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敘述了一個20歲的女青年與男友在蘇黎世一座卡夫卡城堡式的公寓樓里的同居生活,在那封閉的九個月里,女主人公在被動的生活中尋找自我,在尋找自我中理解生活。小說以戲仿偵探的方式講述了女主人公與鄰里阿格娜絲的曖昧關系以及與其相關的一樁離奇凶殺案。


莫妮卡‧施維特1974年生于瑞士蘇黎世,現為德國漢堡大劇院演員、作家。施維特1997年畢業于奧地利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藝術大學後曾在蘇黎世話劇院、法蘭克福話劇院及奧地利格拉茨話劇院擔任演員。2005年發表短篇小說集《假如在鱷魚邊上飄雪》,2006年獲得羅伯特‧瓦爾澤文學獎,2008年她的劇作《仙後座》在漢堡大劇院首演,同年發表長篇小說《耳朵沒有眼瞼》。
 

今年春天上海世博會開幕期間以及在今後的幾年里,瑞士文化基金會(Pro Helvetia)精選的瑞士當代優秀德語作家的文學作品將陸續在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這個文化交流項目在瑞士文化基金會安‧薩爾維斯貝格(A.salvisberg)女士和柏林文學研究會(LCB)烏‧雅內茨基(U.Janetzki)博士的倡導和支持下得以實施,中國讀者將會在這個當代文學系列中充分感受今天瑞士德語文學中所蘊含的鮮活的文化記憶,體驗當代歐洲社會生活的多稜面折射,感悟世界各地同時代人的情感和命運。

說到瑞士的德語文學,我們很快就會想起在蘇黎世家喻戶曉的高特弗里特‧凱勒,想到他的(《綠衣亨利》和《馬丁‧薩蘭德》。凱勒在他的小說中,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向世界展現了位于阿爾卑斯山中心地帶這個小小的國家,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時期的社會歷史畫卷,描述了個體在社會形態變異中的歷程。凱勒19世紀就已經為瑞士德語文學奠定了在整個德語文學中的重要地位。

20世紀的瑞士德語文學群星燦爛。他們中間不僅涌現出了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施皮德勒、黑塞那樣的經世作家,也蘊藏著像羅伯特‧瓦爾澤那樣鮮為人知、卻又充滿神秘和狡詭的現代主義文學家。著名的文學雙子座迪倫馬特和弗里施更是為瑞士德語文學增添了絢麗的色彩。這些作家在中國都有廣泛的譯介,深受中國的外國文學愛好者的喜愛。然而,我在這里使用的“瑞士德語文學”概念卻蘊含著某種悖論,因為這個概念本身說明了瑞士德語文學在存在中的不存在,或者說是在不存在中的存在。

我們若用羅伯特‧瓦爾澤語調來說,假如有一種文學叫做瑞士德語文學,那麼它就像這個國家一樣,渺小得幾乎就像片片飄逸的雪花,然而正是這片片雪花所含有的巨大力量,染白了雄偉的阿爾卑斯山脈。對于任何一個瑞士人來說,地球面積的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二都是國外,因此毫不奇怪,20世紀以來的瑞士德語作家幾乎都必須融入整個德語地區,或者融入整個世界。洛桑的文學理論家彼得‧馮‧馬特曾經說過,瑞士德語文學是一種語言區域文化相互作用下的某種效應,瑞士籍的德語作家若要成功,那麼他們必須在其他的德語國家得到認同,在那里摘取文學的桂冠。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