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系的邏輯︰馬克思辯證法理論的合理形態

社會關系的邏輯︰馬克思辯證法理論的合理形態
定價:144
NT $ 125
  • 作者:高雲涌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82558
  • ISBN13:9787500482550
  • 裝訂:平裝 / 22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馬克思的哲學思想中,辯證法和唯物史觀一直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基本內容,然而,在對馬克思哲學思想的研究和闡釋中,卻往往把辯證法與唯物史觀割裂開來,似乎可以離開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而闡釋馬克思的辯證法,或者可以離開馬克思的辯證法而闡釋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高雲涌博士的新著《社會關系的邏輯——馬克思辯證法理論的合理形態》,正是針對這種研究方式和闡釋狀況而形成的一部學術著作。這部著作的核心思想是以“社會關系的邏輯”來闡釋作為唯物史觀的馬克思的辯證法,或作為辯證法的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這一研究成果是富于啟發性和建設性的。
 

目錄

序 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證法或作為辯證法的歷史唯物主義
導論 以社會關系為切入點探索馬克思辯證法理論的合理形態
一 學術界對馬克思辯證法合理形態的探索及其啟示
二 學術界對社會關系理論在馬克思思想體系中的重要性的指認
三 以社會關系為解釋原則對馬克思辯證法合理形態的嘗試性理解
第一章 社會關系的邏輯——作為資本文明的活的靈魂的馬克思辯證法
一 “資本的時代”直面“往何處去”問題的哲學反思
二 作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前提批判的辯證法理論
三 人類自由與解放理想的理論表征
四 經濟社會形態中社會關系的外化、內化、人格化及其矛盾運動
第二章 從“範疇關系的邏輯”到“社會關系的邏輯”——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法的“顛倒”
一 先驗幻相的邏輯:康德作為理性自然傾向的自然辯證法
二 範疇關系的邏輯:黑格爾作為人類思想運動的邏輯的概念辯證法
三 自然關系的邏輯:費爾巴哈作為發生學的批判哲學的人本學辯證法
四 社會關系的邏輯:馬克思作為人類社會歷史運動的邏輯的歷史辯證法
第三章 “社會關系的邏輯”的存在論基礎
一 實體與利益:馬克思早期對社會關系的實體存在論理解
二 關系間性與關系存在論: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與馬克思的存在論變革
三 人與人的關系:以關系存在論為基礎的生產關系理論創新
四 社會關系:歷史辯證法與唯物史觀在關系存在論基礎上的統
第四章 “社會關系的邏輯”的思維方式內涵
一 兩極相聯:矛盾方法與馬克思辯證法的社會批判觀
二 社會有機體:總體方法與馬克思辯證法的社會系統觀
三 節奏與位置:結構方法與馬克思辯證法的社會時空觀
四 生成與條件:歷史方法與馬克思辯證法的社會發展觀
第五章 “社會關系的邏輯”的國家世界圖景
一 制度化關系的構圖:所有制、分工、分配、交換
二 物象化關系的構圖:自然界、機器、商品、貨幣、資本、財富
三 人格化關系的構圖:資本家、雇佣工人
四 活動化關系的構圖:生產勞動、交往、消費
五 組織化關系的構圖:階級、國家
六 意識化關系的構圖:意識形態
結語“社會關系的邏輯”與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進程
附錄一 “基本的哲學問題”與“哲學的基本問題”
附錄二 “哲學觀”與“哲學”的概念界定
附錄三 從實體的邏輯到關系的邏輯——馬克思辯證法理解方式的範式轉換
參考文獻
後記
 

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證法或作為辯證法的歷史唯物主義 孫正聿

在馬克思的哲學思想中,辯證法和唯物史觀一直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基本內容,然而,在對馬克思哲學思想的研究和闡釋中,卻往往把辯證法與唯物史觀割裂開來,似乎可以離開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而闡釋馬克思的辯證法,或者可以離開馬克思的辯證法而闡釋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高雲涌博士的新著《社會關系的邏輯——馬克思辯證法理論的合理形態》,正是針對這種研究方式和闡釋狀況而形成的一部學術著作。這部著作的核心思想是以“社會關系的邏輯”來闡釋作為唯物史觀的馬克思的辯證法,或作為辯證法的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這一研究成果是富于啟發性和建設性的。

辯證法在本質上是批判的、革命的,辯證法的批判是對“抽象”的批判。在辯證法史上,黑格爾所批判的“抽象”是“抽象的理性”,即思維與存在的抽象的同一性,因而他的辯證法是以“概念”作為主體和實體而構成的本體論、認識論、邏輯學相統一的“概念辯證法”,即作為人類思想運動的《邏輯學》。然而,黑格爾的概念辯證法並不是超時代的純粹的理性思辨,而恰恰是黑格爾“在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時代”。“普遍理性”的失落所表征的“倫理總體性”的喪失。黑格爾認為,“放棄對真理的認識”,“走到對于理性的絕望”,“卻被我們的時代推崇為精神上最高的勝利”。因此,他力圖以“具體的”、“普遍的”理性的辯證法,改造由“抽象理性”所構成的舊形而上學,通過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舍流”構成“關于真理的科學知識”。從深層的社會根源上看,黑格爾則是以哲學的方式表征了他所生活于其中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性︰一方面,資產階級除非使全部社會關系不斷地革命化,否則便不能生存下去, “否定”構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資產階級社會的商品交換原則的“同一性”構成全部社會生活的根本模式,“概念”成為規範一切生活領域的意識形態。這就是黑格爾的概念形而上學的現實基礎。馬克思說,黑格爾的哲學是以“最抽象”的形式表達了人類“最現實”的生存狀態,這就是人們正在受“抽象”的統治——“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生存狀態。黑格爾的與形而上學“合流”胸辯證法,正是理論地表征了人們的社會存在——由“資本”的邏輯所構成的人們的社會存在。這表明,統治人們社會生活的抽象存在——資本——才是黑格爾的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合流”的“秘密”。這是馬克思所理解的黑格爾哲學,也是馬克思批判黑格爾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正是通過對黑格爾的批判,馬克思構成了自己的以人的歷史活動為內容、以抽象的存在——資本一土為批判對象的辯證法。馬克思的以歷史為內容的辯證法,既構成了辯證法的唯物史觀,又構成了唯物史觀的辯證法;既終結了超歷史的形而上學,又終結了資本主義的非歷史性的神話。

在批判黑格爾哲學的出發點上,馬克思以自己所關切的“存在”,展開了對“形而上學”的具有“終結”意義的批判。歷史學家柯林伍德說,“也許歷史是馬克思極感興趣的唯一事物”。“歷史”成為馬克思的“極感興趣的唯一事物”,這在全部哲學史的意義上,標志著馬克思“發現”了超越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形而上學,從而終結全部形而上學的真正的“存在”,即邛歷史”的“存在”。它構成馬克思批判全部“抽象存在”的基本前提。馬克思認為,作為“人的活動”的“歷史”,它是人的存在方式。離開人的“歷史”,就會把人的“存在”抽象化,把人與世界的現實關系抽象化。人們的“存在”,就是人們“現實的生活過程”;人們的“現實生活”的根基,則是人們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勞動。“勞動”是人的“存在”。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