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的觀念︰五篇講座稿

現象學的觀念︰五篇講座稿
定價:60
NT $ 52
 

內容簡介

《現象學的觀念》是胡塞爾第一次系統闡明現象學基本思想的著作。作者認為︰哲學和科學相比;有著自身的研究對象。它因對認識論的反思而產生,因而是一門絕對意義上的關于存在之物的科學。過個絕對的存在之物就是隱藏在變動不居的科學對象之中的“現象”,這種現象就是自我的純意識。要認識它,必須根據絕對存在的意向,先用“先驗的還原法”,將前人留給我們時間接知識和當下獲得的直接知識抽象掉,從而產生了一個個的個別的失天設定(也可以用“意識流’的概念來表示),然後再進行“本質的還原法”,把個別的意識普遍化,從而就認識到絕對的真理。因而現象學是一種心理哲學,是一種認識論,是認識絕對的存農之物——“現象”的哲學。在本書中,作者還討論了認識的結構問題。由于胡塞爾把世界還原為現象、還原為自我存在,這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對後來的存在主義哲學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目錄

編者引論
關于第二版
現象學的觀念(五篇講座稿)
講座的思路
A、現象學考察的第一階段
B、現象學考察的第二階段
C、現象學考察的第三階段
第一講
自然的思維態度與科學
哲學的(反思的)思維態度
自然觀點中的認識反思之矛盾
真正的認識批判的雙重任務
真正的認識批判作為認識的現象學
哲學的新維度;它相對于科學的特有方法
第二講
認識批判的開端︰對所有知識的置疑
根據笛卡爾的懷疑考察獲得絕對確定的基地
絕對被給予性領域
重復和補充;對否定認識批判可能性的論據的反駁
自然認識之謎︰超越
對內在和超越兩個概念的區分
認識批判的第一個問題︰超越的認識的可能性
認識論還原的法則
第三講
認識論還原的實行︰排除一切超越之物
研究課題︰純粹的現象
絕對現象的“客觀有效性”問題
不可能局限于個別的被給予性;現象學的認識作為本質認識
“先天”概念的兩種含義
第四講
通過意向性擴展研究範圍
一般之物的自身被給予性;進行本質分析的哲學方法
對明見性的感覺論的批判;明見性作為自身被給予性
不局限于實項的內在範圍;課題︰所有的自身被給予性
第五講
時間意識的構造
本質把握作為實質的明見被給予性;個別實質和一般意識的構造
範疇的被給予性
符號性的被思維之物本身
研究領域的最廣範圍︰認識中對象性的各種構造方式;認識和認識對象性的相互關系問題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文章的考證性補充
關于文章的構成
關于文章的考證性注釋
人名索引
第一版譯者引言
修訂版譯者後記
 

現象學自始創至今方百年有余。與歷史上的大哲學家們相比,埃德蒙德‧胡塞爾(Edmund Husserl,1859—1938年)還算是年輕的。哲學史家們似乎還在為他的最終定位犯難。胡塞爾在世時,他的妻子便禁不住地要向朋友的圈子詢問:胡塞爾在哲學史上究竟會有一個什麼樣的地位,類似于柏拉圖的,抑或是康德的?而胡塞爾本人在他極少間斷的哲學思考中卻似乎從未關心過這個問題。使他殫精竭慮的更多是大思想家們所提出的問題以及對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因而他思考的常常是這樣的問題︰偉大的天才們曾在這里或那里失敗過,如果不想沉湎于無盡的絕望,我該怎樣做?我該如何重新開始?

正是這種在忘我和獻身的精神中嚴格地直面問題本身的做法,賦予了胡塞爾的現象學以一種特殊的氣質:“面對實事本身”的治學態度和“工作哲學”的操作方法。以後的一大批研究者們之所以會如痴如醉地繼續獻身于它,主要是受這種研究風格和思維方式的吸引。它也被看做是哲學的基本思想或基本態度,即︰不斷地從頭開始,追問最原本的問題,嘗試最直接的回答。他的確可以說是一個類似于蘇格拉底、笛卡爾、康德或尼采的哲學史人物。

胡塞爾的現象學如今已經成為歷史的經典,但由于他的研究所涉及的領域極為廣泛,而且也因為他所給出的意識現象學的研究結果極為豐富,所以當代人仍然在不斷地向他的思想回溯,一再地嘗試從中獲得新的啟示。法國的現象學家保羅‧利科曾形象地告訴北京大學的同行與學生:胡塞爾的思想是一個布滿了腳手架的工地。這個比喻十分傳神,也十分到位:既然是一個工地,也就意味著我們還無法盡覽它的全貌,意味著我們可以對它擁有無盡的想象;既然是一個工地,也就意味著它還有待完成,意味著我們可以對它進行自己的續建、添加乃至修正。

這也正是胡塞爾思想的魅力所在:他在《邏輯研究》第二卷和《純粹現象學與現象學哲學的觀念》第一卷中所偏重的對意識體驗、意向活動與意向相關項、尤其是對感知行為和想象行為的細致分析,首先為以德法為主的歐洲大陸哲學提供了豐富的養料,為梅洛—龐蒂的感知現象學和薩特的想象力現象學奠定了基礎,甚至各種文學藝術學派,甚至建築學、倫理、法律,甚至經濟學的學派都可以從中獲益。而他在《邏輯研究》第一卷、《形式的與超越論的邏輯學》、《經驗與判斷》等著作中對符號行為和含義理論和判斷理論的獨特理解和特別關注,又為英美的語言分析哲學和邏輯哲學開闢了一個新的視野,成為這個派別的長期對話伙伴;尤其是分析哲學中心智哲學的研究方向,更是與胡塞爾現象學的意識分析並行不悖。

凡此種種,使得胡塞爾能夠帶著他的現象學在20世紀的兩大哲學流派之間從容踱步。他不會像尼采或海德格爾等人那樣被語言分析學家和邏輯學家們當做非科學的、非學術的東西不予理睬,也不會像弗雷格或卡爾納普等人那樣被人文主義思想家們和作家們看做是非文學的、非生命的東西束之高閣。

胡塞爾的歷史地位當然還遠不止于此。他在《內時間意識現象學》中的時間意識分析堪稱哲學中最抽象的和最形而上學的課題研究,並不遜于海德格爾的時間分析,而且此後也成為德里達進出現象學的門徑。胡塞爾在《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現象學》中的思想史考察則與人類在兩次大戰期間的自身宿命的反思息息相關,可屬形而下的工作領域,他在其中所提出的“生活世界”概念,比維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更有力地影響著今天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並成為當代哲人如哈貝馬斯思想的核心成分。胡塞爾在《笛卡爾式的沉思》中對他人(陌生意識)的意向分析,則把他的意識現象學帶入到社會學的研究領域,舒茨、萊維納斯、古爾維奇等人都從中獲益匪淺……胡塞爾的思想和影響是如此“繁雜”,在這里根本無法一一枚舉。我們只能說,胡塞爾身前發表的每一部著作,都在相關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