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決策行為︰偏好構建與判斷選擇過程

管理決策行為︰偏好構建與判斷選擇過程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項保華 李緒紅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904813X
  • ISBN13:9787309048131
  • 裝訂:平裝 / 24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借鑒吸收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等多學科研究成果,有效整合了決策所涉及的知覺形成、記憶構建、直覺突破等心理要素與情境比照、行思互賴、社會運作等過程環節,闡明了面對不確定情形,管理者在做出判斷、選擇、行動等管理決策過程中,可能表現出來的心理與行為傾向、偏好與思維特征,為人們真正把握決策過程本質,因勢利導利用這些傾向與特征,並通過實踐學習與鍛煉,使決策從意識的習慣轉變為有意識的行動,提供扎實的理論與實踐依據,以最終達成改善與提升個人、群體、組織、社會決策水平之目的。

本書采用“專家型思考、平民化語言”的寫作風格,既可用作我國高校管理類、經濟類專業學生“管理決策行為”課程的教學參考,更能滿足更為廣泛層面的各類管理決策實踐者與決策理論研究者的需要。
 

目錄

自序︰決策與做事比較
引言︰多屬性決策概述
1 選擇性知覺
2 重構式記憶
3 簡捷化直覺
4 情境性比照
5 互賴式行思
6 社會化運作
問卷︰教學及自測題
結語︰成書過程說明
特別提示
 

管理就是讓人愉快高效地做正確的事並取得成果,�只有真正了解人們行為背後的心理根源,才有可能因勢利導地實現管理目標。管理就是決策,需要通過判斷與選擇,以做出取舍,決定做些什麼與不做什麼。作為管理者其所遭遇的決策難題,其不同于一般的個人日常事務決定之處,主要在于其行為後果的嚴重性,會對他人甚至組織的成敗得失產生不可逆轉的潛在影響。俗話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所反映的就是這種道理。

決策的關鍵在于,如何進行創造性思維,以解決多因素、多主體所面臨的矛盾沖突。決策不同于一般的做事。純粹的做事過程,往往面對的是確定性環境,不涉及判斷與選擇問題,通常只要按部就班行動,最終自然就會有結果,所以可形象地稱為“動手不動腦”;而純粹的決策過程,往往面對的是不確定環境,處處需要做出判斷與選擇,時時涉及前瞻分析與權變行動,否則就易出現意料之外的嚴重後果,所以可形象地稱之“動手更動腦”。決策的動腦拿主意與做事的干活出成果特點,可通過以下做事︰確定環境下,無需判故事加以形象地說明︰�

做事︰確定環境下,無需判斷選擇,“動手不動腦”;決策︰不確定環境下,需判斷選擇,“動手更動腦”。

農夫雇了一個幫手叫杰克。農夫告訴杰克去犁一塊地,別人至少需要一天的活,杰克半天就干完了。農夫讓杰克去打掃谷倉,半天的活兒杰克一小時就完成了。再後來,農夫讓杰克去地窖挑土豆。把好土豆和爛土豆分開,這項正常人無需一小時即可完成的工

四個小時過去了,杰克還沒從地窖里出來。農夫下去一看,發現杰克坐在地上,眼楮盯著手里的一個土豆,臉上露出絕望的表情。“杰克,你怎麼啦?”農夫問道,“你都干完了嗎?”“沒有,先生,”杰克悲傷地回答。“我喜歡干活兒。真見鬼,我可以整天地干活都不感到怎麼累,但就是恨透了這些該死的拿主意!”

拿主意與干活,這兩者有著明顯的差異,前者關鍵在動腦做決策,後者重心在動手多做事。決策涉及判斷、選擇、行動整個不斷變化的時序過程,而不是一種固定不變的狀態。決策常常不存在明確的結論,並且對許多問題並沒有現成的答案,它的重點在于解題方案的創新性構建。所以,在決策過程中,一旦人們調動自己的知覺、記憶、直覺,對問題進行簡化、分類、歸納,難以得出明確結論、而又必須做點什麼時,就會面臨非常痛苦的判斷取舍困惑,讓人感受到舉棋不定、寢食難安等焦慮情緒。

做事太多,讓人身累,“想睡覺卻沒時間睡”;決策太重,讓人心煩,“有時間睡覺也睡不著”。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