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國際關系(1919-1939)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國際關系(1919-1939)
定價:102
NT $ 102
  • 作者:[英]E.H.卡爾
  • 譯者:徐藍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09-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005348X
  • ISBN13:9787100053488
  • 裝訂:平裝 / 24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了四年零三個多月——從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到1918年11月11日協約國接受了德國的要求而簽訂停戰協定。停戰之後,協約國需要五年多的時間去完成全面的和平安排。1919年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同德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6月28日),同奧地利簽訂了聖日耳曼條約(9月10日),同保加利亞簽訂了納伊條約(11月27日),1920年同匈牙利簽訂了特里亞農條約(6月2日)。但是直到1923年7月23日,才在洛桑與土耳其簽訂了最後的和平條約;隨著該條約于1924年8月6日生效,和平最終得以在全世界正式重建。與此同時,1921-1922年冬天,與太平洋有利害關系的各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並締結了一系列條約,旨在將維持遠東的現狀建立在堅固的基礎之上。或許可以說,所有這些條約,以及由它們派生出來的許多較小的條約和協定,構成了戰後的和平安排。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年代里,幾乎每一件國際性的重大的政治事件,都是這些安排的直接或間接的產物;因此,我們的研究就有必要從4簡潔概述這一和平安排的最重要的內容開始。
 

目錄

緒論 和平安排
對歐洲的安排
近東和非洲
美國與遠東
第一部分 強制時期︰聯盟國家(1920-1924)
 第一章 法國和它的盟國
保證體系
聯盟體系
波蘭
小協約國
 第二章 戰敗中的德國
戰爭罪行和戰爭罪犯
裁軍和非軍事化
賠償
 第三章 歐洲的其他風暴中心
多瑙河國家
意大利
蘇聯
第二部分 和解時期︰國際聯盟(1924-1930)
 第四章 和平的基礎
道威斯計劃
協約國之間的債務
日內瓦議定書
洛迦諾公約
 第五章 全盛時期的國際聯盟
鼎盛時期的國聯
作為調解者的國聯
國聯的其他活動
 第六章 反戰運動
國聯的協定
巴黎公約
楊格計劃
第三部分 危機時期︰回到強權政治(1930-1933)
 第七章 經濟崩潰
德國的危機
災難之年
賠款的終結
世界經濟會議
最後的階段
 第八章 遠東危機
華盛頓會議後的中國
日本佔領滿洲
對國聯的影響
 第九章 裁軍會議
裁軍問題
裁軍會議
四國公約
第四部分 德國的重新崛起︰條約體系的終結(1933-1939)
 第十章 納粹革命
波蘭和蘇聯
奧地利和意大利
法國、意大利和小協約國
巴爾干協約
 第十一章 毀約
德國的毀約
意大利的毀約
洛迦諾公約的終結
 第十二章 歐洲以外的世界
中東
遠東
美國與世界政治
英聯邦
 第十三章 戰爭重新開始
西班牙內戰
大國的對抗集團
德國開始侵略
戰爭爆發
附錄1 門羅主義
附錄2 威爾遜的“十四點”
附錄3 國聯盟約摘錄
大事年表
索引
地圖目錄
 凡爾賽條約
 東歐
 環地中海
 遠東
 中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