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

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
定價:330
NT $ 287
  • 作者:張一兵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14058073
  • ISBN13:9787214058072
  • 裝訂:平裝 / 72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本書即將付梓之際,作者讀到後現代大師福柯的《知識考古學》。福柯認為,他之所以別出心裁地提出“知識考古學”,是為了關注被傳統史學家、思想史學家有意刪除的“零落時間的印跡”,即非連續性,並試圖揭示其背後的密碼。�在福柯看來,過去的思想史面對一種觀念、一個思想家,總試圖去作一種“同心圓的描述”,即在一個線性邏輯中來講述一個有始有終的連續同質的變化總體。這不過是假象。思想發展中最本真的東西恰恰是,存在于話語的斷裂處、棲居于話語布展的邊界以及活躍于理論邏輯中的獨特的異質性、。因此,福柯認為,必須對隱匿的無名的異端和斷裂給予格外的關注。當然,在總體上作者的詮釋明顯異質于福柯和阿爾都塞的那種準結構主義的截斷式解讀。但是,福柯對非連續性的關注引發了作者的共鳴,讀者面前的這本關于馬克思的書與過去一切類似論著的不同之處,正在于作者格外關注馬克思思想發展進程中的非連續性。不過,這是一種在肯定了馬克思思想發展內在連續性之上的非連續性解讀。實際上,馬克思主義在後來的現實發展,正是在這種打破了“同心圓”的非連續性上生成起來的,否則,就不會有列寧的“十月革命”,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也絕不可能出現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鄧小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顯然,這是一種“源”與“流”的辯證法。
 

目錄


導言
一、五大解讀模式:從青年馬克思到馬克思主義
二、馬克思理論寫作中的三類文本及其哲學主估
三、馬克思哲學思想發展中的三個理論制高點
第一章 青年馬克思初次面對經濟學的支援背景
第一節 被遮蔽的線索一:早期政治經濟學的隱性哲學構架
一 政治經濟學是從怎樣的感性經驗出發的
二 早期政治經濟學方法論中的隱性社會唯物主義前提
三 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邏輯進展中的社會唯物主義原則
四 科學抽象視域中的現代社會存在本質與運動規律
五 李嘉圖與社會唯物主義的深層語境
第二節 被遮蔽的線索二:黑格爾對古典經濟學的認同與超越
一 黑格爾哲學與古典經濟學
二 勞動:人創造自己並建構社會歷史的外化活動
三 經濟的盲目性與自發性:市民社會背後的理性的狡計
四 顛倒的哲學邏輯與顛倒的經濟世界:黑格爾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
第三節 被遮蔽的線索三:對資產階級社會直接沖擊的經濟哲學邏輯
一 一種經濟學浪漫主義的主體性審判
二 蒲魯東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抨擊
三 赫斯:哲學層面上被凸現出來的資產階級社會經濟異化
四 青年恩格斯的早期經濟學哲學批判
第二章 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沉默與凸現
第一節 從《克羅茨納赫筆記》到《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一 青年馬克思與《克羅茨納赫筆記》
二 《克羅茨納赫筆記》的文本解讀:再審馬克思第一次思想轉變的緣由
三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內在理論學思的重新界定
第二節 《巴黎筆記》的文本結構與寫作語境
一 《巴黎筆記》的文本結構
二 馬克思第一次經濟學研究的一般認知背景
三 《巴黎筆記》的具體閱讀語境與內在研讀線索
第三節 《巴黎筆記》的摘錄性文本研究
一 一個沉默的開端:從薩伊到斯密
二 政治經濟學理論邏輯的初識
三 李嘉圖:話語轉換前的一種思想激活
第四節 《詹姆斯‧穆〈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經濟學批判中的人本學話語之凸現
一 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的解讀語境
二 理論建構A:政治經濟學的哲學評判
三 理論建構B:經濟關系顛倒之經濟學哲學反思
四 理論建構C:勞動異化邏輯的初步設定
五 走向總體批判:一種社會主義的結論
第三章 人本學勞動異化史觀與走向客觀經濟現實的復調語境
第一節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基本情況
一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文本結構
二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一般評述
第二節 走向社會本真的人學現象學批判
一 第一筆記本的文本結構與總體邏輯構架
二 第一筆記本第一部分中的兩種話語
三 人本主義社會現象學:青年馬克思的勞動異化史觀
第三節 權力語語與復雜的隱性邏輯悖結
一 經濟哲學:第二筆記本開始的新視域
二 第三筆記本:一個總體評價
三 經濟學中的現實歷史
四 哲學共產主義
五 青年馬克思的社會概念
六 馬克思的經濟哲學探討
第四節 青年馬克思對黑格爾的第二次批判
一 青年黑格爾派的邏輯誤區與費爾巴哈的批判方法
二 兩種現象學:黑格爾辯證法的解蔽與遮蔽
三 客觀地揚棄異化:對黑格爾意識對象克服論的批判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合前放的實驗性文本
第五章 馬克思哲學新視域建構的重要理診參照系
第六章 馬克思科學世界觀的理論建構
第七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的最後視域
第八章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與歷史唯物主義
第九章 經濟學語境中的歷史現象學
附錄一 “回到馬克思”的原初理論語境
一 我們在什麼意義上言說“回到馬克思”?
二 什麼是文本學的解讀模式?
三 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
四 “歷史現象學”的意義場
附錄二 文本解讀與哲學創造——張一兵教授訪談錄
附錄三 馬克思重要學術研究及文本年表
附錄四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介紹
一 MEGA版的基本情況
二 MEGA2出版簡目(修訂出版)
主要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後記
 

在這本書即將付梓之際,我讀到後現代大師福柯的《知識考古學》。福柯認為,他之所以別出心裁地提出“知識考古學”,是為了關注被傳統史學家、思想史學家有意刪除的“零落時間的印跡”,即非連續性,並試圖揭示其背後的密碼。在福柯看來,過去的思想史面對一種觀念、一個思想家,總試圖去作一種“同心圓的描述”,即在一個線性邏輯中來講述一個有始有終的連續同質的變化總體。這不過是假象。思想發展中最本真的東西恰恰是,存在于話語的斷裂處、棲居于話語布展的邊界以及活躍于理論邏輯中的獨特的異質性。因此,福柯認為,必須對隱匿的無名的異端和斷裂給予格外的關注。當然,在總體上我的詮釋明顯異質于福柯和阿爾都塞的那種準結構主義的截斷式解讀。但是,福柯對非連續性的關注引發了我的共鳴,讀者面前的這本關于馬克思的書與過去一切類似論著的不同之處,正在于我格外關注馬克思思想發展進程中的非連續性。不過,這是一種在肯定了馬克思思想發展內在連續性之上的非連續性解讀。實際上,馬克思主義在後來的現實發展,正是在這種打破了“同心圓”的非連續性上生成起來的,否則,就不會有列寧的“十月革命”,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也絕不可能出現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鄧小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顯然,這是一種“源”與“流”的辯證法。

作為中國新一代的馬克思主義學者,我時常在思考一個問題,即150年來前蘇聯、東歐和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界曾經千百次對馬克思、列寧等人的經典文獻精心解讀,似乎已經“千錘百煉”,可是為什麼我們似乎依然步履蹣跚,似乎依然離他們那樣遙遠?新的答案在我近期的理論研究中才逐步浮出意識的地表。當然,這種疲軟而止步不前的研究現狀除了欠缺本書非常關注並視作基礎文獻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第二版(Marx-Engels-Gesamtausgabe,以下簡稱MEGA2)新發表的文本之外,首要原因在于解讀方法出了問題。也就是說,以不同的話語、不同的閱讀方式面對相同的文本,其解讀結果可能會是根本異質的。如果將此規則具體還原到我們這里的研究語境,即以不同的解讀方式面對馬克思的文本,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理論圖景。這是我在“導言”中首先提出不同解讀模式的深層寓意。為避免讀者的誤讀,我不得不先聲明,本書所采用的解讀方法顯然不是簡單挪用哪一種現代科學與哲學中的模式。就像馬斯洛所調侃的那樣,我現在所寫的東西是剛才喝下的那杯咖啡呢,還是早上讀完的那篇金斯伯格的詩文?馬斯洛說︰“寫作一篇自己感興趣的論文,並不是由某一特別事物引起的,而是對整個人格的一種表現或創造;這人格反過來又是幾乎所有它所經歷的事情的結果。”�事實上,我自己也無法估計,到底有多少現代科學認知模式和理論方法以及我們民族的文化稟性溶解在自己的理論邏輯中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