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制裁研究

經濟制裁研究
定價:216
NT $ 188
  • 作者:張曙光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89698
  • ISBN13:9787208089693
  • 裝訂:324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深度分析以下案例:巴黎統籌委員會對蘇聯東歐國家的經濟封鎖(1946-1950);美國對中國和朝鮮的經濟制裁(1950-1953年);西方對華制裁「特別條款」體系的破裂(1955-1958年);蘇聯對華經濟制裁(1960-1961年)、中國對越南經濟制裁(1979-1989年)。在比較和總結這些國際制裁外交案例研究,評析經濟制裁外交動機與績效的因素及理論假設,構建用以分析經濟制裁外交動機的理論框架。本書的出版在進一步深化對國際經濟制裁這一外交行為的認識,豐富我國的外交學研究富有意義。


張曙光,博士,現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兼任中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副會長;美國卡內基倫理與國際事務委員會國際史項目顧問委員會委員;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理事;美國華盛頓中國問題研究中心顧問;美國《美國與東亞關系》季刊(The Journal of American-East Asian Relations)編輯委員會委員。
 

目錄

第一章 經濟制裁外交的理論分析
第一節 關於經濟制裁外交內涵的界定
第二節 關於經濟制裁外交的動機與效應分析
第三節 關於冷戰中美國對華經濟制裁決策的假設
小結
第二章 美國制裁中國的戰略思考(1949—1953)
第一節 在經濟「恩惠」與貿易制裁問選擇
第二節 以經濟制裁配合軍事干涉
第三節 擴大對華制裁的失敗
小結
第三章 艾森豪威爾堅持對華經濟制裁(1953—1955)
第一節 以經濟制裁謀求中國在朝鮮妥協
第二節 抵御盟國放松對華經濟制裁的壓力
第三節 堅持以「差別原則」制裁中國
小結
第四章 國際多邊制裁中國體系的瓦解(1956—1959)
第一節 以拖延策略阻止取消對華特別制裁
第二節 遏制多邊制裁體系瓦解的失敗
第三節 束手無策地面對中蘇分裂
小結
第五章 「靈活反應」戰略下的對華制裁(1961—1963)
第一節 「靈活反應」戰略的內涵
第二節 權衡放松對華制裁的利弊
第三節 以強化制裁遏制中國發展核武器
小結
第六章 約翰遜在東南亞危機中堅持對華全面制裁(1964—1968)
第一節 認知所謂的「中國威脅」
第二節 在傳統遏制與「靈活遏制」間選擇
第三節 從考慮放松到堅持對華全面制裁
小結
第七章 尼克松以放寬對華制裁「接觸」中國(1969—1972)
第一節 以「接觸」中國實現冷戰轉型的戰略考慮
第二節 解除對華經貿與交流限制的政策設計
第三節 解除對華經貿與交流限制的具體實施
第四節 解除對華經貿與交流限制的戰略構建
小結
第八章 對經濟制裁外交的理論反思
第一節 反思美國冷戰期間對華經濟制裁外交
第二節 冷戰國際經濟制裁的再思考
第三節 冷戰後經濟制裁外交模式的演變
小結
附錄1 國家安全委員會關於美國對華貿易的政策報告草案《決定美國對華貿易政策》
附錄2 美國第八十二屆國會眾議院公法第213號《1951年相互防御援助管制法》(《巴特爾法案》)
附錄3 國家安全委員會政策規划小組委員會致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報告《經濟防御政策評估》
附錄4 備忘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致尼克松總統《放寬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貿易與旅行的步驟》
參考文獻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外交事務研究院成立於2006年,其前身為國際問題研究所,更早則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蘇聯東歐問題研究。研究院成立以來,得到兄弟院校國際關系研究機構和學術前輩的鼓勵和支持。我院具有較悠久的國別、區域和外交史研究傳統,研究人員的語言優勢極為明顯(國際關系學科點研究人員掌握的語言總共有9種),研究院這幾年除了開拓新興研究領域(國際組織研究、中國海外利益研究、倫理與國際事務研究)以外,對傳統的國別、地區和外交史研究依舊格外珍惜,絲毫不作偏廢,並且鼓勵研究人員借鑒多學科、多方法途徑,爭取在這些傳統研究領域上做到有所發展和超越。所謂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戰略與國際關系研究叢書」就是整合研究院學者這些年在已有傳統領域的個人研究成果,試圖反映全球化時代戰略、外交和國際關系領域新變化所做的一個嘗試。

叢書緣起於我院韋宗友副教授2006年開始主持的上海外國語大學校級重大科研項目「當代外交類型研究」(項目編號:KX161004),他對叢書的出版,功不可沒。項目最初規划的時候,主題涉及經濟制裁外交、強制外交、先發制人外交、准聯盟外交、多邊外交、公共外交、援助外交等。該項目現在已陸續結項,我們擇其研究精華,納入本叢書。當然,叢書並不限於戰略和外交部分,我們覺得,當代國際關系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作用於國際關系進程的行為體越來越多元,國內政治與國際政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地方政治與全球政治的互動越來越頻繁,各種議題之間相互交織的程度越來越深,文明之間的對話越來越迫切,各大區域的一體化走勢越來越明顯,各種國際政治思潮的競爭越來越復雜,如此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應該進入國際關系學者的思存視野,需要我們給予學理關注。我們學力不逮,因此,叢書不可能包羅所有這些問題研究,但是,就其中某些問題做出我們的思考,還是可能的。基於上述考慮,我們將叢書定名為「戰略與國際關系研究叢書」。

自以為,「增信去兵」是外交的最主要目的,而如何將對手變成朋友而不是消滅對手,則是戰略的最高境界。這兩點是中國古今戰略文化和外交文化的精髓。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存。國際社會通過人文溝通和外交互動,能夠更多地「足信」,而不是將精力放在「足兵」上,才能夠真正實現和平共處、和平發展,這也是建設和諧世界的一個應有之義。學者們方法不一,觀點各異,但所謂學術為天下之公器,此「公」於國際關系研究者而言,秉「公」研究意味著抱有強烈的人文關懷,盡心盡力,為國家和人類治理增信釋疑、趨善避惡,貢獻出自己的思考。我想,這也是我們叢書作者共同持有的一個研究理念吧。

上海外國語大學張曙光副校長自始至終關心「當代外交類型研究」項目和本叢書的進展工作,當初項目規划時,他就投注了大量的心力。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朱威烈教授和校國際關系博士點負責人胡禮忠教授,一直給予我們新生的國際關系與外交事務研究院以關心、照顧和支持。三位前輩為上外國際關系學科做了開拓性和奠基性的工作,我代表研究院對他們表示感謝。⊥海人民出版社趙荔紅女士作為這套叢書的策划人之一,其專業、敬業、樂業的精神讓人敬佩,她是這套叢書最合適不過的編輯了。

最後,我們衷心希望學界朋友給予這套叢書以批評、建議,更好地幫助我們編好這套叢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