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的文學

向死而生的文學
定價:171
NT $ 149
 

內容簡介

書是作者近年評論文章的匯集,這些文章對當前中國文學創作中出現的新的變動給予直面的闡釋,同時尋求新的理論解決方案,例如從德里達的解構主義那里尋求理論資源,這些文章發表后都曾引起過一定的反響。自從80年代后期以來,文學的那種整體性機制趨於解體,多元性的價值觀和文學表現方式進入中國文學領域,但現代性的整體性依然以美學的形式起着習慣的作用,作家下意識地囿於其中,卻又想突破,但這樣的突破之路顯得異常困難。?

進入21世紀,中國當代文學面臨着圖像與聲音霸權的沖擊,同時又要面對市場和消費主義的規馴,不少人對中國當代文學持悲觀失望的態度,種種論調,如「文學死了」之類的論調也甚囂塵上。種種跡象表明當代中國文學處於絕境之中,但這並不是我們丟棄文學理想的理由,恰恰更需要我們去面對,去拓路。這就是海德格爾和德里達所說的「向死而生」的態度,這就是今天的文學意識到責任和方向,身處絕境,也就是回到自己最純粹的頑強的本位的時刻;文學在今天就是在「向死而生」中才能生存,才能拓路。?
  
本書觀點新穎,思想敏銳,文筆舒暢,對於廣大讀者了解當下中國文學的最新狀況和症結性問題,都可起到啟迪和激發的作用。


陳曉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過知青經歷,1978年春上大學(77級),后讀研究生(1983年),期間從事過教學和研究職業。1987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獲博士學位,並留院工作十多年。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等職。2003年起調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先鋒派文學和后現代文化理論等。
 

目錄

第一輯 整體性的破解
在歷史解體中逃逸並超越
隱形的后革命策略
小敘事、新倫理與女性寫作
當代小說的審美變異性
鄉土敘事的終結和開啟——賈平凹的《秦腔》預示的美學意義
載不動許多「鄉愁」——當代「鄉土文學」漫論
整體性的破解與審美的脫身——論當代小說的敘事就異趨向
第二輯 向死而生的面向
文學性:令人困擾的幽靈
被劫持的文學性——德里達關於「殘酷」美學的論述
動物的目光與死亡的饋贈——德里達后期的倫理學思想論略
通過記憶和文本的幽靈存活——德里達與中國
生態主義:穿不過現代性現場
遺忘下召回:現代文學傳統與當代作家
向死而生的當代文學
后記
 

去年春天,在醞釀這套學院文學批評叢書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在今天這樣比較復雜的文化、文學語境中,談論和思考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界定這種文學活動的學術品質,梳理出它的發展脈絡,或者說給今天的文學批評命名,實際上已經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當代文學的話語方式、話語背景和學術空間都獲得了非常大的拓展,文學批評所顯現出來的影響力,它在當代文學學科的意義和學術價值已世所共睹。文學批評持續着它整體活躍的態勢。但是,近些年,那些「批評缺席」、「批評有無存在的必要性」的質疑、詰責之聲仍時而響起。當代文學批評遭遇到市場經濟的沖擊,似乎陷入到失語和能指匱乏的困頓之中,很大一部分批評空間正悄然被諸多媒體所占領。文學批評的責任與承載力究竟是什麼?文學批評應有什麼樣的形態、格局和秩序?批評的倫理和能力、批評的學術化、批評家的身份等問題,都開始困擾我們這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

回望這些年來的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的確是有太多的文學與非文學的因素,特別是種種體制內的評價機制,都很嚴正地考驗着我們的批評品格。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的「思想家淡出,學問家凸顯」的學術背景下,批評的「學院化」取向愈益突出,也給當代文學批評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在這樣的學術風尚中,雖然學院知識生產的先天優勢被充分地彰顯出來,知識、學問譜系化,精確、嚴謹的學術生長態勢確實得到強化,但是,另一個令人堪憂的、窒息學術生命力的因素同時也被極大地擴張,大量的被稱之為「正確的廢話」的所謂研究論文開始大量涌現。而這種形態的最終結果,可能就是學術研究的新模式化的產生和僵化,進而導致批評的學術活力和思想力量的真正喪失,這與學院批評所應具有的「有學術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學術」的境界完全是南轅北轍。而對於批評來說,面對鮮活的文學現場,置身於「學院語境」中的學者型的學院批評家,若想擺脫掉可能有的身份危機和學科禁忌,就不得不重新考慮文學批評的命運和使命。因為,無論是理論還是批評,在任何時候,都已經不是單純的智力活動,而是一種有意昧的文化思考、道德考量和學術底蘊的豐盈與否。批評究竟應該有什麼樣的擔當,今天的文學批評對學科話語的成熟,對文學史寫作及其文學生態應該有怎樣的貢獻,就成為擺在學院批評家面前的重要課題。

現在,我們欣喜地看到,位列這套「文庫」的二十位學院批評家,正以他們文學批評寫作的實績、卓著的影響力,捍衛着批評的權威性和文學的尊嚴。這個批評家群體,憑借他們特有的活力、穩健和能動性,正形成一個新的批評風范和批評秩序。這種批評以或厚實或靈動的話語魅力、清醒的判斷力,以及理論的熱情、能動的解讀和闡釋,充分地顯示了當代文學批評的一個不俗的高度。我們體會到,在這里,批評確實是一個抵達心靈的創作性活動,是有靈魂重量的精神言表。活力與激情,學理與思想,深邃與輕盈,宏闊與精致,都充溢在他們文字的字里行間。還有,批評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對時代和文學發問的能力,理論背景和批評立場,也都在他們執著而堅定的批評活動中盡顯無遺。他們對我們時代文學的審美判斷、話語方式,批評秩序的重新建構,已經在整體上開始改變當代文學批評的語境和「隋境」。不誇張地說,學院精神的純粹和魅力,在當代文學批評的空間維度里獲得深刻的錘煉和彰顯。

可以說,《學院批評文庫》幾乎囊括了近十年來學院批評的中堅力量,是對學院批評的一次全面檢閱。他們以銳利的學術眼光闡釋當代文學,自主地參與到當代文學經典化的過程當中,大大豐富了當代文學的精神內涵。也正是他們各自獨立的思想品格和理論風采,才使學院批評變得堅實而有聲有色。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感到,文學批評在今天所面臨的深刻的挑戰和許多待解的問題。近年來,我們總是在不斷地強調和思索當代文學寫作的「原創性」問題,那麼,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的「原創性」是什麼呢?我們總是渴望和期待文學創作給我們增加更大的內心含量,我們需要認真反思反省,當代文學批證是否向人們敞開了心扉,演繹本色的靈魂之舞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