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對于一般的中國人來說,對以色列的印象,僅限于世界各大媒體對以巴沖突和恐怖主義自殺性爆炸的報道。但是,通過唐娜‧羅森塔爾(Donna Rosenthal)的《以色列——特殊國土上的普通人》這本書,讀者卻可以驚奇地發現,以色列決不是一個只有戰爭恐怖的國家,而同時以色列人民過著豐富多彩的生活。以色列也不是一個只有猶太人的單一的國家,事實上是,僅僅700方人口的小國。不但生活著猶太人,還生活著100多萬穆斯林,生活著貝都因人、德魯茲人、基督教徒;在猶太人中,他們還分成德系猶太人、東方猶太人、極端正統派猶太人、正統派猶太人、世俗猶太人,這些不同族裔、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習慣的公民,構成了以色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本書作者長期生活在以色列,又具有優秀記者敏銳的眼光和生動的描寫能力,分章分節地、以生動的故事串起這些生活場面,使本書成為迄今為止獨一無二的、以描寫以色列的“人”為特色的圖書。

本書被譯為各語種後受到世界各國讀者的歡迎。相信中文版的本書也會引起中國讀者的興趣。

18歲的以色列公民都要服兵役。那些有孩子在國防軍當兵的家庭,每個周六前往軍事基地看望他們周末無法回家的孩子,揣著猶太魚丸凍、摩洛哥風味的粉蒸羊肉、俄羅斯餃子和埃塞俄比亞炖雞。

在以色列國防軍里,70%的射擊教練是女性。自1974年以來,女性就一直訓練男性開坦克。女性也教戰斗飛行員使用模擬飛行器。

120個以色列公司在紐約的股票交易市場上市,幾乎全是高科技,除了美國之外要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多。

不按常理出牌是以色列的生活方式。以色列人常常不按書本做事,樂意挑戰有利的規則和經驗。

以色列人的交流方式是︰他們會經常打斷你的談話,打斷越多,交談就越成功。如果他們興奮得叫喊起來。表示他們對你的談話很有興趣。要是有人開始敲打桌子,表明你已經在說服別人贊成你的看法了。

1989年,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放寬長期存在的旅游禁令並宣布蘇聯解體後,100多萬移民前往以色列。毫不奇怪,整個國家20%的大遷移改變了以色列的面孔。世界級運動員正在為收留他們的國家贏得獎牌。天才的音樂家、電影制片人和作家增添了以色列多元文化的豐富色彩。

聖彼得堡的報紙上充斥著提供猶太身份“證明”的廣告。成百萬和猶太人沒有關聯的非猶太人以偽造的證明進入了以色列。俄羅斯護照加上猶太發音的名字,可以“證明”的猶太祖先,成了前蘇聯黑市上的搶手貨。另一些人用偽造的出生和結婚證明通過了猶太身份檢查。

1991年5月23日,以色列空軍和以色列航空公司在36個小時中,用33架飛機閃電式地接回了14324個埃塞俄比亞猶太人。把許多目不識丁的村民從世界上最窮困的國家之一帶到了一個高科技的國家。

極端正統派猶太人男性都戴著黑色猶太帽,再罩上黑色禮帽;女性的穿著注意不暴露太多的皮膚。極端正統派男性大多數是全職的宗教學生。研究猶太教最神聖的經典《摩西五經》。

對猶太教的安息日,以色列人發明了既遵守習俗又做好事情的聰明辦法︰工程師們發明了安息日電梯,預設在每層樓都會停下來,避免了按鍵——那是禁止的(使用電類似點火);以色列醫院使用安息日護士信號系統和醫療設備;信仰宗教的醫生、士兵、警察和政治家有安息日電話;因為拉比們允許在緊急情況下臨時書寫,于是有了“安息日筆”︰墨水在幾天後會消失。


唐娜‧羅森塔爾(Donna Rosenthal) 倫敦經濟學院國際關系(中東)碩士,以色列電視台新聞制作人,以色列廣播電台和《耶路撒冷郵報》的記者,希伯來大學的講師。在《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每日新聞》、《新聞周刊》和《大西洋》等報刊上發表許多文章。周游了60多個國家。曾報道了來自伊朗、黎巴嫩、埃及和約旦的消息,是第一個采訪埃塞俄比亞邊遠山村。向以色列廣播電台的听眾介紹在草棚猶太會堂中村民向移民以色列的埃塞俄比亞猶太人祈禱的記者。三項羅威爾‧托馬斯獎的獲得者(最佳調研報道、最佳冒險游記和外國報道)。
 

目錄

中文版序
譯者序
引言︰踫撞中的世界
第一章 成為以色列人
世界上最動蕩的地區之一
以色列式的約會與擇偶
人民軍隊
插入股份之劍
第二章 一個國家,多個部落
德系猶太人︰以色列的“新教徒”
東方猶太人︰其他以色列人
俄羅斯人︰出埃及記新篇
走出非洲︰埃塞俄比亞以色列人在應許之地
第三章 猶太人和猶太人之間不斷加深的裂痕
極端正統派︰猶太人一猶太人一猶太人
猶太教正統派︰這是你的國土?這是我的國土!
猶太教非正統派︰漢堡包之戰
第四章 意識分裂︰非猶太人在猶太國家
穆斯林︰亞伯拉罕的另外一些孩子
貝都因人︰部落、帳篷和衛星接收器
德魯茲人︰現代與傳統之間
基督教徒︰耶穌國土上的不安
第五章 性革命
以色列式的婚姻、一夫多妻、通奸與離婚
唉!同志?
聖地上的妓女與大麻
尾聲︰和平
附錄︰部分譯名與原文對照表
 

我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讀過中國現代史。學中文雖然半途而廢,但我對中國的興趣卻與日俱增。畢業後,一位年長的以色列朋友曾向我講起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20世紀20代,他的家庭和兩萬五千多猶太人為了躲避蘇聯的迫害,逃到哈爾濱。三四十年代,另一批躲避納粹的擾太人聚集到此。“中國收留了所有逃亡而來的猶太人,數千人因此得救。”他告訴我,“我們對當年那些中國人的熱情好客一直銘記在心。”他在哈爾濱的鄰居的兒子埃胡德‧奧爾默特(Ehud Olmert),2006至2009年擔任以色列總理,其祖父葬在哈爾濱的猶太公墓。另一個哈爾濱鄰居的兒子埃利澤‧馬羅姆(Eli Marom)是以色列的海軍總司令,他的外祖母是一個中國人。

1981年我第一次到中國,才知道早在公元8世紀就有猶太人生活在這里。當年的猶太商人經波斯和印度往來于絲綢之路。13世紀的旅行者,包括馬可‧波羅,都提到在中國境內遇到過猶太人。明代(1368-1644)的一個皇帝賜給猶太人七個姓︰艾、高、金、李、石、張、趙。從中亞來到開封的猶太人,于1163年修建了一座猶太會堂。開封猶太人和當地中國人通婚,今天,他們的一些後裔還生活在那里。

2007年我再次來到中國,上海的繁忙景象讓我驚嘆。西班牙系猶太人在19世紀40年代從巴格達、孟買和香港移民上海,其中一些人在商業上獲得了巨大成功。19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初期,數以千計的俄羅斯猶太人為躲避排擾屠殺來到上海。二戰爆發後,中國成了世界上唯一向猶太難民敞開大門的國家。成千上萬來自德國、奧地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猶太難民涌入上海,得到中國人和上海的西班牙系猶太商人的幫助,像沙遜家族(Sassons)、哈同洋行(Hatdoons)和嘉道里家族(Kadoories)。幾乎所有二戰期間在中國得以幸免于難的猶太人都對中國人民的援助心存感激。

在過去的猶太人聚居區,我參觀了上海猶太會堂的展覽,了解到何鳳山的感人故事。何鳳山1938至1940年是中國駐奧地利領事館的總領事。何博士通過發放“生命簽證”,從納粹的統治下營救出數干名擾太人。這位英雄是湖南益陽人,贏得了以色列的最高榮譽。他的名字被鐫刻在耶路撒冷義人園的榮譽牆上。猶太人沒有忘記他們的中國朋友,沒有忘記那些在六百萬猶太人在歐洲慘遭殺戮的歲月里幫助過他們的人。

一位上海的以色列朋友介紹我認識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副總編阮光頁教授。阮教授決定出版《以色列人》的中文版時,我十分欣喜。我希望本書能夠向世人更多地揭示形色各異的以色列人,他們如何創建了一個高科技與生化技術的強國,同時又與歷史源頭保持持久的聯系。現代的以色列國,是綿延生息四千多年的猶太生命在聖地的復興。

中國人和以色列人都有歷時兩千年的著名城牆,都有嶄新的摩天大樓。古老而年輕的兩個國家,都為古老傳統的傳承以及高速的網絡而驕傲。以色列在1948年成為一個現代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是1949年。今天,兩個曾經貧窮的國家都發展成充滿活力的社會。兩國都快速地現代化,有著共同的利益——兩國經濟互補。

自1992年1月以中建交以來,兩國的貿易迅速增長。中國是對以色列的第二大出口國。兩國存在著廣泛的科學和安全合作。以色列在各個專門領域向中國提供創新的信息技術、生化與納米技術、醫療設備、太陽能、機器人、建築、高新農業與灌溉技術、針對水資源短缺的水資源管理與海水淡化技術。水果蔬菜的新品種培育和果蔬鮮魚保鮮技術的雙邊項目也在開展。以色列在中國建立了幾家重要的示範農場和培訓中心。專家學者、商務人士以及旅游者的相互往來日益增多。中國和以色列有十個城市結成姊妹城市,如北京與特拉維夫,上海與海法。

以色列和中國朋友常常向我指出兩國人民的相似之處︰與傳統和歷史的緊密聯系,注重教育和家庭,進取精神,熱衷美食。以色列國土狹小,只有七百二十萬人,卻可以看到中國飯館(大部分不提供豬肉食品)。

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常登上世界新聞,但是沒有接觸過中國人或者沒有到過中國的人,常常對中國文化的多樣性抱有錯誤的認識。盡管以色列只佔世界人口的干分之一,卻被國際新聞媒體競相頭版報道,不過很少有人了解以色列形形色色的擾太人和阿拉伯人。從教室到操場,從會議室到戰場,以色列人生活在這片現代與古老錯綜交織的土地上,我希望中國讀者能發現她的獨特魅力。我希望本書會在兩國之間建立相互的尊重與理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