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與劍

火與劍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波蘭]顯克微支
  • 譯者:梅汝愷
  •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3-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602003
  • ISBN13:9787806602003
  • 裝訂:精裝 / 81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內容簡介

《火與劍》所描述的波蘭歷史的不幸,堪稱為人類史上極其可哀的民族大悲劇,是國家興亡史上的一幕千古奇冤。《火與劍》所塑造的“碉堡最易從內部攻破”的特洛伊木馬型的赫米爾尼茨基,其多側面的對這類奸雄的刻畫,是很成功的,其認識價值極大,“因為從帝國主義者的眼楮看來,惟有他們是最要緊的奴才,有用的鷹犬,能盡殖民地人民非盡不可的任務。”赫米爾尼茨基藝術形象塑造的獨特性,毋妨可看做為《火與劍》對世界文學的一種綺麗的貢獻。
 

目錄

譯序
主要人物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尾聲
 

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愛國作家顯克微支,是青年魯迅“最喜愛”的兩位域外作家之一。蓋顯氏為文學多面手,其在長篇歷史小說領域的建樹尤為突出。瑞典皇家學院常務秘書魏爾生在授獎典禮上就特別評價了他的系列長篇巨制,言日︰“他的成就顯得既巍峨高大,又浩瀚廣闊。”“他的史詩風格更是達到了藝術上絕對完美的地步。”魏爾生特別指出︰“他那種有著強烈的總體效果和帶有相對獨立性插曲的史詩風格,還由于它那樸素而引人注目的隱喻而別具一格。”魏氏的這種深切腠理的評價,若加之于《火與劍》當然也是確切的。《火與劍》雖為顯克微支創作的系列長篇歷史小說的第一部,然其一經出版,即鋒芒嶄露,被譯成數十種文字,而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有史料證明,早在30年代初,渴欲覓尋救國文學利器的魯迅,即已通過日譯本感應得《火與劍》的“精誠內中,故其文語感動人深”的藝術特質,所以他即向胡風作了推薦,更建議胡風盡快把它譯出,以饗中國讀者,因為魯迅是把它作為“利于國者愛之”的廟堂之寶估價的。無奈忠心體國知無不為的胡風,當時有更亟須的報國之功須他奮斗,如此,《火與劍》的中譯工程就給延宕下來。數十年後,不才有幸,以繼承先賢遺志為任,乃得于極其艱困的“文革”時期,三易其稿,將其譯成。現在奉獻于我國讀者面前的,乃是《火與劍》的第一個中譯本。其筆耕經歷,可謂蓽路襤褸,故其成也,恰也表述出某個中國作家即使“人不堪其憂”然仍能執著于放眼世界矢志于洋為中用的卑微丹誠。皆因《火與劍》是非凡巨著,它實為一切弱國人民能從中汲取教益的警世“忿書”。

成功的文學作品是忠實表現生活的三稜鏡,作為特定的歷史生活,當然和現實生活一樣,也有權進入文學表現領域。但作家描述歷史,僅僅是就歷史言歷史,當然絕不可以歷史之囿規範現世的政治、疆域、民族、國家、人民,這是盡人皆知的文學常識。《火與劍》反映的是極為復雜的歷史時期。單就疆域而言,既包括波蘭本土,亦包括立陶宛、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而作為敵國描述的,既有舉國皆兵的克里木汗,也有大俄羅斯,或日沙俄。歷史發展到18世紀後期,那個曾被世界公認的“比俄國和普魯士更強盛更文明的大國”的波蘭,已被俄普奧三強瓜分滅國了,其既有疆域整個地給分崩離析。到20世紀初,小型的波蘭復國,而到20世紀末,波蘭、立陶宛、烏克蘭、白俄羅斯又各個成為獨立國家,而那個顯赫于史的克里木汗,則早已成為大俄羅斯的一部分,這種歷史的“林無靜樹、川無停流”的變化,乃是世事和人民意志的選擇。對歷史“刻舟求劍”是愚蠢的,但尊重作家描述歷史的“興盡悲來”,正如我們領會王勃的借歷史的“流水落花”而作偉大思索于“識盈虛之有數”,確然又是人們智慧的共識。顯克微支是故國被瓜分後的一遺民,終其生他都是沙俄鐵蹄下的可憐的亡國奴。他所以借《火與劍》描述其偉大波蘭的歷史輝煌和抗擊外侮,其可敬情懷表達的實是作家對英烈國魂的召喚,同時表達的也是作家對佔領者的憎恨和蔑視。

《火與劍》的背景狀況錯綜復雜,為了便于中國讀者更好地認知《火與劍》的主題涵義,因此,我們就有其特別的必要回溯一下那段漫長的歷史時期。約相當于我國晚唐年代,即9世紀初,古斯拉夫民族定居的被特稱為撒瑪爾特的廣大域境,由于北歐諾曼人的入侵統治,曾出現一個相當強盛的大國叫基輔羅斯。這個“由留里克王公堆砌起來的不協調的龐大的早熟的帝國”,由于“分裂的許多封土,在征服者的後裔之間一再進行分割,又被外族的干涉弄得支離破碎”,基輔羅斯大眾的至高權威最後是“在七十個同族王公的角逐中消失了”,依據馬克思的論證,他認為基輔羅斯既是“莫斯科公國(即大俄羅斯)本身奠基的先尊”,同時也是“波蘭、立陶宛”的先尊,在基輔羅斯“這場洪水退去之後”,即11世紀左右,西斯拉夫民族的代表波蘭王國已開始顯露頭角。國王波列斯拉夫擺脫了對德意志皇帝的依附,由羅馬教皇加冕成為正式的波蘭國王。其王國國土即奄有小波蘭、波索拉尼亞、魯日查、摩拉維亞、斯拉伐克等地。而作為大俄羅斯濫觴的莫斯科城,直到1124年才開始興建。《蘇聯簡史》有這樣的證實︰“在編年史中第一次提到莫斯科的,是1147年。”“到1156年時,它的四周才開始圍上木制的城牆。”其地位僅是蘇茨達爾公國的一個普通王公的領地。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