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是個替死鬼︰別讓一代更比一代累

奧數是個替死鬼︰別讓一代更比一代累
定價:144
NT $ 125
  • 作者:詠鵬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日期:2010-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8034670
  • ISBN13:9787108034670
  • 裝訂:平裝 / 26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作者詠鵬出生在北京清華園——幼兒園一直到研究生畢業都在這座園子里。現在,他是一位“自由教師”——在社會輔導班任教的老師。他教小學生奧數、中學生物理、大學生吉他。作為一個跨學科,跨年級的自由人,詠鵬有更多機會接觸各種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

書中,詠鵬和讀者分享他教課的經歷,向讀者展示他所看到的孩子們課內外的生活,社會與家庭的較量,環境和性格的糾纏。他教過的學生,比和他教齡相同的公辦中小學教師要多得多。因此,當他分析我們的初、中等教育時,就比一般的研究者有更多的調查樣本,而且這些樣本都是生動而近在咫尺的,更真實可信,更反映教育的現實。


詠鵬,生于七十年代的清華土著 從幼兒園至研究生 足不出院接受了二十二年一站式教育服務 經過三年朝九晚五的消磨 本著“若為自由故,什麼都可拋”的精神 決意重新找回漸行漸遠的生活情趣 崇尚淳樸自然,愛好繁多 曾或仍從事的行當包括︰ 編輯、程序員、翻譯、足球裁判等 現主要身份為自由教師 教小學奧數、中學物理 教大學生彈吉他
 

目錄

序言 迷瘴中的一線陽光 田松
自序
引子 魔鬼寒假
第一部分 孩子們這樣活著
面具
一次三小時
小安的留言
我學故我在
服權不服理
二十年的軌跡
第二部分 越發展越疲憊?
欲罷考而不能
智商的拉扯
祝你健康快樂
錢是科學家
壓力在盤升
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
國情與體制
幸福與進取心
教育的使命
第三部分 從熵出發,享受學習
科技,讓成長更艱難
種豆得瓜
老師好
開場白
菠蘿的故事
情緒決定效率
好奇心與想象力
題爛見真知
選擇之禍
思路與計算
我的ˇ形反轉
數字迷局
物理悟理
結束語 煩惱與未來
致謝
 

迷瘴中的一線陽光

在金庸《射雕英雄傳》的最後一頁,郭靖問成吉思汗︰人死之後,葬在地下,佔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馬鞭打個圈兒,道︰那也不過這般大小。郭靖道︰是啊,那你殺這麼多人,流這麼多血,佔了這麼多國土,到頭來又有何用?

郭靖一下子問到了人生的終極問題。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拼命掙錢,買房買車、電腦升級、手機換代,都是為了什麼?我听到很多這樣的故事,一個有志青年忙忙碌碌,奮斗半生,終于房子有了,車有了,後半生的保障也有了,想要停下來,享受生活,卻已經體力衰竭,油盡燈枯了。

幾年以前,曾有朋友催我寫一篇文章︰我們為什麼不快樂?她覺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不快樂了。我說,因為我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因為我們失去了生活的意義;于是我們把錢當作了方向,當作了意義。

不單每一個個人,整個社會,整個民族也失去了方向,失去了理想。于是把GDP作為終極目標,砍林築壩,挖山填湖,以舉國之人力物力,謀求數字的提高。

起初,賺錢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在終日的奔波中,我們反而失去了生活本身。GDP在不斷攀升,社會壓力也越來越大,社會矛盾日益緊張。我們有了更多的物質,但是並沒有進入更好的社會。

看著我六年級的女兒,我常常想,她們有手機、有網絡游戲的童年,真的就比我的童年更加幸福嗎?

詠鵬這部書是談教育的,也是談人生的。

詠鵬是一位自由教師,從幼兒園到研究生,沒有離開過清華園。在世俗世界的軌道上,一個清華碩士應該有很好的前景,不過詠鵬卻離開了體制,也放棄了白領的職位,享受起閑散的生活來。他只是在離家不遠的教學培訓機構,教一教小學奧數、中學物理。雖然無房無車,但生活清靜,並且富于閑暇,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教書,對他而已,也不僅僅是謀生手段,而是從中獲得了豐富的樂趣。于是有了這本書。

中小學教育的重要性是怎麼說也不過分的。在我看來,中小學教育相當于對一個民族的大腦進行格式化,安裝缺省配置,並預裝基本內容。我們的基本知識、基本思維方式、基本審美情趣、基本價值觀和基本意識形態,都是在中小學階段被我們的老師和學校灌輸到大腦中去的。

但是,中小學教育又不僅僅是中小學教育的問題,它只是社會問題文明問題的必然結果。

直到今天,中國知識分子仍然生活在鴉片戰爭的陰影之下,“落後就要挨打”的符咒貼在整個民族的後背上;所以我們要趕超,我們要競爭。我們跟在西方後面跑得太久了。我們努力做一個好選手,一心期待著西方裁判發放的獎牌。我們沒有了作為一個民族的自己的理想,我們輕易地把自己民族的傳統從中小學課本中刪去;我們沒有了自己對文明的理解,也沒有屬于自己的方向,我們只是跟在人家的後面跑;于是我們把一切都變成了體育,按照人家的規則,玩人家的游戲,最後為了獲得人家的獎牌而歡呼,而竊喜。教育也變成了體育,所謂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就是把學校按照體育隊模式訓練,參加各種排名,自欺欺人地與人家比論文發表數量,比SCI,比博士產出量。一個民族幾代學生,把最多的時間花在了英語上;大家感到的自豪的是,在北京某大學的會議室用英語討論英美學者提出的問題;所謂與國際接軌,大概是想把北京大學辦成哈佛大學北京分院。我們不再承擔思考人類前途的使命,我們不再承擔為整個民族尋找方向的使命。大學如此,中小學亦然。

我常常激憤地認為,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不是教育,而是犯罪。其罪有三︰摧殘了孩子們的身體;敗壞了孩子們的道德;傷害了孩子們的智力。

很多家長都接受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勸告,學校也常常用這句話作為催促孩子和家長的馬刺。于是,孩子們一進幼兒園,就開始了看不到頭兒的奔跑。學校不是童年的樂園,而是你死我活的角斗場。

現在中小學生之中,睡眠不足已經成了普遍現象。在成長發育階段長期睡眠不足,我們怎麼能指望,我們會有健康的下一代?我相信,很多“心”的問題,其實是 “身”的問題的外化。長期睡眠不足的這一代,到了四十以後,必將大規模地出現早衰的現象,一想到這種前景,我就感到痛心,同時也有種天方夜譚的荒謬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傳道授業解惑,不是把孩子培養成合格的公民,不是讓孩子的潛能得以生長;而是讓孩子們能夠考出更多的分數。題海戰術把知識與孩子個體的生命體驗剝離開來,變成了機械記憶。機械重復的作業佔有了孩子們的大腦和時間,使他們無暇關注社會現實,無暇學習活的知識,所以我相信,如果把現在的作業砍掉三分之二,孩子們會更加聰明。

與此同時,孩子們學會了制度性地說謊。我們中小學作文不是教孩子們怎樣用母語表達自己的生命體驗,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而是怎樣寫出來一個符合高分標準的作文。乃至在高校里,教授們沒有思維的樂趣,所教授所研究的知識與日常生活、與社會生活毫不關聯,似乎也是常態。從中小學教育起,我們的知識就已經只是背誦的對象了。從少時背得高分而不知所背者為何,到當教授時發表SCI論文而不知所論者與世界有何關聯,實在是一脈相承,水到渠成。

最可怕的是,資本的力量侵蝕到每一個角落,學校本身成了一個利益群體,這個群體采用了一套奇怪的考核機制,使一個國家一代一代的孩子深受其害,這些孩子長大之後,自然而然地繼承了這種意識形態,更加自然地模造再下一代。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