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與中國的社會變遷

“青年”與中國的社會變遷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陳映芳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2308178
  • ISBN13:9787802308176
  • 裝訂:平裝 / 27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作者所著眼的角色概念是聯結社會與個人、用來分析其相互關聯結構的中心概念。而作者用角色概念將這一特質巧妙地引出,在作為角色擔當者的“年輕人”與“社會”之間,設置了“青年”這一角色類別作為中間項.據此設定了由這三項組成相互關系的這樣一種理論框架,並以此作為分析模型。根據這個分析模型,作者可以分析角色的結構化過程。……

對于作者的這樣一些獨創性的著眼點,應該給予高度的評價。

相信作者的這項研究成果將對中國的社會學研究以及歷史學研究貢獻良多,就像它給日本的青年社會學以及中國社會研究做出了令人注目的貢獻那樣。


陳映芳,日本文學博士(社會學專業),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系主任兼任華東師大城市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在國內外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了《在角色與非角色之間——中國的青年文化》(個人專著)、《圖像中的孩子——社會學的分析》(個人專著)、《征地與郊區農村的城市化——上海市的調查》(主撰)、《移民上海——52人的口述實錄》(編著)和《我是這樣考上大學的——70位大學生的自述》(編著)。
 

目錄

序章 清朝末期中國社會中年輕人的狀況
一 引子
二 年輕人的狀況
1.沒有青年階層的社會中的年輕人
2.年輕人對于雙親的依存性
3.家族中的年輕人
4.年輕人團體的缺乏
三 約束年輕人的家庭結構
四 規定年輕人狀況的社會結構
1.教育和選拔制度
2.職業、家族和年輕人
3.政治系統中的家族組織
第一編 “青年”的誕生(從19世紀後半期到1919年)
第一章 青年階層的形成
一 引子
二 青年階層的形成契機︰民族危機與教育改革
1.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與教育系統的改革
2.作為年齡群體的“青年階層”的形成
三 家庭約束功能的弱化
1.學校教育與家族制度的分離
2.家庭形態的維持與年輕人離家的必要性
3.中國的“公私觀”與年輕人的離家
四 “少年”概念的意義
1.社會對學生的期待
2.梁啟超的“少年”
3.作為社會角色的“少年”
4.“少年”論的文化基盤與有效性
第二章 “青年”的確立
一 角色類別︰一個視角
二 “青年”的確立
1.“青年”的形成
2.“青年”的確立條件
三“青年”的角色結構
1.“青年”的結構化
2.從角色模型看“青年”的性格
3.“青年”的局限
第二編 年輕的激進主義者(1920年代至1940年代)
引子 問題意識
一 “五四青年”的分裂與青年知識分子的激進化
二 問題所在
1.有關知識分子激進化的種種解釋
2.觀察問題的視角
第三章 家族主義與年輕的激進主義者
一 從反抗家庭到改造社會
1.青年革命的理由——個人生活史的考察
2.家族主義對于青年的意義
3.從反抗家庭到改造社會
二 家族主義與激進主義
1.家族主義的兩義性
2.價值和倫理意識結構中的家族主義與激進主義
3.青年中的共產主義傾向
第四章 “激進青年”的存在條件
一 角色期待、獎懲與“激進青年”
1.角色期待與獎懲的功能
2.來自社會的支持
二 規範、政治、法律和軍事的多重空間
1.家族
2.學校
3.外國租界的存在︰上海的例子
4.共產黨的根據地和解放區
三 從論爭看年輕的激進主義者的兩難情境
第三編 “革命青年”(1949~1976)
引子 “青年”的社會狀況的變化
1.年輕人與家庭之關系的變化
2.1950年代“青年崇拜”的形成
第五章 “革命青年”的形成機制
一 “青年”的意義演變
1.“青年”角色擔當者的轉換
2.“青年”的深層變化
3.從角色模型看“革命青年”的角色規範
二 青年知識分子的轉向
(一)既有的研究
(二)“青年”的一貫性與青年知識分子的轉向
(三)價值觀的變化與青年知識分子的轉向
(四)“激進青年”存在條件的消失
1.政治空間和社會空間的統一
2.對青年的管理及制約的制度化
三 政治社會化——“革命青年”的培養系統
1.政治教育
2.學校中的組織︰結構與功能
3.培養“革命青年”的社會條件
四 “革命青年”的地位與角色表演
1.“革命青年”的雙重性格的育成
2.圍繞出身問題的矛盾和緊張
3.“年輕人壓制”的再形成與青年地位的下降
4.“革命青年”的角色表演
第四編 “青年”的解體(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
第六章 “青年”的解體
一 “青年問題”及其在後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含義
二 “革命青年”、“現代青年”和“自由青年”
1.“青年”的三個類型
2.年輕人的非“青年”化
三 “青年”解體的機制
1.“青年”的解體
2.“青年”解體的機制
第七章 年輕人與“青年”——代結論
一 關于“青年”
二 關于“青年”的主角
三 學生運動與“青年”
四 “青年”角色與“孩子”角色
參考文獻
 

我們有時候會用氣魄宏大一詞來形容研究者的學術構想,我想,本書正是這樣的一個例子。社會學者中類型各異,假若要拿前人來做比照的話,那麼本書的作者應該是屬于馬克斯‧韋伯這個譜系的研究者了。雖然作者歸根到底關注的是現代社會,但她從迄今為止的人們的蹤跡中去探究這個社會的狀態和結構的成立,這樣一種視點與韋伯曾努力拓展的歷史社會學的構想有相通之處。

對于社會學來說,所謂歷史並不僅僅是史實的堆積,也不是特定的杰出人物的創造物。社會創造人,人創造社會,這是社會學的基本命題,歷史亦同樣如此。歷史是受到時代和社會規定的人們所從事的活動的產物,也是由人與人交織成的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構建起來的組織、團體所經營的結果。如果我們想知道今天的某個社會的狀態以及它的性格,那麼我們可以將迄今為止的人們的活動放到時代和社會與人們的相互的規定性中去,從而使其性格和社會性意義清晰地浮現出來。

盡管社會學曾造就了韋伯這樣的杰出人物,可那以後的很長時期內,一直不見有歷史社會學的真正的展開。不過,近年來隨著法國年鑒學派的抬頭和德國的“社會史”、美國的“新歷史”、英國的“新社會史”等主張的出現,人們對社會史分析的關心漸漸高漲,這些給歷史社會學帶來了希望之光。正如人們所了解的那樣,為了克服細化的、側重于事件史研究的、矮小化了的實證主義的歷史觀,這些學派重視歷史的長期持續性,關注以日常性的維度為核心的歷史深層,在繼承韋伯、迪爾凱姆等前人的遺產的同時,著眼于社會結構,倡導重視集合的心性的“活的歷史學”。

在這樣的問題意識的背景下,人們面對一種不無矛盾的現實︰一方面,人們希望將激烈、復雜地變化著的現代社會放到在社會與人們的相互規定性中建構起來的歷史過程的整體考察中來加以理解;另一方面,被過度專業化、經驗主義化的諸科學卻難以回應這樣一種要求。而本書正是試圖回應這種要求的可喜的成功嘗試。

本書的可圈可點之處應該說不勝枚舉,其中作者在解析中國宏大歷史的過程中著眼于“社會角色”這一概念裝置,這是尤可稱道的卓識。

在社會學中,角色這一概念是指社會中某個族類的人們被認為應該擔當的,或者在現實中被分派去承擔的職責、工作。比如︰我是大學的教授,我就通過大學教授這個角色去與社會發生關系,參與社會,並創造著日本的社會,同時也通過這個角色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及願望;另一方面,社會也通過大學教授這個角色給我們施加各種各樣的影響,有時我自身也不免被社會的巨大齒輪所翻弄;通過這個角色,我會傳達社會抑或組織、團體的意向,或者將其影響傳達給我所接觸的人們;此外,人們對于大學教授這個角色也會寄予各種期待,而我則會努力去響應這些期待。像這樣,“角色”這一概念存在于個人與社會之間,是聯結兩者的概念,也是將人和人聯結到一起的概念。因此,如果能對社會的角色作出分析,那我們就能觀看到由個人與社會創作而成的、在人與人之間展開的人間戲劇。

本書的另一個優異之處是將社會角色概念作為特定的社會族類,將曾經在中國社會中處于特殊地位的“青年”作為一個“角色類別”選出,以此作為分析的中心。

在社會學中,青年概念具有這樣的社會意義︰它是處在特定的歷史、社會和文化背景中的人們把這個社會中處于青年期階段的人們作為一個族類來認識的結果。從社會學中青年概念的這一社會性側面出發,作者提出了以“角色類別”來定義擔負著一個時代所賦予的期待的青年這一社會族類。因此,這個“角色類別”既是擔當這一角色的人們自身必須參照的角色模型,同時也是由社會建構起來的有關特定族類的觀念。

如上所述,作者所著眼的角色概念是聯結社會與個人、用來分析其相互關聯結構的中心概念。而作者用角色概念將這一特質巧妙地引出,在作為角色擔當者的“年輕人”與“社會”之間,作為中間項,設置了“青年”這一角色類別,據此設定了由這三項組成相互關系的這樣一種理論框架,並以此作為分析模型。根據這個分析模型,作者可以分析角色的結構化過程。例如,“青年”這一“角色類別”的社會意義的確定,它是如何形成的;“青年”經過社會化過程而浸透到人們的人格中去︰在特定的場合應該采取什麼樣的行動;在偏離了那種行動時應采取什麼樣的反應等等。除了這個“青年”的角色觀念的形成和結構化以外,還可以進一步了解它的演變、瓦解等一連串社會過程與中國社會的變動的關系。據此,就可能弄明白中國近代以來的社會變遷的一個側面;根據對角色的擔當者,即現實中的年輕人,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與“青年”這一角色類別發生關系的模式的分析,我們還可能了解年輕人對于中國的歷史性變動過程的參與方式。

對于作者的這些獨創性的著眼點,應該給予高度的評價。

我相信,作者的這項研究成果將對中國的社會學研究以及歷史學研究貢獻良多,就像它給日本的青年社會學以及中國社會研究做出了令人注目的貢獻那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