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淨土宗著述研究

清代淨土宗著述研究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于海波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日期:2009-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524510
  • ISBN13:9787807524519
  • 裝訂:平裝 / 32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淨土宗具有簡易化、平民化、他力化的特點,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益稱其為“了義中最了義,圓頓中極圓頓,方便中第一方便”的法門。該宗“三根普被,利頓兼收”,囊括了華嚴奧藏和法華秘髓,是現代佛門中流傳最廣、實踐人數最多的法門。《清代淨土宗著述研究》便是針對淨土宗著述而作。由于清代淨土宗著述在數量上最豐富,在理論上最透徹,在方法上最完善,故筆者主要考察了清代淨土宗著述的情況。通過對大量原始文獻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多種淨土念佛方法的實踐調查,筆者得出了清代淨土宗著述“三期四類說”的結論,並以此為框架,對清代三十余部重要的淨土宗著述展開了全面、系統的研究。


于海波,史學博士,1975年11月生,吉林長春人。1999年考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師從儒家學者金景芳、呂紹剛、李無未等先生研習儒學、易學及音韻學,2004年受持三皈五戒,師從長春般若寺主持成剛法師修學大乘佛法,2005年師從道家全真龍門派傳人陳壯維先生修煉北派丹法,于儒釋道三教的實證和典籍均有一定的心得。  現任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典籍的研究工作,特別對淨土宗文獻有獨到的見解。
 

目錄


緒論
 一 選題的意義
 二 研究現狀
 三 內外結合法
 四 創新點
第一章 清代淨土宗著述的宏觀發展特征︰“三期四類說”
 第一節 三期論
  一 繁榮期︰帝王的支持和反禪宗運動
  二 停滯期︰文化專制
  三 回歸期︰外來思想的影響
 第二節 四類論
  一《 法華經》的記載與慧遠、智者對台淨理論建設的貢獻
  二 《華嚴經》的記載與賢首宗祖師對賢淨理論的完善
  三 禪淨雙修與永明《四料簡》
  四 龍樹與“曇鸞——道綽——善導系”他力本願淨著述的流變
  五 四類著述的區別
 第三節 “三期四類說”
第二章 “三期四類說”的二重證明︰《續藏經》和淨土史傳的窮盡式研究
 第一節 《續藏經》中著述特點的證明
  一 前期︰台淨六、賢淨五、禪淨三
  二 中期︰禪淨八、賢淨七
  三 後期︰本願淨十六、禪淨四、賢淨三、台淨二
 第二節 淨土史傳中人物狀況的證明
  一 前期︰台淨九、賢淨九、禪淨九
  二 中期︰禪淨十二、賢淨八、台淨五
  三 後期︰本願淨十七、禪淨五、賢淨四、台淨三
第三章 台淨為主、賢禪為輔的前期
 第一節 氣勢恢宏的台淨著述
  一 《靈峰宗論》
  二 《淨土警語》
  三 《省庵法師語錄》
 第二節 承繼蓮池的賢淨著述
  一 《淨土晨鐘》
  二 《西歸直指》
  三 《阿彌陀經略注》
 第三節 僧俗齊倡的禪淨著述
  一 《續淨土生無生論》
  二 《淨土全書》
第四章 《淨土十要》研究
 第一節 《淨土十要》總論
 第二節 《淨土十要》分論
  一 《阿彌陀經要解》
  二 《往生淨土懺願儀》和《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三 《觀無量壽佛經初心三昧門》和《受持佛說阿彌陀佛經行願儀》
  四 《淨土十疑論》
  五 《念佛三昧寶王論》
  六 《淨土或問》
  七 《西齋淨土詩》
  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九 《淨土生無生論》
  十 《西方合論》
第五章 禪賢並弘、整體停滯的中期
 第一節 以紅螺山道場為中心的禪淨著述
  一 《徹悟禪師語錄》
  二 《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
  三 《徑中徑又徑》
 第二節 以彭紹升作品為代表的賢淨著述
  一 節略本《無量壽經》
  二 《淨土聖賢錄》
  三 《念佛警策》
  四 《重訂西方公據》
第六章 本願回歸、余皆衰勢的後期
 第一節 蜂擁而出的本願淨著述
  一 《印光法師文鈔》
  二 《蓮宗必讀》
  三 《淨土聖賢錄續編》
  四 《阿彌陀經疏鈔擷》
  五 《徑中徑又徑征義》
 第二節 苟延殘喘的其他類淨土著述
  一 《念佛四十八法》
  二 《阿彌陀經注》
  三 《清珠集》
余論“三期四類說”的價值
 一 “三期四類說”表明淨土宗是一個具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特點的宗派
 二 “三期四類說”啟發我們應該辯證地看淨土宗是否獨立為宗的問題
附錄一 網絡上的數據
附錄二 寺廟里的調查問卷
附錄三 印光法師所倡印的淨土宗著述
附錄四 清代淨土宗著述大事記
參考文獻
後記
 

淨土宗又稱蓮宗,是中國佛教傳統八大宗派之一,因具有仗佛慈力接引的特點而被稱為佛門中的易行道。由于佛法處于末法時期,一些佛教學者認為單靠自力修行是異常困難的,早在公元3世紀,印度的龍樹便把專靠自力修行稱為難行道,並在《十佳毗婆沙論‧易行品》中指出自力修行的五種障礙︰ “難行道者,謂五濁之世,于無佛時,求阿毗跋致為難。此難乃有多途,粗言其五︰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二者聲聞自利,障大慈悲;三者無顧惡人,破他勝德;四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五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如期等事,觸目皆是。”

淨土法門十分強調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重要性,以自身信願持名的力量與佛的慈悲攝受之力產生感應為立宗之本。關于難、易兩個法門的區別,印光法師在《文鈔》中有一段比較精彩的論述,現錄于下︰

“以一切法門,依戒定慧力,修到業盡情空地位,方有了生死分。業盡情空,豈易言哉!斷見惑如斷四十里流,況思惑乎?縱令見地高深,以煩惑未斷,仍舊輪回。再一受生,退者萬有十干,進者億少三四。自力之不足恃,敢矜已智,而不隨順如來誓願攝受之道乎!修淨土法門者,但具真信切願,志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其平素所作所為,不與佛法世誼相悖。則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縱絲毫惑業未斷,帶業往生者。其所得,尚超過業盡情空之阿羅漢⊥,以種性不同故。況已斷者又何待言。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議之力,俾自心之力(此自力與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別),得以圓顯。固與專仗自力者,奚啻恆河沙數之天淵懸殊也。”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里面佛力是關鍵,如果沒有佛力的加持,淨土法與其他法門便混合了,失去了其簡易與方便的特色。因此,淨土宗特別是善導流一派非常強調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與大威神力,認為即便是業力煩惱具足的凡夫,乘坐上阿彌陀佛的大願輪也能順利地抵達生死彼岸。

淨土宗三大綱宗第一個便是信心,即相信阿彌陀佛他力的救度。信心建立的同時,行者便會對彌陀的救度產生一種純粹的歸依與感恩之情,這與聖道門所說的“是心即佛、唯心唯識”等說法不同。其強調的是合自歸他乏思,是一種對阿彌陀佛純金的信任。因此,淨土行人便會放棄自身的各種努力與掙扎而投靠到彌陀廣大無邊的願海之中。那些真正相信他力的人往往會對彌陀產生無盡的感激之情,不知不覺中就會憶念和稱誦阿彌陀佛的名字。就如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只要眾生與佛之間產生一種思與念的關系,兩者就像母子互相思念一樣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感應︰“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