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崇拜

中國自然崇拜
定價:174
NT $ 151
  • 作者:何星亮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14049597
  • ISBN13:9787214049599
  • 裝訂:416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各民族的自然崇拜是延續時間最長、覆蓋面最廣的宗教信仰之一。它始自遠古時代,至今仍在許多民族中存在。它曾對古代中國的哲學、政治、軍事、經濟、衣食住行、文學藝術等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書根據豐富的考古學、歷史學、文字學和民族學調查資料,運用時空分析法,一方面從空間的角度探討中國各民族的自然神觀念、形象、名稱、祭祀場所、祭祀儀式、禁忌和神話等類型與結構,另一方面從時間的角度分析自然神觀念、形象、名稱、祭祀場所、祭祀儀式、禁忌和神話的歷史變遷。既有橫向探析,又有縱向溯源,古今印證,中外比較,從而較全面地展現了中國各民族自然崇拜的空間和時間。
 

目錄

引論 文化的時空與自然崇拜研究
一 自然神與自然崇拜
(一)自然崇拜
(二)自然神與自然精靈
(三)自然崇拜與圖騰崇拜
(四)自然崇拜文化體系
二 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的特點
(一)源遠流長
(二)古風今存
(三)保留原始的自然精靈觀念
(四)一神多職
(五)自然神形象各異
(六)祭祀場所不一
(七)儀式多樣
三 天神與天崇拜
(一)天神觀念的形成與發展
(二)天神名稱
(三)天神形象
(四)祭天場所
(五)祭天儀式
四 土地神與土地崇拜
(一)土地神觀念
(二)土地神形象
(三)祭所
(四)儀式
五 日月神與日月崇拜
(一)日神觀念
(二)日神形象
(三)日與鳥
(四)拜日場所
(五)崇日儀式
(六)月神觀念
(七)月與蟾兔、嫦娥
(八)拜月場所
(九)拜月儀式
(十)日月神的性別
(十一)日月食迷信及其儀式
(十二)射日月神話
六 星神與星崇拜
(一)星神觀念
(二)星神形象
(三)祭星儀式
七 雷神與雷崇拜
(一)雷神觀念的形成與發展
(二)雷神形象
(三)祭雷儀式
(四)禁忌與迷信
八 雨神與雨崇拜
(一)雨神觀念
(二)雨神形象
(三)祈雨儀式
(四)止雨儀式
九 虹神、雲神、風神及其崇拜
(一)虹神與虹崇拜
(二)雲神與雲崇拜
(三)風神與風崇拜
十 山神與山崇拜
(一)山神觀念的形成及其類型
(二)山神形象
(三)祭山儀式
十一 石神與石崇拜
(一)石神觀念的形成及其類型
(二)石神形象
(三)崇石儀式
十二 火神與火崇拜
(一)火神觀念的形成及其類型
(二)火神形象及其性別
(三)祭祀儀式
(四)禁忌
結語 自然崇拜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附錄 端午禮俗與太陽崇拜
引言
(一)關於端午節的起源的各種觀點
(二)端午與夏至
(三)冬夏至祭祀習俗與古代中國人的思維結構
(四)端午日期與古代中國人的思維結構
(五)端午習俗與古代中國人的思維結構
(六)端午傳說與古代中國人的思維結構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本書成稿於1991年,1992年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1995年重印了一次。2006年夏,江蘇人民出版社副總編劉衛到北京,並光臨寒舍,希望能將拙著在江蘇再版。本書雖然寫成於16年前,但資抖攘豐富,研究和分析模式也與眾不同,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尤其是近幾年再次掀起文化熱,社會各界十分關注本土文化和民間信仰,於是略作修改,付梓再版。由於工作繁忙,無法抽出時間作較大的修改,深以為憾。

自然崇拜是世界各民族歷史上普遍存在的信仰形式,包括天、地、日、月、星、雷、雨、虹、風、雲、山、石、水、火等多種崇拜形式。由於民族和環境的不同,各民族的自然崇拜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在近現代保留原始狀態的民族中,由於沒有歷史文字記載,沒有文獻資料,因此,研究這些民族的自然崇拜,大多是從空閬的角度研究其功能、結構和象征意義,或探討其與共他宗教的相互關系。

中國各民族的自然崇拜是延續時閬最長、覆蓋面最廣的宗教信仰之一。它始自遠古時代,至今仍在許多民族中存在。在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中,發現有許多自然崇拜的遺跡。在商代甲骨文中,有不少關於自然崇拜的記述。它曾對古代中國的哲學、豉冶、軍事、經濟、衣食住行、文學藝術等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書根據豐富的考古學、歷史學、文字學和民族學調查資料,運用時空分析法,一方面從空閭的角度探討中國各民族的自然神觀念、形象、名稱、祭祀場所、祭祀儀翼、禁忌和神話等類型與結構,另一方面從時間的角度分析自然神觀念、形象、名稱、祭祀場所、祭祀儀式、禁忌和神話的歷史變遷。既有橫向探析,又有縱向溯源,古今印證,中外比較,從而較全面地展現了中國各民族自然崇拜的空間和時間。

書末增加一篇附錄《端午禮俗與太陽崇拜》,該文寫於20O6年12月,原名為《從端午禮俗和傳說看古代中國人的思維結構》,為參加在韓國首爾舉辦的「東亞文化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國際學術研討會而作,旨在說明中國的端午節源遠流長。今年6月16日,應圄家圖書館約請,在國家玉書館報告廳作了學術報告。端午節歷來被認為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端午節與夏至密切相關,在使用太陽歷的時代,端午與夏至為同一天。而夏至與冬至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氣,它與太陽的逅行密切相關。基督教的聖誕節在冬至后三天,不少西方著名學者都論證它原是察祀太陽神的節日。在傳統社會,冬夏至都必須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元旦與冬至相關聯,而端午則與夏至相關聯,都與太陽密切相關。詐多民族都把夏至當作夏天的新年。該文從夏至日長夜短、冬至日短夜長這一對對立結構出發,分析冬至與夏至、端午祭祀習俗不同的原因,說明其目的都是相同的,即為了祈求太陽均衡和諧地運轉。古代中國人不僅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且也追求自然界內部的和諧。由於端午與太陽崇拜密切相關,所以把它作為附錄,欷請讀者批評指正。

何星亮
2007年7月3日
於北京北苑路拂林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