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本書的觀點讓我喜歡︰你可以逃離自己的罪錯,只要你直面自己內心的沖突,認識你自己的欲望,愛自己,心靈的平靜就不是多麼難做到的事情。愛自己,成為最重要的前提。不愛自己,能讓人做出恐怖的事情。愛自己的人是無法成為恐怖分子的,要成為恐怖分子的第一條命令就是在心里“殺”掉自己,放棄愛自己的本能。
   ——著名作家 連岳

  李普曼先生在“勇敢愛自己”一章中指出,除非你充分愛你自己,否則你根本不可能切實地去愛其他人。很多人因為沒有適當地去愛自己,而落入情緒化宿命主義的深淵中。因此,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切實地關心自己,找出自己被造的意義和目的。一旦發現自己的使命,便應當竭盡所能、全力以赴,就好像全能的上帝正召喚他去做一樣。
   ——美國黑人領袖 馬丁‧路德‧金

  只要是想求得一點內在安寧的人,早晚會發現約書亞?羅斯?李普曼的書。他的書寫得很好,文字的表達清晰動人,讀者閱讀之後,很難不受到他的影響。
   ——印度大哲 奧修

《心靈的寧靜》是新時代的靈魂聖經,美國有史以來最暢銷的靈性經典之一,曾連續58周高踞排行榜冠軍。本書整合了宗教信仰和現代心理學的優點,是全世界無數身心靈機構鼎力推薦的好書。

  ◎ 美國最暢銷的靈性經典之一
  ◎ 連續58周獨霸排行榜冠軍
  ◎ 連岳、馬丁路德金、奧修 珍愛推薦


人類因為擁有敏感的心和復雜的精神世界,而區別于其他生靈。自從文明伊始,心靈的寧靜就一直是人類信仰的終極目的。為了滿足這個無可逃避的人性需求,人類很早就發現了宗教的魅力。但是,盡管幾千年來各種宗教層出不窮,在復雜的現代社會,心靈的寧靜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仍然遙不可及,形形色色的自卑與恐懼心理,依舊籠罩著人們的心靈。

  《心靈的寧靜》作者李普曼博士在接受現代心理學的基礎上,試圖回到宗教的根源,撥開人類信仰的層層迷霧,分享一種更加開放和理性、超越傳統分歧的新觀念。這種新時代的正信,將幫助人們找回個人與外界的和諧狀態,啟發人們走出靈魂的困境!
 

目錄

譯者序
  致讀者
  第一章 靈魂的永恆探索
  人類在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只要有一種事物有利于人類的進步,那麼它便是神的最新啟示,而心理學對人的行為和動機的很多重大發現,無疑是神向人類賜予的最新禮物。
  宗教與心理學的共同目的
  第二章 道德壓力下的懦夫
  要想心境平和,擁有成熟的道德心,前提是必須要理解自己,而不是對自己妄加譴責。人只有毫無畏懼地正視自己的本性,才會逐漸明白,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怎樣做事。
  心理分析和懺悔
  道德心的面具
  第三章 勇敢愛自己
  在一個人人團結友愛、情深如同手足的社會里,自愛是實現個人寧境平和的基礎。
  自我的形成
  因自卑而自毀
  放棄的勇氣
  學會接納自我
  你與眾不同,潛力無限
  第四章 沒有愛就會毀滅
  愛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可或缺。人性的本能焦慮起源于人在充滿敵意的世界中自然產生的孤獨感和絕望感,所以人生的第一件事就是編織一張穩定的人際關系網,網羅起我們的愛人、朋友和同事。
  恨披上了愛的外衣
  為愛奉獻一切
  寬容是發自內心的愛
  發現真正成熟的愛
  第五章 摘掉恐懼的面具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文明的一切發現和發明都是人類自身恐懼的副產品。恐懼就是刺激成長發展和推動創造發明的力量,如果沒有了恐懼的驅動,人類就談不上真正的生長成熟。
  何為神經性恐懼?
  憤怒、進攻和敵意
  虛假的經濟恐懼
  形而上的恐懼
  第六章 悲傷使人睿智
  真正傷害人的,不是情緒的宣泄,而是把情緒壓制住,完全不讓它宣泄出來。這樣做會給人們的心靈造成巨大的傷害,留下危害極大的後遺癥。
  你的悲傷可以克服
  難于宣泄的負罪感
  誠實地對待悲傷
  第七章 永生的暗示
  因為死亡的存在,人生的一切價值觀變得更有意義。死亡仿佛是一位導師,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人類夢想的崇高。
  死亡襯托生命的價值
  人類渴望永恆
  第八章 噢,我的神啊!
  人們相信有一位仁慈的神,他樂意與人類合作,不強迫人類卑躬屈膝、言听計從,要人類成為平等的伙伴
  不信神者
  不可知論者和幼稚者
  神並非全知全能
  “天啟”時刻都在發生
  人和神是平等的合作伙伴
  第九章 宗教和心理學的整合
  心理學絕不可能取代宗教的地位,畢竟物理學、生物學等學科幾百年來也沒有動搖過宗教的基礎。但心理學所特有的洞察力,可以幫助今天的宗教人士理智地觀察個體與社會健康的現實與規律。
  心理學的啟示
  英雄的感召
  大膽承認你的情感
  宗教與心理學的一致性
  鳴謝
 

2008年春天,譯者的一名學生在迷茫中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讓身邊所有的人震驚不已。

悲痛過後,是無盡的反思。放眼今天的中國校園,每年各地都有一些大學生因為各種問題走上絕路,不僅終結了白我,還為周圍的人帶來難于撫平的創傷。而在本該寧靜的象牙塔之外,全中國每年自殺人數逼近30萬,自殺率是國際平均數的2.3倍。而那些沒有做出如此極端抉擇的人呢?存在精神障礙的人有多少?飽受精神痛苦折磨的人有多少?因為種種原因精神吉悶、憂郁、灰心、沮喪的人又有多少?

物債的極大豐富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征,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精神家園的荒蕪。中國人從小就生活在壓力極大的環境中。甚至連上一個好的幼兒園都需要經過激烈的競爭,更不必說每年高考干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景觀實乃世界罕見。好不容易大學讀完,越來越殘酷的勞工市場環境,忙碌的工作幾乎不留給個人的心靈哪怕一絲歇腳的機會。

心靈的寧靜?這恐怕是多數人在養家糊口、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根本無暇顧及的話題。

放緩腳步,休息一下吧。

翻開本書後,讀者會發現,作者是一名猶太教的“拉比”、即猶太教的神父角色。他從宗教的觀點和個人接觸心理學療法的經驗出發,于1946年出版了這本書。本書迅速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創下了佔據榜首58周、連續二年上榜的記錄。

為什麼當時的美國人會對這本書如此痴迷?第二次世界大戰硝煙未盡,人類剛剛擺脫史無前例的浩劫,歷經戰火洗禮的心靈布滿傷痕。如何撫平傷痕?人類內心的矛盾如何解決?人性中的破壞力量如何合理加以釋放?人類文明到底去向何方?這些話題迫使那一代人低下頭來,捫心自問,摸索治愈心靈的道路。作者獨樹一幟地將宗教理想與現代心理學研究有機結合,從精神修習和科學治療的角度雙管齊下.掃清了認為兩者水火不容的障礙,為人類獲得心靈的寧靜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

誠然 21世紀的中國社會與上個世紀40年代的美國表面上大相徑庭,但依照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的理論來判斷。當代中國勿寧說是前現代、現代與後現代交相雜糅的古怪混合。一方面,北京、上海、香港等國際化都會已然演變為現代化和財富展示的龐大景觀;另一方面,廣袤的內陸仍有數以干萬計的人掙扎于貧困線上。在中國發生的一切變革,無論是規模還是速度,在人類歷史上都絕無僅有。巨大的貧富差異,失落的傳統文化身份,激烈的社會競爭,急速的經濟地位變化,金錢至上、你死我活的社會環境,讓國人的心靈世界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這使得這本初版于六十多年前的書放到今天的中國,依然具有非常強烈的時代意義。

作者雖然用了大量筆墨描繪宗教的理念,可能對中國讀者來講有一些陌生,但他的宗教描述均與心理學研究相結合,不但沒有擺著宗教的架子排斥現代科學,反而敞開心胸,以宗教悲天憫人的情懷為補充支持現代心理學的發展。作者從道德心、愛自己、愛他人、恐懼、悲傷、死亡、信仰等方面分別闡述了宗教和心理學的觀點,逐一為讀者照亮釀成人生痛苦的各個源泉,從宗教和心理學兩個相輔相成的角度,去解開我們心中那一個又一個死結。心理學和心理療法自誕生以來,在國外風靡多年,改革開放後也逐漸傳進中國,到了21世紀,更是在各個領域方興未艾。就拿校園來說.全國各級院校紛紛設立心理咨詢室,聘請專業的心理醫生為學生排憂解難。社會上的心理熱線、心理咨詢、心理診所也如雨後春筍一般涌現,從中出可以看到當代中國人是多麼需要有人來傾听自己心中的苦悶。雖然心理治療在今天的中國仍然是一個相對比較陌生的話題,普通大眾仍然有些誤解,如認為去看心理醫生就代表精神不正常,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相信會有更多人能夠敞開心扉,勇子面對自己的內心,向心靈的永恆寧靜邁進。這本書寫于上世紀40年代,心理療法對當時的美國人也是一種陌生的事物.因此書中舉了很多簡單易懂的例子幫助讀者了解思理學的研究成果;時空變換之後,我們驚訝地發現,作者多年以前的觀點和筆法,非常適合今天的中國讀者。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