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突圍︰中國經濟的復蘇與崛起

金融突圍︰中國經濟的復蘇與崛起
定價:192
NT $ 58
  • 作者:劉煜輝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3066096
  • ISBN13:9787203066095
  • 裝訂:平裝 / 257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伯南克,美國財長保爾森、蓋特納,金融大鱷高盛、摩根大通,瑞士銀行、花旗銀行、黑石,都在關注的話題。中國社科院金融專家,對金融制度的深刻反思,為經濟突圍對癥下藥。

作者以一個全球的、抽象的、歷史的視角深入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深入剖析中國金融生態,提出切實可行的人民幣匯率改革、銀行改革措施,建議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時應該跳出目標割裂的怪圈,動態地把握內外失衡之間的相互交織、相互轉化,帶動中國經濟走出困局,謀求新一輪的增長。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中國經濟轉型的深刻關懷,這是面臨改革轉型時期學者的自覺意識,無意間與各個領域的改革者合流,極為可貴。


劉煜輝,湖南人,經濟學博士,研究員。現任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實驗研究室主任,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多所大學特聘教授,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級訪問學者,在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農業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擔任風險管理顧問,多家機構獨董。經常受邀參加國務院辦公廳、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咨詢會、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證監會宏觀經濟形勢咨詢會。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金融市場等。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篇 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去杠桿”背後透視美國的控制力
2009年股市反彈的唯一動力將源于全球流動性“再膨脹”
中國需要一個怎樣的4萬億的大投資
人民幣應重回盯住“一攬子” 保持有效匯率的穩定
如何認識和保全中國天量的外匯儲備
天量信貸擴張折射中國經濟二次探底的隱憂
諱莫如深的中國票據融資激增
重挫的中國股市將再度亢奮
衰退中的中國房價能扛住嗎
7000億救市,中國參與還是不參與
通脹與通縮預期的切換或在一夜之間
資源應向中小企業傾斜
美元貶值完美路線
第二篇 中國宏觀調控的困局
如何認識當前中國的通貨膨脹
是什麼在推動中國的通脹和流動性泛濫
關于中國通脹和CPl的爭論可休矣
人民幣加速升值能抑制通脹嗎
負資產或許是下一輪比次貸危機更猛烈的沖擊波
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升值之旅已經走到了盡頭
中國如何走出當下通貨膨脹的泥沼
油價飆升或是美國核心利益的現實選擇
宏觀調控不能再靠貨幣政策干一些“裱糊匠”的活
號脈中國經濟失衡 定位宏觀調控的著力點
中國金融生態剖析
金融一體化是亞洲互保的臍帶
從三一徐工的“博客門”論戰看國企改制與政府良治
“悶騷”的中國式通脹
中國經濟的復蘇之路在哪里
如何看全球和中國通脹的前景
想不明白的中國新股發行改革
第三篇 銀行改革辨析
銀行改革要牢記金融安全是第二國防
銀行改革論爭中需要澄清的幾個基本問題
“賤賣”之爭的實質是對金融改革路線的全面反思
建行股價從“制度性折扣”到“制度性溢價”
厘清金融大案要案的制度根源
民營資本準入銀行業︰規則是平等了。但游戲
快要結束了
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玻璃之門”
勿將民營銀行的關聯貸款問題妖魔化
第四篇 人民幣匯率變革趨勢
以名義匯率的大幅升值來治理通脹是本末倒置
“美元本位制”下中國國際收支失衡的風險及應對
選擇升值還是溫和通脹︰這是個問題
對沖基金美國牟利 中國能否安然無恙
警惕美國轉移經濟調整的成本
中美利差擋不住人民幣升值趨勢
全球經濟失衡下的人民幣匯率
 

為劉煜輝先生寫序,無可推托——相交已久朋友的信任不可辜負,同道中人的思辨不可抹殺。

常看劉煜輝先生的文章,他決不故作扭捏、故作高深,把簡單的事物說得無比繁雜,以顯示自己的高深;他四處走,帶著對經濟問題的關切,因此不會離常識太遠。這在經濟學界是比較難得的,有時會被批評為不務正業,雖然務正業的人關在書齋里說的經濟學雷人語錄車載斗量。

2008年年中,次貸危機爆發半年多,國內仍然是一片喜慶之音,大家相信中國經濟防火牆的阻隔作用,會讓我們像1997年那樣有驚無險地度過金融危機,事後證明,這不僅是過于輕狂的樂觀,更是經濟學界的恥辱。一些經濟學界人士因此更深入地思考未來經濟改革走向的問題,劉煜輝就是其中之一,思考得越清楚,他的文字越直白坦率。他後期的文字不僅有經濟學價值,更充滿了民生關懷。

回到經濟學的議題上。現下的中國陷入兩大經濟難題中,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首要的就是調整美國和中國的經濟結構,兩個國家在金融危機發生後互相指責,但正如老話說的,一只碗踫不響,兩個國家一個單邊消費、赤字,一個單邊生產、儲蓄的方式,共同造成了今天的困局。從2001年至今,中美外貿順差增長近”倍,這些錢大多數以購買美國各種債券、資產品的方式流回美國,形成窮國不間斷向富國輸送資金的奇觀。

這樣的模式因為金融危機的爆發戛然而止,全球金融秩序改革和經濟發展模式遂被緊急提上議事日程。

改革之事從來知難行易,或者出于本位利益的考慮,或者出干路徑依賴的習慣,我們常常是被事件推動被動地向前走。

就國內的經濟結構調整而言,基于中國龐大的勞動力和勞動力素質的低下,我們需要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完成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這似乎是常識。不過,常識未必能夠得到尊重,為了遠大的目標我們常常將常識棄如敝屣,中國經濟需要技術創新、需要保障安全,扶植重化工業、扶持大企業已成為必然之選。宏觀調控往往使民企成為首當其沖的調控者。

沒有誰能夠證明,大企業創新能力強,能夠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恰恰相反,中國的大部分技術創新由民間中型企業完成。市場競爭力決定經濟安全性,規模大不等于經濟安全。一個細節可以顯示中小企業的生存困境,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之所以要反復強調,不過是從反面印證了這個問題因為某些原因長期得不到解決的現實。

無論在金融還是宏觀經濟的論述中,劉煜輝一直在強調中小企業的重要性,強調市場的重要性。他認為依據可持續發展的軌跡,告別舊時代和舊模式,探索深化體制改革,尋求新的增長方式,才是長遠的良方。對此,筆者不僅贊成,還要竭力為之鼓與呼。資源向私人資本和中小企業傾斜,並支持其向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轉型,而不是重化工,兩者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現代制造業的價值鏈做延伸,向上做原材料采購,做研發設計;向下做物流,做銷售網絡,做品牌和商譽,做零售,就能夠創造出吸收大量就業的現代服務業。

容我直言,那些拔苗助長式的做大企業、放棄中國制造業的想法實在是目光短淺,缺乏對產業鏈的基本觀察,可笑程度正如吃完第五張餅肚飽的人就抱怨不該吃前四張餅浪費錢一樣。中國依靠貼牌生產,壓低和平要素千辛萬苦培育出來的產業鏈條,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數十年最大的成果,就此被貼了低技術行業的標簽掃地出門。沒有現代制造業,我們又從何發展現代服務業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