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廣超法師 講述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9066839
  • ISBN13:9787309066838
  • 裝訂:191頁 /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簡稱《百法》,是世親菩薩在世間的森羅萬法中取出一百種法,以唯識觀點分成五類,認為這一百種法是萬法的總綱,所以又稱為「五位百法」。我個人認為,《百法》是大乘法相的精髓,加上一些唯識見解的著作。其實本論中只有兩種法是唯識宗的法相,那就是「阿賴耶識」和「末那識」;在佛學思想上,五位中的「所現影故」是唯識思想;除此之外,其余的法皆出現在各大小乘部派的法相里,只是大乘的五位分類比小乘部派的分類來得正確。
 

目錄

序言
大乘百法明門論
緒引
《百法》簡介
一、作者
二、釋論題
第一章 總釋
一、萬法可分五類
二、分五類的緣由
第二章 心法
一、略說心、意、識
二、第六意識
三、前五識
四、前六識了別後,意識才分別
五、第六意識活動有二類
六、五俱意識的境
七、現量的了別與比量的分別
八、第七末那識
九、第八阿賴耶識
十、心王總結
第三章 心所有法
一、遍行位
二、別境位
三、善位
四、煩惱位(根本煩惱)
五、隨煩惱位
六、不定位
七、心所總結
第四章 色法
—、五根
二、五塵
三、法處所攝色
四、色法總結
第五章 心不相應行法
第六章 無為法
第七章 無我
 

《大乘百法明門論》簡稱《百法》,是世親菩薩在世間的森羅萬法中取出一百種法,以唯識觀點分成五類,認為這一百種法是萬法的總綱,所以又稱為「五位百法」。我個人認為,《百法》是大乘法相的精髓,加上一些唯識見解的著作。其實本論中只有兩種法是唯識宗的法相,那就是「阿賴耶識」和「末那識」;在佛學思想上,五位中的「所現影故」是唯識思想;除此之外,其余的法皆出現在各大小乘部派的法相里,只是大乘的五位分類比小乘部派的分類來得正確。

《百法》比《俱舍論》多二十五種法,然而並不見得圓滿,以「善」心所來說,「四無量心」是很重要的心所,「喜」可歸入「受」心所,「慈」和「悲」不屬於「受」,應當與「舍」心所同類,但是本論只列出舍心,沒有慈心和悲心。再來看「煩惱」,佛經處處說眾生「憂悲苦惱」,而本論中的「小隨煩惱」卻只見「惱」,不見「憂悲」。

《百法》雖然有不完善之處,但是它還是非常可取的,如佛法所說:人的心念繁雜難知。大乘佛教將它划分為八大「心王」,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其他隨著心王而生起的心念,皆稱為「心所有法」,簡稱「心所」。本論中重要的心所有五十一種,若以善惡來分,「煩惱」與「隨煩惱」這二十六種心所是惡的;十一種是善心所;四種「不定」心所是善惡不定;「遍行」和「別境」這十種心所是沒有善惡的。修道者應當知道如何斷除所有的惡心所,保持善心所,將不定心所轉化為善性,使善心所一直生起;同時,覺知「遍行」、「別境」心所,只有這樣才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其他心念。

由於人的心念生滅神速,所以有些心所必須有相當的定力才能覺察到,不過先知道這些心王與心所,對於靜坐會有很大的好處。我們學佛法應以修心為主,修持戒、定、慧皆為了明心見性,能把握自心者,就能把握生死。所以這五十一種心所法是學佛者不可不知的法。我個人認為,不論學習大乘佛教的哪一宗,都應深入了解《百法》,因為它是大乘佛學的「基本法相」。

釋廣超 2009年3月修訂於上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