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學:國民財富的代價和選擇的研究

社會經濟學:國民財富的代價和選擇的研究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劉潤葵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11700020
  • ISBN13:9787511700025
  • 裝訂:316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社會經濟學》一書是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研究系列的「學科篇」,首先面對的問題是社會經濟學邊界划分。看學說史,要明確社會經濟學與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關系;看學科建設,要明確社會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的關系;看中國經濟理論界動態,要明確社會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學的關系,即同主張研究過渡經濟學和轉軌經濟學的關系;看當代思潮,要明確社會經濟學與所謂同國際接軌的關系。分析思考的結果,把全部關系鎖定在亞當·斯密開辟的國民財富研究平台上,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就是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和「國民財富的增長和辦法的研究」兩項已有成就的基礎之上,開展「國民財富的代價和選擇的研究」。「代價」研究回答過渡經濟學提出的問題,「選擇」研究回答轉軌經濟學提出的問題。這同社會經濟學是什麽關系?社會經濟學是研究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及其轉化機制的一門學問。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是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的代價和成本,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在中國改革開放大背景下,創造出的適應市場化和社會化發展要求的組合生產方式,是拋棄計划經濟體制選擇市場經濟體制、拋棄生產方式一元化選擇生產方式多元化的結果,這樣一看理論邊界就清晰了:

如果說18世紀開展「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後的知識體系是政治經濟學,19—20世紀開展「國民財富的增長和辦法的研究」後的知識體系是經濟學,那麽社會經濟學就是21世紀開展「國民財富的代價和選擇的研究」後的知識體系了。而中國經濟學則同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一樣,是帶地域色彩的時代符號。所謂同國際接軌,不是把各國國民財富的生產和交換過程納入現存的秩序和軌道,而是朝著新的方向架橋鋪路,修築新的軌道。

開創國民財富研究新篇章,開展「國民財富的代價和選擇的研究」,就是修築新的軌道。

劉潤葵,1943年1月出生,1969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經濟學系,曾任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經濟學教研室主任、經濟學教授。 幾十年來,講授過《國民經濟管理學》、《財政與信貸》、《貨幣銀行學原理》等七門課程;出版《當代經濟管理學概論》(合作主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專題講座》(主編)、《國家稅收學》(著)、《結構經濟學》(主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經濟路徑探索》(主編)、《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研究》(主編)、《中國新的生產方式研究》(著)等7本專著;在《上海社科院學術季刊》、《經濟學周報》、《數理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哲學研究》、《經濟學動態》、《經濟學家》、《中國經濟時報》、《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謠南政法大學學報》、《天府新論》、《遠東中文經貿評論》等刊物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承擔並完成了5項省、部級課題和1項國家課題的研究任務。 理論研究方向是社會經濟學。
 

目錄

序言 開創國民財富研究新篇章
自述 理論勇氣 理論素養 理論准備
第一編 社會經濟學及其邊界划分
第一章 國民財富研究
第一節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第二節 國民財富的增長和辦法的研究
第三節 開展國民財富的代價和選擇的研究
第二章 社會學評介
第一節 社會科學的「社會」與社會學的「社會」
第二節 社會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第三節 社會學學科建設的幾個現實問題
第三章 社會經濟學的對象
第一節 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第二節 弱勢群體處境轉化與社會轉化機制的選擇
第三節 社會經濟學的確認依據與學科屬性
第四章 社會經濟學的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的比較與選擇
第二節 方法問題選擇上的分歧與認識誤區
第三節 社會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第五章 社會經濟學的歷史發展沿革
第一節 1819年——資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時代的社會經濟學
第二節 1902年——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時代的社會經濟學
第三節 21世紀——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主題的社會經濟學
第二編 微觀機制選擇與生產方式類型
第六章 微觀經濟活動主體與研究偏好
第一節 家庭研究的著力點是農民家庭
第二節 個人研究的著力點是工人
第三節 企業研究的著力點是中小企業
第四節 個體工商戶是國民財富研究的空白
第五節 弱勢群體與強勢群體的關系
第七章 微觀經濟功能定位
第一節 物權、產權、勞力權概念及其關系
第二節 結構、功能、機制的概念及其信息傳遞
第三節 政府、中介、市場活動主體的關系及其調整方向
第八章 微觀經濟運行機制與選擇
第一節 自由競爭、壟斷競爭與經濟波動
第二節 市場競爭、市場協同與穩定發展
第三節 資本集中、資本集聚與市場機制選擇
第九章 生產方式的類型與發展趨勢
第一節 生產方式類型與傳統划分方法的缺陷
第二節 「肥豬理論」的積極作用與消極影響
第三節 「鄧小平公式」的科學價值與社會意義
第四節 生產方式多元化的歷史大趨勢
第十章 組合生產方式的存在與發展
第一節 組合生產方式的認識過程
第二節 組合生產方式的形成條件
第三節 組合生產方式的學理分析
第四節 組合生產方式的社會意義
第三編 宏觀經濟與金融制度
第十一章 貨幣職能與持幣心理
第十二章 銀行功能演進與定位
第十三章 游戲規則的創新與配套
第十四章 風險存在與風險分散
第十五章 市場弱勢群體金融支持的美日經驗借鑒
第四編 國民經濟與政府職能
第十六章 微觀經濟、宏觀經濟與國民經濟
第十七章 政府職能及其歷史演變趨勢
第十八章 國民財富與國民財富分配
第十九章 西方社會核心價值評介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影響
第二十章 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補記
 

開創國民財富研究新篇章 劉詩白

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社會經濟學(國民財富的代價和選擇的研究)》,如果從作者寫作的《也談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哲學研究》1993.7)一文算起,經歷了十五個寒璁。這是一部探索性著作。

1776年,亞當·斯密撰寫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奠定了他在國民財富研究史上的拓荒人地位。該書論述,國民財富不是上帝或「不用勞力,不用勞心的地主階級」創造的,而是勞動群眾創造的。19世紀以來的新古典經濟學在研究國民財富中,背離了亞當·斯密闡述的勞動價值理論,使經濟理論走上了馬克思稱之為庸俗化的道路。資產階級統治的200多年間,國民財富增長速度只能用幾何級數來描述其「奇跡」了,但是,國民財富增長依靠犧牲子孫利益(非可持續發展)、犧牲社會利益(負外部性)、犧牲勞動者利益(血汗工資制)的發展道路已經走到了歷史的盡頭。2008年爆發的美國與世界金融、經濟危機表明,必須調整生產方式,改革制度結構,完善運行機制,選擇新的經濟社會發展道路。我國的科學發展和和諧社會構建,更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這樣,開展「國民財富的代價和選擇的研究」就提上了經濟科學研究的議事日程。

本書順應歷史潮流,重建社會經濟學,開展「國民財富的代價和選擇的研究」,是一件值得肯定和倡導的事情,特此推薦,是為序。

2008年12月4日於成都光華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