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

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張法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125484
  • ISBN13:9787300125480
  • 裝訂:平裝 / 33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文化精神是一文化中一切時代、一切思想的總和。本書從文化精神的角度研究中西美學。作者從文化範式入手,在把握中西美學基本精神和對中西美學作宏觀整體比較的前提下,切入到中西美學中“和諧”、“悲劇”、“崇高”、“荒誕與逍遙”、“文與形式”、“典型與意境”等基本概念,以及“創作理論”、“靈感理論”、“靈感的主體構成”和“審美具體方式”等具體問題,並結合了大量的中西藝術實踐,作了觀念的梳理與理論的分析概括,來尋找橫跨不同範式之間的共同規律。


張法,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國務院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學,審美文化,思想史。主要著作有︰《美學導論》、《美學的中國話語》、《中國美學史》、《中國美學史上的體系性著作研究》、《20世紀西方美學史》、《20世紀中西美學原理體系比較研究》、《走向全球化時代的文藝理論》、《中國藝術︰歷程與精神》、《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藝術學卷)》、《佛教藝術》等。
 

目錄

韓文版序
引言 中西美學比較︰緣起、內容、意義
 一、比較潮流的興起
二、本在範式沖撞中的美學
三、中國美學走向現代形態的背景
四、中西美學比較︰方法、內容、意義
第一章 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一節 有與無
第二節 形式與整體功能
第三節 明晰與模糊
第二章 中西美學的整體比較
 第一節 中西美學的存在形態
 第二節 中西美學理論的結構方式
 第三節 中西美學的歷史發展
第三章 和諧︰中西文化理想追求的審美凝結
 第一節 中西和諧的不同起源
 第二節 中西和諧的基本特征
 第三節 中西和諧的美學表現
 第四節 中西美學和諧的不同走向
第四章 悲劇︰中西文化內在困境的審美凝結
 第一節 悲劇意識的定義和中西形態
 第二節 保存與毀滅︰中西愛情悲劇意識
 第三節 護禮與求真︰中西悲劇意識的不同側重
第五章 崇高︰中西文化超越意向的審美凝結
 第一節 崇高的核心及其在中西文化中的展開
 第二節 西方崇高的諸形態
 第三節 中國崇高理論的諸形態
第六章 荒誕與逍遙︰中西文化自由極境的審美凝結
 第一節 抗爭、自由、荒誕
 第二節 退隱、逍遙、夢幻感
第七章 文與形式及其深入︰中西審美對象結構理論
 第一節 文與形式
 第二節 文與形式的展開
 第三節 多層結構的審美對象
 第四節 人格結構的審美對象
第八章 典型與意境︰中西審美對象的最高境界
 第一節 典型與意境及其文化精神
 第二節 典型及其歷史演化
 第三節 意境及其歷史演化
第九章 中西美學的創作理論
 第一節 慕仿自然與心師造化
 第二節 想象與內游
 第三節 直覺與興
第十章 中西美學的靈感理論
 第一節 確然神賜與宛如神助
 第二節 天才與人品
 第三節 無意識與參悟
第十一章 中西美感的主體構成
 第一節 中西美感主體構成的初型
 第二節 中西美感主體構成的歷史發展
 第三節 中西美感主體構成的定型與轉向
第十二章 中西審美的具體方式
 第一節 觀照方式︰游目與焦點
 第二節 體悟與認識
 第三節 去除情欲與激發情欲
 第四節 心向往之與雙向超越
後記
附錄一 主要西方人物原名及生卒年表
附錄二 主要西方概念中英對照表
本版附錄一 一次關于中西美學比較的中韓對話
本版附錄二 比較文化學︰緣起、內容、方法
本版附錄三 從中西印思想比較,看何以西方率先進入世界現代性進程
本版附錄四 比較美學︰中國與世界
本版附錄五 中西美學原理著作的整體比較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要再版我的《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現在回想起來,此書對于確立我的學術思想和學術個性,具有相當大的作用。我在寫作此書的過程中形成的做學方式,可以說一直貫穿我以後的學術著述之中。因此,此書與我的學術緣起和演進.都有甚多的關聯。

此書于1994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然而其萌動卻開始于我在川川大學中文系讀本科期間(1978—1982),入校之初.正是文學理論界關于“形象思維”討論熱烈之時,在其影響F,我三年級時的學年論文寫的是《論形象思維》。在寫作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甚多,特別是與形象思維相關的“靈感”問題,惹我關注和好奇,為了真正地理解這一問題,我查閱了當時能夠找到的中國古代和西方所有關于靈感的理滄。我發現,中國與西方對靈感問題的理論,是相當不同的,中國的理論是以“突然性”為核心的,西方的理論足以“對象化”為核心的。于是寫成了兩篇論文,一篇是中國的,一篇是西方的,後來只用了西方的一篇作為本科畢業論文。這兩篇論文的內容,基本上進人了《中國美學與文化精神》中“中西美學的靈感理論”一章。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美學研究生(1982—1984)的時候,細讀康德的《判斷力批判》(上冊),讀到“崇高”內容時甚有感觸,寫了好幾段感想,聯想到以前讀朱光潛介紹柏克的崇高,覺得在性質上很不相同,于是找來柏克《論美與崇高》的英文版,讀後發現,康德和柏克都把崇高客體用于與人敵對的對象,這與中國把”崇高” 一詞都用于正面形象是不同的,于是全面搜尋中國和西方關于崇高的言說,寫成J,關于《從東西方哲學差異的角度看崇高》一文,此文經劉小楓推薦給李澤厚先生,李澤厚先生又推薦給葉秀山先生,略有刪節後發表在1985年的《外國美學》上.該文的思想和材料構成了《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中“崇高︰中西文化超越意向的審美凝結”一章的主要內容。這兩篇論文的寫作,構成了我做學的豐要模式。這就是︰對任何一個重要問題,都要在中國和西方兩個方面進行問題史細查,然後分析綜合,以史出論。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中國人民人學美學教研室工作後不久,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在深圳召開成立大會,會前受樂黛雲先生之命寫一篇論文。(在北京大學畢業前,同窗劉小楓把我大力引薦給樂黛雲先生。)我想借此機會對中兩哲學的基本問題進行一次思考,在寫此篇文論時劍樂黛雲先生家中借了相當的英史著作,包括當時國內極少的德里達的著作,後來寫成了《有與無及其展開——論中西文化的根本差異》,該文很受樂黛雲先生的賞識,安排我在大會上作了第一個豐題發言,1986年略有刪節後發表在胡經之主編的《文藝美學》第1輯上,後來進一步修改後,成了《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巾的第一章“中西文化的摹本精神”。通過這篇論文的寫作,我基本上形成了關于中西文化差異的基本觀點.後來由于中國人民大學美學研究生課程體系的需要,我被授命開沒“中西美學比較”課程時,基本上以此為核心‧結合每一問題的具體材料,展開為此書的各個問題。自198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講授此課後,一直開到1998年,邊講邊寫邊改,在20世紀80年代未期還用此講稿給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開過“中西比較詩學”課程。在幾年講課的基礎上完成和出版了此書.之後1995年我去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做訪問學者.1996年初又到哈佛大學。我在中國人民大學的同事馮禹博士先到哈佛大學燕京學院任教,我送丁一本《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給他,馮禹博士去過印度,他翻了一下之後,說了一句讓我當時非常震驚的話,他說︰與印度比起來,中國文化是不斷變化而且變化很大的。我由此悟出了‧從任何比較得出來的特點,只有與比較物在一起才能夠成立。佔代中國與西方歷史的大變動相比.是相對靜止不變的文化,與更為靜止不變的印度相比,又是不斷大變的文化。這是一個非二言兩語能夠說清楚的非常思辨且有意思的問題,不在這里展開。此後在哈佛大學的一年多時間里,我除了繼續關注中西問題,對中西以外的文化給予了相當大注意,閱讀、購買、復印了相當多的資料。正是在美國訪學的積累,回國後不久,寫出了《詢問佛境》一書,于2000年出版,後來又作了一次增改,以《佛教藝術》之名于2004年出版,這一課題足對三大佛教圈——印度佛教圈(印度和東南亞佛教)、漢化佛教圈(中國漢地佛教及朝鮮、日本)、藏傳佛教圈(以中國西藏佛教為主)的佛教藝術(佛塔、石窟、寺廟、佛像等)進行比較研究.可以說,是《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的比較路子的進一步擴大。回想起來,寫了《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之後,在做每一學術研究時,幾乎都有一種比較的視野,在一些看起來很�題的寫作中,如《中國美學史》、《中國藝術︰歷程與精神》、《20世紀兩方美學史》、《史藝與中國現代性現》等,比較都佔了相當的部分,比如在《走向傘球化時代的文藝理論》中,在進行中西美學和藝術比較的同時,也把印度、伊斯蘭的美學思想引進來,與之比較;在《美學導論》中.“美的文化模式” 一章,是專就中國、西方、伊斯蘭、印度四大文化的美學特色進行論述的,由于資料和水平的限制,對四大文化的美的模式的研究水平,尚處在起步階段,但存中國美學原理的寫作里,這一內容的提出,還是一種新的開拓。

我的做學歷程,由此一直都在以一種比較的方式進行,至少在一點上自己較為滿意,就是超出了現代學術演進中越來越嚴的學科分割所帶來的局限的一面,現在回想起來,如果只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領域里,兩耳不聞外域事.一心只讀此域書,恐怕是很難把此域寫好寫深的,自己目前所寫的書的水平就會比現在差很多。比如,我的《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的內容已經寫了一部分,口r以JI︰課時,正好美學教研室同時需要開沒西方當代美學的課程,而在為這一門課寫講稿把西方後現代弄清楚了,繼續寫《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時,整個內容也得到了提升。又如,倘若我在寫《美學導論》之前,沒有讀相當的佛教和伊斯蘭藝術的書,這一本書現在呈現出來的樣子就一定會要差許多。

總之,自我進行學術研究以來,所寫的東西,從題目名稱上看,有點東一下,西一下,亂亂的,但從比較的眼光看,就可以得到一種理解。而這些都是受益于《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一書的寫作的,從而對此書頗有敝帚自珍的情懷。可以想象,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要再版此書時,很讓我浮想聯翩……

2010年6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