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的魔咒:冷戰時期的美國大戰略研究

戰略的魔咒:冷戰時期的美國大戰略研究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牛軍/主/編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8856X
  • ISBN13:9787208088566
  • 裝訂:401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北京大學國際戰略重心於2007年11月舉辦的「締造美國大戰略」國際研討會中精選出來的文章。

本書中列選的十七篇論文匯集了中、美、英、法等國冷戰史研究領域內傑出學者的研究結晶。隨著大量歷史檔案的解密,引發了學術界重新檢驗過去、反思冷戰的「新冷戰史研究」浪潮。這些學者對冷戰時期的美國大戰略研究作概述,有些從美國大戰略的緣起著手分析,也有些學者對尼克松和里根的戰略演變和遺產,還有學者對美國大戰略提出諸多反思。本書反映了國內外目前關於冷戰研究的成果和水平,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目錄

叢書總序

前言
遏制戰略研究的啟示
美國贏得冷戰的大戰略
喬治·凱南與冷戰時期美國東亞政策
美國關於經濟制裁的戰略思考與對華禁運決策(1949-1953)
避免戰爭:肯尼迪、赫魯曉夫與古巴導彈危機
克勞塞維茨《戰爭論》:來自美國的新舊觀點
尼克松政府、巴黎統籌委員會與美國對華貿易自由化政策(1969-1972)
中國、印度支那戰爭與尼克松政府的東亞政策(1969-1973)
對「冷戰」在戰略層面的再界定——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對華及東亞政策的轉變及其涵義
里根的第三世界攻勢
對穩定難以理解的追求:尼克松、基辛格和「第三層」(1969-1976)
有限的互動:1972-1992年的中美關系
美國、法國與冷戰的終結:趨同、近似和分歧
冷戰的性質與其世界歷史意義
「緩和政策」及其批判:基辛格、他的批判者以及他們留給21世紀的遺產
里根政府大戰略與冷戰的終結——兼論美國大戰略的分析層次
 

長達40多年的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展現了紛繁復雜的歷史畫卷。對於中國學者來說,研究美國冷戰時期的大戰略,至少有四個方面的學術意義和政策含義。

首先是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研究方面的意義。冷戰時期美國的國際戰略通常被歸納為對蘇聯的遏制戰略。其實,美國這一時期的戰略和政策,要比「遏制」一詞所體現的含義要復雜深刻得多。在「遏制共產主義擴張」的旗幟之下,美國大大拓展了自己的勢力范圍,在冷戰結束時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霸權國家。冷戰時期美國的大戰略包括哪些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內容?在不同階段,美國對蘇聯、歐洲、亞洲(特別是中國)、中東、非洲、拉美等國家和地區的具體政策是什麼?美國取得冷戰的勝利,其戰略及政策的成功之處在哪里,又曾經有過什麼樣的挫折和教訓,付出了什麼代價?冷戰時期美國的外交思想特色是什麼?它如何豐富了美國的外交傳統,又留下了哪些思想理論遺產?

其次是世界政治變遷和大國興衰規律研究方面的意義。美國在同蘇聯的40多年對抗中最終「不戰而勝」,其大戰略運用的基本成功只是原因之一,甚至只是次要原因。一個國家的大戰略是否成功,決定性因素是這個國家在世界上的相對實力。美國的強盛之路,包括在冷戰時期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的劇烈變革,科技、教育、文化的創新進步,以及美國同蘇聯等國力量對比的起伏變化,是研究美國大戰略的應有之義。冷戰時期的美蘇較量,不僅是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的較量,也是發展模式的較量。美國不僅在經濟、軍事的硬實力方面,逐漸擴大了同蘇聯的差距,而且其社會的制度創新、技術創新能力,自我糾錯的機制,以及文化軟實力,也越來越領先於對手。換言之,美國取得冷戰勝利的根本原因,要從美蘇兩國國內因素來找,從世界政治和大國興衰的內在規律來找,而不是從美國采取什麼樣的戰略、政策、策略來找。坦誠地說,對於冷戰時期美國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尤其是制度變遷,中國學術界的研究成果還相當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理解美國大戰略的眼界和深度。

第三方面的研究意義,是考察其他國家在應對美國戰略的過程中如何探索國際政治的規律。對外戰略和外交從來不是單行道。美國對外戰略是一個動態過程,必須根據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政策和態度進行調整。冷戰時期的世界政治以美蘇對抗和兩大國家集團的對峙為主要特征.美蘇兩國都曾企圖利用民族獨立運動來擴大自已的勢力范圍,打擊對方的營壘,因此都對許多新興國家的內政進行干涉,培植自己的勢力,給一些國家造成了「親美派」、「親蘇派」的兩極分化和政治動盪。美國原想在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撤出的國家「填補真空」,而當發現民族解放運動浪潮沖擊資本主義世界秩序時,又轉而視之為蘇聯的同盟軍,對這些國家加以打擊和壓制。美國為遏制蘇聯和「共產主義擴張」而在第三世界進行的活動,其結果往往是激化了這些國家人民的反美情緒。在西歐和東亞,許多國家都利用冷戰時期的美蘇矛盾和沖突,擴大自已的戰略緩沖余地,維護了自身安全。中蘇分裂、中美緩和之后,中國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國際戰略,在「戰略大三角」中執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於20世紀80年代同美蘇兩國同時改善關系。法國和英國不顧美國的反對,建立了獨立的核力量。聯邦德國則在70年代初實行「新東方政策」,同民主德國建交,結束了同東歐的隔絕狀態。歐共體發展了聯合自強的觀念,制約了美蘇對抗。到了冷戰后期,美蘇兩霸對各自營壘的控制都進一步削弱,而第三世界繼續壯大。從這一歷史進程來看,冷戰時期形成的兩極格局只能穩定於一時,其崩潰帶有必然性。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