顯現名菩提,本無四相與善法可得
七、受持法界一心所顯故無作無得,福德無法可比擬
第十章 離無為德:佛如如不動入眾生識境,勿謂實有如是法
一、佛於眾生識境示現度生事業,勿謂如來實度眾生
二、佛於眾生識境說凡夫說我,識所顯故非凡夫非我
三、佛入眾生識境示現三十二相,勿以聲色觀佛求佛
四、佛入眾生識境示現成佛果,勿謂佛果不具足相
五、佛入眾生識境示寂,菩薩不說涅 是斷滅相
六、菩薩入眾生識境示現修福德,無我故不貪受福德
七、如來入眾生識境示現來去,勿言如來有來去相
八、世界微塵乃眾生貪著識境所顯,本非一合相
九、佛說人我眾生亦識境所顯,勿言佛說實有四相
十、下篇總綱:如是知見法性,不生法相
第十一章 總結:智境金剛不動智,識境法界現非相
一、法性智境如如不動——無為示現聽聞與演說
二、法相識境幻化非相——有為因果如夢幻泡影
後跋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我一共講過四次《金剛經》,一次在菩提協會以閩南語為老人班的老居士們講解;三次在大眾學佛研究會,其中一次為佛學班的學生們講,另兩次公開為居士們講。因為學員的程庋不同,隨緣講解的內容深淺也不一樣。每一次的開示都沒有筆記,由果逸居士發心把在大眾學佛研究會的開示錄膏進行了筆錄,整理成講稿。

這本《金剛經》講記得以出版,我先要感激筆錄者的發心,以及幫忙校對的居士們。由於我的記憶力不太好,講經時,無法像其他法師那樣引經據典,所說的內容主要是我個人的對佛法的理解。在修改筆錄時,覺得我人微言輕,有些佛法義理只靠說理難以取信,所以摘錄一些經論內容以加強說服力。 

對大乘佛教徒來說,《金剛經》苴指「如來孝即諸法舟義」以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膾炙人口,漢傳佛教學者有誰能不看此經?乃至歷代經師都講此經呢。所以,本經的注疏數不勝。想不到我也來湊熱鬧,應信眾的邀請而講解此經。

出書,我感覺到比我講經說法還難。因為講經時,如果信徒有疑問,我能夠當場根據他們的提問而作出解答,在這種因緣下,聽法眾法喜充滿,其樂融融。我沒有令眾生隨類各得其解的能力,也沒有下筆成章的能力,所以,若有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指正。

我講經時不大喜歡因襲前人的說法,因此,很多見解對一些聽眾而言也許是新鮮的,這或許會改變大家對佛法的理解。曲於同見同行,大家在心靈上已經聯系了,在業緣顯現里,長遠的菩薩逭上必會相遇,到時當然是依此經——全剛智相會!

學界認為,大乘思想有唯識、中觀、如來藏理論之分,而本書偏向於如來藏學說。在我看來,不妨轉信念頭,將它們看作是佛的應杌設教。在本書中,在破執取實有時,我愛用中現的方式;在建立法的起源時,我愛講唯識;在解釋佛的圓滿覺悟時,我愛講如來藏,只是真如法界方面說的比較多罷了。眾生與逭無別,覺悟此道時,是心顯現即為智。

學佛人應視不同的佛法為不同的適珞,佛應杌施教,不建立任何真理,因為依虛妄語言所建立的道路,總會被后人所破。請牢記,佛是智者,智者無絕對真理,只是指示不同的修行道路。對於愛戲論者,佛只好講些如露亦如電的義理。

小心!如露亦如電是道理,不動之心智才是道路。

釋廣超 2008年11月17日於北投圖書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