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缺建築師

中國不缺建築師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阿更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11278526
  • ISBN13:9787111278528
  • 裝訂:平裝 / 21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是,世界上第一本中國當代建築師群像臉譜集。

這是,世界上第一本關注中國建築師生態的文字記錄片。

書中所選20位建築師,為中國當代最其代表性的建築師。他們均為建築學專業出身,有鮮明的建築主張和受矚目的建築作品。但本書的立意並未糾纏于此。作者將視角延展于他們的出生年代、從業背景、創意背景、創作過程、靈感來源。著墨于在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築行韭中,他們各自選擇的道路,以及從業過程中,體味到的困擾、惶惑、期待與苦辣酸甜。

本書打破以往說明書式的人物寫法。將作者日志、同行評價、手繪草圖、創意模型、個人漫畫、照片等多要素有機整合。看似漫不經心信手拈來,實則將山南海北的20位建築師集于一書,並用文字將他們變得有血、有肉、有趣、有個性、有人味兒,用了5年光景。可謂字字來之不易。

總之,這是一本類似怪味豆樣的書。有點好玩、有點幽默、有點苦澀、有點嚼頭的,有點……還是由您自己慢慢品吧!


阿更,女,北京人,生于︰20世紀70年代   職業作品︰任志強︰誰說我不溫柔,磯崎新、亞柏拉汗來華的背後等500篇。  文學作品︰ 隨筆集《風色》、短篇小說《地產圈里的破事》、長篇小說《耳朵上的槍聲》、童話《八戒九妹奇遇記》、劇本《圈里圈外不是圈》   職場經歷︰ 參與過電視、報紙、雜志等不同媒體、不同時期的建設工作。換過不少大小“工地”。具體如下︰梅迪亞電視制作中心編導、 《建築時報 房產專刊》記者、《中國房地產報》資深記者 、《北京晚報 》地產版主筆、《東方人物周刊》高級記者 、阿更工作室創始人、陽光衛視兼職策劃撰稿人。
 

目錄


劉家琨︰亦文亦建築
張永和︰張永和的“女中音 ”
齊欣︰齊欣的愛與不愛
周愷︰建築師四十之不惑
崔彤︰傳統極至是摩登
羅四維︰十四樓的羅四維
王澍︰蓋房子就是造世界
張雷︰帥老張的建築哲學
王路︰帽子下的秘密
胡越︰兩難境地
朱小地︰受苦的眼楮
吳耀東︰愛在燒
馬清運︰願為一棵水草
吳鋼︰建築若茶
趙小鈞︰“水立方”成名後
王輝︰一個有意思的建築師
李興剛︰想有一段安靜的時光
梁井宇︰別嫁建築師
李忠︰鏢師李忠
劉珩︰一夜無眠

 齊欣版《英雄風範》
 張雷版《各就各位》
 崔彤版《我看同行》
 周愷版《我看同行》
 梁井宇版《我看同行》
 胡越版《我看同行》
 

中國不缺建築師。缺的是投向建築師生存狀態的視角和將這種生態記錄下來的方塊字。所以,我嘗試從這個視角,用漢字去呈現他們。

寫他們,是我的福。生逢盛世,是他們的福。

表象里,他們——書中的20位建築師千姿百態。有的品紅酒,有的抽雪茄,有的戴墨鏡,有的聲高亢,有的總皺眉,有的笑聲朗,有的嗓子亮,有的一副嘻哈相,有的茶壺里煮餃子,就愛悶聲不響…一他們或寡言,或多語,或經常拋頭露面,或深隱難見。實際上,他們,擁有著共同的時代背景和類似的成長經歷︰全部生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都是建築學專業出身;全部受到過較為完整的良好教育;學業期間又先後遇到了一批文革後綻放青春的老師;校園環境相對單純樸實;畢業後迎來改革開放,也正巧趕上紅紅火火的中國大建設時代;進入單位,由于文革時期造成的人才斷層,百廢待興的建築行業急切需要一批人來補缺,又順理成章不必等靠,很快被委以重任,成為中流砥柱。正所謂,時也,命也,運也,一應俱全。

時代成就人。時代成就有準備的人。借用吳耀東先生的一句話“豆漿遇到鹽鹵才能成為豆腐,但最關鍵是你必須首先是豆漿”。縱觀這個可“點鹵為腐”的建築師群落,他們年輕、活躍、穩健,有叫得響的已建成作品,且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和成長性。在這種共性背後,不言而喻的是個性的努力和積極。

但,就在他們的建築作品被重視的同時,內心和生存狀態是否受到同樣禮遇?隨便站在哪個書店,望一眼書架便知。在琳瑯滿目的建築書籍中,寫老一輩國內外大師的有之;建築師為自己出作品集的有之;卻唯獨尋不到一本凝視他們面孔,關注當代建築師職業生態、聆听他們心跳的薄本。更不用說是將一批性格、風格各異的建築師,一並匯總出版的。

他們,玩笑著妄自菲薄“老板用形式包裝商品,長官用形式包裝政績。我連建築的顏色部確定不了。”“我們就是剃頭的,修腳的,只要把活兒給業主伺候好了,自己是誰並不重要。”

這不由讓我想起,當全世界紛至沓來享受盛大的紫禁城,卻無人知曉這座世界之最的聖殿設計師、建造者到底姓甚名誰?蔡信?蒯祥?楊青?還是陸祥?在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能工巧匠們是怎樣一個活法?那組恢宏龐大的建築群是怎樣被設計出來的?為尋找靈感他們是怎樣伴著如豆的燭火,煞費苦心,眉頭緊鎖?又是怎樣提著一顆謹小慎微的心,與非技術性決定因素妥協或嗣旋?他們本身就是歷史,但卻因匠人的身份,無資格載入正史。他們的身軀、心靈、連同名字,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成了迷一樣的千古詠嘆。

比起幾百年前默默無聞的先輩,如今的建築師們,聲譽地位與建築捆綁在一起算是歷史的進步吧。他們不僅台前有了身影,幕後有了聲音。還會因紙上的作品、立起來的建築實體受到矚目、追捧,抑或遭受非議和咒罵。而在尚未健全的建設大環境里,這種或褒或貶的帽子扣在他們頭上,是否就真的當之無愧地恰當?當一個本是單純的建築,被輸入了政治、資本、利益、速度等多重指令,他們又有著怎樣的苦辣甜酸?

拋開客觀、中立、理性的職業信條,我也僅是個紅塵俗世中的平凡女子。我為他們的中標、落選,或喜、或悲、或憤憤不平。為他們處事冷顏冷色、熱情豁然、不溫不火,唏噓不已。在將他們集納入書的漫長周折里,他們,不僅與我職業相關,更滲透進了我的人生軌跡,成為我感知世間冷暖的參照物。這也更堅定我通過寫這些人,來呈現建築師生存眾生相的本意。

我深知,人如無形之水,百人百解,干人干樣,沒有定勢。寫人不同于寫動物,更不同于寫產品,只寫外觀、表皮和功能。筆不觸心靈,便難表現人性的廣袤、深邃與靈性。寫一個人,比弄清一個世界要難得多。我也知草成急就的文字,不足以表達他們的學識、胸懷、眼界、才情與性格。但我還是願意走近他們,用4年的時間積累分布在大江南北的他們。用笨拙的手和最樸素方式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

我坦陳沒有什麼驕傲的資本,卻很有自知之明。我僅寫了我找到的,看到的。畢竟,放言鼓搗一樁類似中國大全、世界之最的狂事,我千不來,也不會干。而對于論資排輩、蓋棺定論的牛事,我既不熱衷,也覺得無趣兒。故而,完全以寫人物為主,作品和主張只為烘托人物捎帶安置。從未敢讓這本書去背負什麼大而全的學術包袱。進而,早就直視了它的淺陋、遺憾和不完滿。缺兒,本身就是完滿的一部分。不是麼?

更何況,我僅希望它是一本能擱在竹搖椅上,放進背囊里,歪著,靠著,臥著,倒著,都能翻出歡快的枕邊書、口袋書。且不論讀者您是學生、業主、文學愛好者、建築師同行、開發商…一盡可無需勞神費勁就能看圖、瞧畫、讀字,識臉譜、按圖索驥,備取所需。最好是您在又哭又笑的當兒,能嚼出一點咸淡味兒。

而我最期待的是,當拆房子、造房子的、寫房子的人都已回歸大地呼呼睡去,而字活了下來。她將讓後人知曉,建築師活在中國蓬蓬勃勃大建設時代里,未必如想象的那般好。時代給予他們的,不僅有機遇與歡欣、也有苦痛與困擾。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