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農神壇

先農神壇
定價:180
NT $ 157
  • 作者:董紹鵬 潘奇燕 李瑩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7736644
  • ISBN13:9787507736649
  • 裝訂:平裝 / 21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它們承載著人類文明發展的足跡,先農壇和先農文化無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親耕享先農,是封建社會國家的重典之一,它處處體現著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體恤民生的樸素思想。先農壇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及皇帝親耕禮儀在人文上代表的文化意義,需要我們深入研究。通過研究並闡釋它的文化面貌,對展示先農壇及先農文化,對促成明清北京先農壇將來作為中國古代農耕文化最高的物質載體力爭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都具有現實意義。

本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敘述了我國古代祭祀先農及相關神靈活動的產生、發展歷程,明、清、近現代北京先農壇的滄桑。這其中,特別是明清北京先農壇,是先農、太歲、天神、地祗等眾神之家,是明清兩代皇帝親耕享先農的重要場所,五百多年間,這里曾以國家名義舉行過無數次規模空前、聲勢宏大的祭祀大典,至今這里還保留許多不同形式的建築遺存。古代世界很多民族都經歷過農業文明這個階段,在全人類歷史過程中,工業文明、後工業文明只有幾百年的歷史,而農業文明則延續了幾千年。在這幾千年中,各民族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對于農神的祭祀在世界上許多農業文明古國都曾出現過。因此,本書在較為充分地表述中國本土以炎帝神農氏為代表的農業神祗的同時,還通過與世界古代文明中農神祭祀的比對,呈現了我國的先農壇、先農祭祀在世界古代文明中所處的重要地位。
 

目錄

一、炎帝與先農神農氏、耕禮︰先農的產生及內涵
(一)炎帝與先農神農氏
[附]炎帝陵
[附]先農後稷
(二)耕禮
二、田享先農︰漢代至元代的先農祭典
[附]大司農籍田令
三、從一次失敗的親耕說起︰明清北京先農壇的先農之祭
(一)明代先農之祭
(二)清代︰先農之祭的巔峰
[附]明代皇帝親耕親祭統計
[附]清朝皇帝親耕親祭統計
[附]耆老
[附]清雍正帝御制三十六禾辭
四、北京先農壇的百年滄桑
(一)晚清的蒙難︰庚子之役
(二)當神聖已成往事
[附]忠烈祠
[附]先農壇民國十九年植樹節植樹典禮紀念標識
(三)先農壇的新生
[附]清乾隆帝御筆《皇都篇》、《帝都篇》石幢
五、聚集眾多神靈的北京先農壇
(一)凶煞太歲
(二)風雲雷雨天神壇
[附]清代風雲雷雨廟
(三)岳鎮海瀆地祗壇
[附]岳鎮海瀆
六、北京先農壇︰沿革、布局與建築
(一)先農壇的營建沿革
(二)先農壇獨特的平面布局
(三)形態各異的先農壇建築
[附]旗 廟
[附]先農壇具服殿石碣
[附]先農壇艮岳太湖石
七、先農之祭在民間
(一)清雍正皇帝與地方先農壇
[附]清代及民國部分方志中有關地方先農壇的記載
(二)與祭先農之神文化內涵相近的民間迎春習俗
[附]清代方志中記載的迎春禮、鞭春牛、芒神式
八、農神的足跡︰世界古代文明中與農業相關的神靈
(一)天空中的神靈
(二)地面上的神靈
(三)農業職能神
 

上古先民,生存繁衍于天覆地載的空間,白雲麗日懸浮于穹隆形的藍天之上。藍藍的天空宛如一頂罩在人們頭頂上的巨型保護傘,而實際上,它並沒有給人類帶來真正的安全。一旦風雲突變,暴雨狂風、迅雷厲閃、冰川洪水、火山地震等眾多災難就會降臨人間,于是人們開始設想天庭地府住有主宰人類命運的至尊神靈,幸福和災難都由它們賦予,人們對之由畏生敬。為了祈福禳災,只有向它們頂禮膜拜祈求呵護,出現了樸素的神權思想和原始的宗教意識。對天神、地祗的崇拜,又衍生出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的崇拜對象,諸如天地日月、風雲雷雨、星宿、山川、水火以及某些動植物等的崇拜。炎帝與先農神農氏的崇祀即其中之一。

華夏自古以農立國,人們靠天吃飯。從先民的刀耕火種,到長期封建社會的耒耜犁鏵,始終沒脫離開小農經濟狀態,農耕文化的積澱,“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形成農業社會的理想形式,知識分子也向往著“桃花源”式的生活。農業人口魁地的依賴,安土重遷思想的形成,也是此種社會形態必然形成的結果,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既是農民的願望,也是統治者的祈求,也就都需要神靈的呵護。因此對先農神的拜祭,終封建社會之世,從未間斷。並且,對于和農業豐歉息息相關的眾多神靈,人們也關愛有加。清代對于先農的祭祀達到巔峰時期,祭儀繁瑣而隆重,聖祖康熙把自己學到的科學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自己也成了水利專家;在位13載的世宗雍正,竟然親耕親祭12次,並且有對優秀的老農授予八品頂戴這種空前絕後的舉措;高宗乾隆皇帝在御制詩中透露出“樂意詎因逢勝賞,悅心端為得嘉禾;當春最是耕犁急,每較陰晴發浩歌”,時刻不忘農桑。隨著世界文明的前進,大清王朝病人膏肓,20世紀初,終于敗亡在列強的堅甲利兵和自身的愚昧腐朽中。辛亥鼎革,結束了中國的長期封建統治。朝代已更換為民國,干戈擾攘並未平息,當時有位文人吳思訓,寫了一首竹枝詞詠先農壇︰“築壇曾此祀先農,稼穡先知自九重。豆剖瓜分無寸土,只余瓦礫臥枯松。”吳氏自注雲,“先農壇地多被主管人分賣抵薪資”,先農壇開始被拆毀分崩。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生活在政治斗爭中,顧及不到先農壇的興廢,在前人破壞的基礎上,地祗壇、天神壇又被無情地毀掉了。直到“文革”後的1979年,先農壇才被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提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逐漸被人們重視,由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合理地利用和保護起來。

改革開放後,人們擺脫了思想禁錮,新一代的文物保護工作者有了自由、寬松的學術研究環境。新的世紀以後,北京文博界出現了幾部有分量的業務專著,值得推崇和贊賞。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幾位中青年人,現在又盡心盡力地推出了這本《先農神壇》。他們的視野廣闊,采用了“竭澤而漁”的方式,把有價值的資料,不分巨細,兼容並列。當今的信息社會,又帶給他們諸多方便,讀者一卷在手,無需外求。雖然作品還顯稚嫩,也還存在著斧鑿痕跡,重要的是,他們加入了鶯啼燕囀的行列,更可喜的是“雛鳳清于老鳳聲”。在這里,應該為他們唱一首贊美詩。

趙迅
己丑歲秋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