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時代的世界文學與中國︰“當代世界文學與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全球化時代的世界文學與中國︰“當代世界文學與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定價:336
NT $ 292
  • 作者:張健/主/編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84054
  • ISBN13:9787500484059
  • 裝訂:平裝 / 45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的發展正在牽動世界的目光,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也正在日益融入全球化的新語境。隨著中國經濟力量的崛起,中華文化在世界所佔據的分量也與日俱增。這給中國的文學、和作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如何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去學習其他民族的文學,如何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去堅持和發展本民族文學中的優秀傳統,成為中國的作家和學人都必須要深刻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在本書中,來自美國和世界各地,以及來自國內創作界、文學批評界、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界的作家和學者們,圍繞中國當代文學與世界、世界當代文學與中國這樣一種雙向影響關系的課題,展開了富有成效的交流和討論,發表了精彩獨到的觀點。
 

目錄



影響的焦慮
茂長的大陸——對美國文學的遙感
藝術家的高貴與良知
營造鮮明的雷鬼情調︰《乘巴士去巴比倫》
寫一首中文詩,使其歌唱——創意的翻譯空間
美國中心地帶的種族和救贖
當代世界文學語境下的中國詩人寫作
談中國詩歌的韻味,兼及做人
題目是“待定”——在北京師範大學“當代世界文學與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演講
小說的準文本
中國當下的精神疑難
作家身份、普世價值與喇叭褲——在北京師範大學的演講
中國當代詩歌︰從“全球化”說開去
美國文學研究、知識全球化及其交流機制
走出車庫,走進書店︰搖滾樂與當代世界小說
世界文學的今天與明天
“世界文學”與翻譯
世界文學與第三世界文學的再反思
世界文學有多少美國成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試論國際文學關系研究的地位與作用
文學研究與宗教研究的“比較”意識和“對話”精神
學術處境與範式重構——淺議中國比較文學的身份認同與問題意識
從比較文學學科發展史看文化軟實力較量
歌德的遺囑︰關于世界文學
當代中國文學怎樣能具有世界性
世界格局與中國近三十年文學
語言的重要性,或母語與世界文學的關系
進入壯年時期的中國文學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化交匯處的文學——兼論當代中國文學
“當代性”和“經典性”如何結穴
面向世界︰中國當代文學還缺少什麼
第三世界與中國當代文學
全球化與20世紀中國文論話語轉型
都市文化與中國文學的現代性蛻變
現代性邏輯與文學性危機
亨利‧詹姆斯與世界文學的主題
兩千年瑪雅文學史︰從瑪雅象形文時代到羅馬字母時代
一個奇卡諾人在中國
“萬物皆音”︰禪、(日文“禪”)與美國忘失法詩學
文學翻譯的三個悖論︰關于中文詩歌翻譯的形式問題
奪胎換骨︰翻譯“余響”
尋找上帝的人性——當代歐美耶穌小說
為有源頭活水來——當代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三十年
穆木天與象征主義
《世界文學》與中國的外國文學翻譯
學術期刊與世界文學的研究和交流
民族文學的現代化即為“國民文學”——試論“國民文學”的形成與提倡
三十年來世界文學譯介與《譯林》
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文學批評與現代警察疑案作品——論裘小龍的偵探小說
平民藝術家,或卓越的故事講述者——關于余華《兄弟》的一些思考
從田漢到吳文光︰獨立電影人走向民間的自我書寫
如何使中國當代文學走得更遠︰一個加拿大華裔學者的體驗
開幕式致辭
開幕式致辭
開幕式致辭
閉幕式致辭
閉幕式致辭
編後記
 

如果對經濟和科技來說,全球化意味著規範化和一體化;那麼,對文化的發展來說,全球化確是意味著自由多元的各民族文化或不同地區的文化在全球範圍內互相欣賞和全球共生。換句話說,也就是“文化多元共生的全球化”是21世紀精神生活的重要核心。特別是在此“經濟增長萬能”和“個人絕對自由”受到質疑,人們要求重新定義人類狀況,重新考慮人類的生存意義和生存方式,鑄造新的精神世界之時。

世界文學無疑是“全球文化多元共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與美國學術雜志《當代世界文學》(world Litera-ture Today)共同主辦的“當代世界文學與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美國、德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60多位作家、批評家、學者、世界文學期刊主編共聚一堂,正如美國作家詹姆斯‧拉根所說,這是一次具有真正民主性的全球文學對話,反映出全球藝術交流背景下整整一代作家特有的想象力及深邃的全球眼光。他以此呼吁藝術家重建以熱情和悲憫為基礎的高貴良知,恢復人們對文學的信心,得到與會者的熱情回應。這次大會顯然是21世紀的一大創舉,必將作為當代世界文學的重大盛事載入人類精神生活發展的史冊。

什麼是世界文學?在中國當前的教育體制中,世界文學和比較文學是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從屬于中國語言文學系的行政管轄,共同擔負講解外國文學(包括東方文學),並從中國文學的傳統與現狀出發,雙向闡釋與評析外國文學的任務。除此之外,高等學校還有講授英、法、日、俄、西班牙等不同國別語言文學的外國語學院,北京大學則還有包括阿拉伯、印地、波斯、朝鮮、蒙古、越南等11個語種的東方語言學院。我們的信念是兩種文化相遇的過程不是一個“說服”、“同化”或“混一”(成為合金)的過程,更不是“征服”或“吞並”的過程,而是在不同環境中,通過“生成性對話”,互識、互證、互補,轉化為新物的過程。這種過程首先奠基于某種文化確實感到他種文化能使自己受益(包括認知和審美),其結果也不是“趨同”,而是各自提升,在新的基礎上產生新質和新的差異,有如兩個圓在某一點相切,然後各自沿著自己的軌道再發展,形成有別于原來的自己,也不同于“他者”的新的圓。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認為︰在古一今文學的時間軸和中一外文學的空間軸形成的坐標上,其中的任一點,與一個閱讀主體相聯結,就是世界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一個人能掌握全部世界文學,也沒有一個人能稱為是“世界文學專家”。比較文學與此不同,它是一種跨文化與跨學科的文學研究。事實上,討論世界文學離不開討論者本身的文化脈絡,因為歷史的每一時刻都從某一主體出發,沉澱著過去,應對著現在,創造著未來。從主體間性到文學間性到文化間性到語言間性的研究就是比較文學的核心。

《當代世界文學》雜志社社長戴維斯-昂第亞諾教授在本次會議上強調國外關注中國文學的模式目前已經發生轉型,“即從帶有批判性的遙遠的學術視角變成了一種參與和合作的視角。也就是說,為了達到互相理解這一目標,我們用創造性的學術合作代替了曾經的那種對中國文學嚴厲的學術審視”。我想這一轉型不只是發生在國外人士對中國文學的關注上,同時也發生在中國學人對外國文學的關注上。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文學研究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互識、互證、互補、雙向闡釋普遍代替了過去的單向吸收、借鑒、批判、仿制,這不僅是在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的學科範圍內,而且正在遍及于中國古典文學、現代文學、文學理論以及外國國別文學研究的各個領域。當然,在這個轉型的熱潮中,還有許多未曾解決的理論問題和不斷涌現的新問題︰除我們長期討論的“普適性和差異性的關系”,“堅守傳統文化與接受外來影響的關系”,“自我與他者的關系”等傳統問題外,還有強勢文化對新獨立文化的“挪用”以及後者終于從精神的殖民中得到徹底解放的問題,勾勒跨文化、跨時空邊界的書寫史和閱讀史的問題,以及中國和世界正在經歷的印刷文本化的移位和媒體意象文化的興起,及其兩者交織互構的動態關系問題等。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