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建築論——阿爾伯蒂建築十書》由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1404—1472年)撰寫,是有關建築理論與實踐的第一部現代論著。它對於後來建築歷史的重要性是無可計量的,然而,里克沃特的譯本也是依據了原初的、傑出的、有說服力的拉了文本翻譯出來的第一個英文譯本,阿爾伯蒂作為一位理論家的聲望就是建立在這個拉丁文本之上的。
 

目錄

中文版總序吳良鏞
導言約瑟夫·里克沃特
各版本情況
關於這一版本中的插圖問題
建築藝術論
 

「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划支持的「西方建築理論經典文庫」,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經過諸位譯者的努力,終於開始陸續問世了,這應該是建築界的一件盛事,我由衷地為此感到高興。

建築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建築理論發展的起始時間也是久遠的,一般認為,最早的建築理論著作是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自維特魯威始,到今天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近代、現代與當代中國建築的發展過程,無論我們承認與否,實際上是一個由最初的「西風東漸」,到逐漸地與主流的西方現代建築發展趨勢相交匯、相合流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認真地學習、整理、提煉我們中國自己傳統建築的歷史與思想的基礎之上,也需要去學習與了解西方建築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歷史,以完善我們的知識體系。從維特魯威算起,西方建築走過了2000年,西方建築理論的文本著述也經歷了2000年。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500年,既是西方建築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也是西方建築理論著述十分活躍的時期。從15世紀至20世紀,出現了一系列重要的建築理論著作,這其中既包括15至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一些建築理論的奠基者,如阿爾伯蒂、菲拉雷特、帕拉第奧,也包括17世紀啟蒙運動以來的一些重要建築理論家和18至19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的一些在理論上頗有建樹的學者,如意大利的塞利奧;法國的洛吉耶、布隆代爾、佩羅、維奧萊一勒一迪克;德國的森佩爾、申克爾;英國的沃頓、普金、拉斯金,以及20世紀初的路斯、沙利文、賴特、勒·柯布西耶等。可以說,西方建築的歷史就是伴隨著這些建築理論學者的名字和他們的論著,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的。

在中國,這些西方著名建築理論家的著述,雖然在有關西方建築史的一般性著作中偶有提及,但卻多是一些只言片語。在很長一個時期中,中國的建築師與大學建築系的教師與學生們,若希望了解那些在建築史的閱讀中時常會遇到的理論學者的著作及其理論,大約只能求助於外文文本。而外文閱讀,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輕松勝任的。何況作為一個學科,或一門學問,其理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原典性歷史文本,是這門學科發展歷史上的精髓所在。所以,一些具有較高理論層位的經典學科,對於自己學科發展史上的重要理論著作,不論其原來是什麽語種的文本,都是一定要譯成中文,以作為中國學界在這一學科領域的背景知識與理論基礎的。比如,哲學史、美學史、藝術哲學,或一般哲學社會科學史上西方一些著名學者的著述,幾乎都有系統的中文譯本。其他一些學科領域,也各有自己學科史上的重要理論文本的引進與譯介。相比較起來,建築學科的經典性歷史文本,特別是建築理論史上一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著述,至今還沒有完整而系統的中文譯本,這對於中國建築教育界、建築理論界與建築創作界,無疑是一件憾事。

在幾年前的一篇文章中,我特別談到了建築創作要「回歸基本原理」(Back to the bas-ic)的概念,這是一位西方當代建築理論學者的觀點。對於這一觀點我是持贊成態度的。那麽,什麽是建築的基本原理?怎樣才能夠理解和把握這些基本原理?如何將這些基本原理應用或貫穿於我們當前的建築思維或建築創作之中呢?要了解並做到這一點,盡管有這樣或那樣的可能途徑,但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要系統地閱讀西方建築史上一些著名建築理論學者與建築師的理論原著。從這些奠基性和經典性的理論著述中,結合其所處時代的建築發展歷史背景,去理解建築的本義,建築創作的原則,建築理論爭辯的要點等等,從而深化我們自己對於當代建築的深人思考。正是為了滿足中國建築教育、建築歷史與理淪,以及建築創作領域對西方建築理論經典文本的這一基本需求,我們才特別精選了這一套書籍,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教師為主體,進行了系統的翻譯研究工作。

當然,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字翻譯。因為這些重要理論典籍距離我們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都十分遙遠,尤其是普通讀者,對於這些理論著作中所涉及的許多西方歷史與文化上的背景性知識知之不多,這就需要我們的譯者,在准確、清晰的文字翻譯工作之外,還要格外地花大氣力,對於文本中出現的每一位歷史人物、歷史地點及歷史建築等相關的背景性知識逐一地進行追索,並盡可能地為這些人名、地名與事件加以注釋,以方便讀者的閱讀。這就是我們這套書除了原有的英文版尾注之外,還需要大量由中譯者添加的腳注的原因所在。而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增加了本書的學術深度與閱讀上的知識關聯度。相信面對這套書,無論是一位希望加強自己理論素養的建築師,或建築學子,還是一位希望在西方歷史與文化方面尋求學術營養的普通讀者,都會產生極其濃厚的閱讀興趣。

中國建築的發展經歷了30年的建設高潮時期,改革開放的大潮,催生出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建造力,全國各地都出現了蓬蓬勃勃的建設景觀。這樣偉大的時代,這樣宏偉的建造場景,既令我們興奮不已,也常常使我們惴惴不安。一方面是新的城市與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每日每時地破土而出,另外一個方面,卻也令我們看到了建設過程中的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如對土地無節制的侵奪,城市、建築與環境之間矛盾的日益突出,大量平庸甚至丑陋建築的不斷冒出,建築耗能問題的日益尖銳,如此等等。

與建築師關聯比較密切的是建築創作問題,就建築創作而言,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一些投資人與建築師滿足於對既有建築作品的模仿與重復,按照建築畫冊的樣式去要求或限定建築師的創作。這樣做的結果是,街頭到處充斥的都是似曾相識的建築形象,更有甚者,不惜花費重金去直接模仿歐美19世紀折中主義的所謂「歐陸風」式的建築式樣。這不僅反映了我們的一些建築師在建築創作上缺乏創新,尤其是缺乏對中國本土文化充分認知與思考基礎上的創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這個大規模建造的時代,我們的建築師在建築文化的創造上,反而顯得有點貧乏與無奈的矛盾。說到底,其中的原因之一,恐怕還是我們的許多建築師,缺乏足夠的理論素養。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