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根際和產量生理研究

作物根際和產量生理研究
定價:456
NT $ 397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們20年來承擔國家科技攻關、中國科學院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黑龍江省傑出青年基金、哈爾濱市重點項目、歸國留學基金的研究結果,並匯以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有關文獻撰寫而成。全書圍繞作物產量這一主題,兼顧產量與品質的關系,主要內容包括高產品種的根系根際特性、源一庫關系及其對產量的影響、作物產量與品質形成過程、干物質積累分配和氮素運轉、產量品質形成的生理調節、光富集的產量效應、有益微生物資源的挖掘、水肥耦合與產量、作物群體產量生理及作物高產新理論等,比較詳細地分析了限制作物高產、超高產的因素,闡述了挖掘作物潛在產量的生理生態途徑,論述了作物高產新理論生產生態學、碳氮互作理論、最大因子定律的內涵、證據及其相應內容。有關章節滲入了分子生物學理論在作物產量形成中的最新成果,各章節都提出了今后應該探討的問題,可作為從事農業科學、植物科學和應用生態學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的參考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世界糧食生產與需求
 第二節 世界人口與人類營養
 第三節 作物的產量及其潛力
 第四節 根系和產量生理的研究歷史及范疇
第二章 根系和根際及其研究方法
 第一節 根 系
 第二節 影響根系生長的因素
 第三節 根系分泌物
 第四節 根 際
 第五節 根系與根際微生物研究方法
第三章 不同產量類型大豆根系研究
 第一節 不同產量類型大豆根系空間分布特征
 第二節 大豆根系生長動態及與地上部的關系
 第三節 根系與地上部生長的相關關系分析
 第四節 磷對大豆根系形態的影響
 第五節 水磷互作對大豆根系的調節及對產量的影響
第四章 大豆根際研究
 第一節 不同氮肥對大豆根際微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 不同產量類型大豆根際養分分布及吸收特征
 第三節 低磷脅迫對大豆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影響
 第四節 不同基因型大豆生殖生長期根際微生物群落結構
第五章 作物根際有益微生物資源研究
 第一節 生防細菌產生的拮抗物質及其應用
 第二節 溶磷菌及其應用
 第三節 大豆根際生防細菌研究
 第四節 大豆根際溶磷菌研究
第六章 源—庫關系及其對產量的影響
 第一節 作物的源庫系統
 第二節 作物光合產物的呼吸和運轉
 第三節 源庫改變對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第七章 產量與品質形成
 第一節 春小麥子粒灌漿過程中淀粉和蛋白質積累規律
 第二節 大豆子粒蛋白質與脂肪積累規律
 第三節 春小麥子粒灌漿過程中蛋白質各種組分積累規律
第八章 干物質積累分配和氮素同化轉運
 第一節 小麥干物質積累分配和氮素同化轉運
 第二節 大豆不同基因型氮素積累運轉
 第三節 特用玉米的氮素積累與利用率
 第四節 大豆結瘤固氮的分子生理
 第五節 調控措施與小麥產量、蛋白質含量及加工品質的關系
第九章 產量品質形成的生理調節
 第一節 高產品種的生育特性
 第二節 Rubisco、PEPC和葉綠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
 第三節 產量與品質形成的內源激素調節
第四節 光合特性、酶活性與產量及蛋白質含量
 第十章 光富集的大豆產量效應
 第一節 群體光照與大豆干物質分配、產量及品質
 第二節 光富集、遮蔭與大豆產量構成因素空間分布特征
 第三節 光富集與大豆有效莢數、粒重的節位/粒位效應
 第四節 光富集、遮蔭與大豆子粒生長特征
第十一章 水肥耦合與作物產量
 第一節 水肥耦合基本原理
 第二節 水肥耦合的生理效應
 第三節 水肥耦合對作物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第四節 水肥耦合技術應用
第十二章 作物群體生理與產量
 第一節 作物群體結構
 第二節 作物群體結構與光合生理特性
 第三節 作物群體冠層的微環境特征
 第四節 作物高產群體結構及其特征
 第五節 栽培措施對作物群體結構及其生理特征的影響
 第六節 作物復合群體結構與生理特征
 第七節 行距對大豆競爭有限資源的影響
第十三章 作物有效營養面積理論
 第一節 作物有效營養面積的概念
 第二節 作物有效營養面積的研究方法及相關研究
 第三節 不同作物有效營養面積研究
第十四章 作物持續高產的途徑
 第一節 提高產量的戰略途徑
 第二節 精准農業
 第三節 生產生態學
 第四節 報酬遞減律:極限的謬誤
 第五節 作物產量的最小和最大定律
 第六節 農業持續發展技術措施及其應用
參考文獻
編后語
 

作物根際、根系和產量生理的研究發展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解析根際環境、根系形態和作物產量形成的生理過程,有效利用土壤資源和提高作物產量仍是農學、植物營養學領域研究的議題。

《作物根際和產量生理研究》一書,主要以著作者在該領域近20年的研究積累及國內外公開發表的論文為基礎,引用了國內外相關研究論文,分為十四章撰寫而成。該部書並非論文的簡單疊加,而是經過十六人寫作團隊將已有成果系統化、再創作的結晶。每章都由三個作者共同完成,體現了該研究、寫作團隊的集體智慧和合作精神。

作物根際及其生態環境的研究,歷來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該書利用四個章節就根系與根際的研究方法、根際微環境、根系特性及其根際有益微生物方面取得的進展,重點以大豆為例進行了敘述。第六章分析了源庫關系及其對小麥、玉米、大豆產量的影響,第七、八章詳細闡述了大豆、小麥產量與品質內含物形成過程,干物質積累分配和氮素同化運轉,第九章則深入分析解釋了參與產量品質形成的關鍵生理因素,為進一步開展作物個體產量生理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第十章詳細報道了環境生態因子光照富集對大豆的產量效應,這是以往相關專著很少涉及的方向領域。第十一章基於田間條件下的長期水肥耦合設施,解析了水肥互作,量化了不同作物對水肥優化配置響應的差異,提出適合作物高效生產的水肥調控策略。第十二章則從群體角度出發,詳細解析了地下部根系時空分布與地上部冠層建成的動態關系,描述了冠層結構一微環境一光合生理的相互作用。第十三章提出了作物有效營養面積新概念,盡管尚不完善,但是作物高產領域研究思路上的新探索和新發展。最后一章引進的最大產量定律和生產生態學概念很有創意,對實現高產優質高效持續農業發展,有重要指導意義。

該書整個章節層次合理,由器官、個體到群體,最后提出作物高產的理論與途徑,集知識性、系統性、新穎性於一體,對從事農學、環境科學的科研人員、在校高年級大學生、研究生從事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對農業管理、技術推廣部門及直接從事農業一線生產的各類技術人員亦同樣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