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文化藝術卷

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文化藝術卷
定價:414
NT $ 360
  • 作者:龔剛/主/編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9711339
  • ISBN13:9787509711330
  • 裝訂:411頁 / 24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成就了獨特的澳門文化——多元且特色濃郁,既保留中華文化的主體精神,又包容西方文化,各種各樣異質文化在此共生、共存、積淀、整合、交融、創新。本書既從宏觀角度對澳門文化特點、內涵、定位、發展進行理性探討,又從微觀角度關注書法、繪畫、建築、音樂等不同門類藝術在澳門的實踐發展。本書為我們提供了探尋、認識、了解澳門文化的鑰匙。


作者簡介:龔剛,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清華大學哲學系博士後,澳門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副教授、學術交流顧問委員會負責人,紐約大學國際高等研究中心(ICAS)訪問學者,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客座教授,澳門比較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兼任《澳門人文學刊》主編。
 

目錄

文化編
第一篇 澳門文化定位
澳門文化兩題/饒子
澳門文化——澳門文化的內涵及未來發展/湯開建
論相對關系中的澳門文化定位/黃坤堯
略論澳門文化的特點及其對人類的貢獻/邢蒂蒂
第二篇 澳門文化發展
從澳門看文化發展戰略/吳志良
澳門多元經濟的出路:深化澳珠關系、發展文化產業、共同開發/橫 琴 郝雨凡
論年前後澳門文化特征之保留及發展/魏美昌
澳門文化:向東走,向西走郭濟修
澳門城市旅游形象重塑芻議——從重建公眾心中的澳門世界遺產形象做起林發欽
第三篇 歷史文化與澳門
鄭觀應考證六則/鄧景濱
試論嶺南歷史文化的開拓和保護/鄭德華
名家作品中的澳門形象:以湯顯祖、許地山、錢鍾書為例/龔 剛
從問卷調查看儒家影響在澳門/鄧思平
天主教與澳門傳統信仰/鄭寧人
第四篇 中西文化與澳門
澳門中西文化的接受與過濾/宋柏年
澳門與明清之際的中西文化交流/孟昭毅
澳門:多元文化和諧共存的世界——19世紀法國藝術家眼里的澳門/錢林森
澳門為何沒有「後殖民」?/庄文永
「四·二五」革命後澳葡政府文化政策及意圖分析/馮傾城
第五篇 澳門文學與澳門文化
澳門文學的文化透視/李觀鼎
論胡曉風詩詞的文化意蘊(代序)/陳頌聲
汪兆鏞澳門詩歌中反映之社會風情/彭海鈴
與社會互動的澳門戲劇文學——對1986~1996年發表之文本的題材和主題之淺論/胡國年
第六篇 澳門傳媒文化
澳門華文媒體發展新趨勢/李成俊
澳門傳媒與多元文化生態/尹德剛
從澳門早期報業發展看澳門文化特色/楊開荊
藝術編
第一篇 書法與篆刻藝術
徐雲叔書印氣象萬千
郁勃蒼勁,達意通神——梁披雲書法藝術管窺
談談書法教育
書法藝術形意初探(自序)
第二篇 中西繪畫藝術
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與澳門
繆鵬飛抽象畫的個性生成
「印象朦朧——澳門風景水彩畫展」序
關權昌的花鳥畫與山水畫
大師的足跡——黎雄才教授逝世一周年祭
廖文暢繪藝評論
「林近書畫篆刻展」序
鍥入版畫藝術的造夢者——馮寶珠版畫新作展感言
雍容,典雅,華貴——葉泉國畫作品賞讀
第三篇 雕塑與建築藝術
澳門建築從16世紀到現在
梁晚年:藝術與時代同行
高雕貴琢顯精神:媽祖(林默娘)造像的思考與實踐
澳門的建築文化與文化建築
澳門東西
第四篇 音樂藝術
澳門藝術音樂創作的現狀評估
古琴音樂:形態、風格與研究方式——從一場古琴音樂會談起
美麗的澳門,美麗的音樂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對外開放的文化特區,澳門是一座底蘊深厚、風采獨具的文化城市。澳門的文化藝術是澳門400余年氣象萬千的歷史畫卷的綺麗深邃而又璀璨多姿的投影,是中華文藝桂冠之中的一顆雖小卻彌足珍貴的明珠。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更是令世人開始重新審視澳門的文化價值。誠如不久前逝世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在《澳門文化的三棱鏡》中所言:「澳門文化不只是人類一份值得珍惜的文化遺產,它必然要在東方的新世紀里繼續閃爍獨特的光芒。」

本卷包括「文化編」和「藝術編」。其中,「文化編」包含澳門文化定位、澳門文化發展、歷史文化與澳門、中西文化與澳門、澳門文學與澳門文化、澳門傳媒文化六個部分;「藝術編」包含書法與篆刻藝術、中西繪畫藝術、雕塑與建築藝術及音樂藝術四個部分。

「文化編」選錄了論文26篇,以本地文化人士的論文為主,兼錄內地、香港等地的名家、作者的優秀論文。我們能從這六個部分進入對20年來澳門文化的探尋、認識與了解的過程中。

首先要面臨的是「澳門文化定位」的問題。特殊的歷史背景和地理區域使得澳門文化多元而又特色濃郁。澳門漂泊域外400多年的歷史,實際上也是一部中西文化的交融史。澳門比同為特別行政區的香港開埠史更長,文化內涵更豐富,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地位更高。大量的珍貴文化遺產得以保存,中華文化之脈在澳門從未被割斷過。在本卷的「澳門文化定位」的部分中,四位作者分別從澳門文化的特點、內涵、身份以及對人類的貢獻等角度,對澳門的文化進行了既高屋建瓴又細致入微的定位與闡釋。

暨南大學饒(艹凡 peng)子教授在《澳門文化兩題》中,持「小地區,大文化」之論點,指出澳門所蘊含的文化學術命題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她的論文將澳門定位為一個「跨文化場」,認為澳門文化具有多元交融又和而不同的特性。饒教授在論文中指出,澳門「既保留中華文化的主體精神,又包容西方文化,各種各樣異質文化在這里共生、共存、積淀、整合、交融、創新,呈現出鮮明的開放性、多元性」。

澳門大學的湯開建教授從人口整體結構上將澳門文化歸類為華人文化、葡萄牙文化和土生葡人文化。他同時對澳門文化的未來走向提出了保持與發揚澳門拉丁文化優勢,擴大同拉丁語系國家的國際往來,加強澳門歷史文化研究,發展澳門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建議。

香港中文大學的黃坤堯教授利用相對的觀念來分析澳門文化特點,—是着眼於邊緣與中心的關系,討論澳門文化的混血身份,二是從「小國寡民」的角度探討澳門處在廣東省及香港特別行政區之間的生存問題,三是從動感與靜態的角度探討港澳的不同及澳門特有的城市品位,從而分析澳門在大中華文化中的特殊地位,進而指出對於澳門的文化定位,應采用「重邊緣而遠中心」,「守靜態而制動感」的觀點。而復旦大學的學者邢蒂蒂女士在《略論澳門文化的特點及其對人類的貢獻》一文中提到,澳門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集散地,是最早的傳教士漢學家的搖籃。

如果說文化定位是用較為抽象的觀念來確定文化基調和性質,那麼文化發展則是對文化政策的制定調整具有直接參考價值乃至引導作用的學術話題。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屆行政長官候任人、原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先生在《年度施政方針司長發言》(以下簡稱《發言》)中指出:「政府將側重對本土文化的發掘及研究,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強物質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加強區域間、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更積極地發掘新的合作空間,打造及推廣富有澳門特色的文化品牌。」

在本卷的「懊門文化發展」部分中,五位作者分別從文化發展戰略、多元經濟的根本出路在於更大范圍及更高層次的文化產業發展、回歸前后文化特征的保留及發展、中西文化特色的發展方向、旅游城市的文化形象的重塑等五個方面,對澳門文化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嚴密論證。本部分論文的論題正好與上述崔世安先生的《發言》內容相呼應。

澳門基金會吳志良博士在《從澳門看文化發展戰略》一文中,立足於澳門的客觀實際和獨特的歷史文化特征指出:「只有不同文化真正全方位開放,兼收並蓄,才能達至高度的國 際化」,一方面,「澳門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導」,另一方面,澳門也應繼續「保持自己的文化獨特性」,注重文物、文化建築的保護和維修。在這篇發表於1994年的論文中,吳博士一針見血地指出,澳門未來發展,最終「應從文化上尋找出路」。該觀點與崔先生《發言》中所提及的「加強物質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的觀點相呼應。2005年7月15日,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中西建築相互輝映的「澳門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不僅是對澳門歷史文化的最大肯定,更是值得華人文化圈共享的驕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