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

玉雕
定價:288
NT $ 251
  • 作者:@張加勉 @編/著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0080217
  • ISBN13:9787200080216
  • 裝訂:平裝 / 190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玉器,是借助高硬度磨料(古稱“解玉砂”)用硬度很高的玉石琢磨而成的工藝品。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為了禮天地鬼神,古人精選“美石”,不惜費時費力,特意制作了具有“神器”用途的玉器。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代,玉器的用途從“神器”逐漸轉化為王權的象征物。西周時期,出于鞏同奴隸制王朝的政治需要,大力推行分尊卑、明貴賤的禮制,一些玉器被賦予奴隸制王權等級化的內容,這就是分尊卑、明貴賤的禮玉。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者出于鞏固封建制王朝的政治需要,大力宣揚“以玉喻人”、“賦予玉以五德”,由此確立了巾華民族愛玉、玩玉、藏玉的傳統觀念。因此,玉器從誕生之時起,直至清王朝結束,就不是一種普通的工藝品,而是中華文明的一個基本載體,在歷史上有著特殊的顯赫地位。

玉雕制作工藝的定名始于西周時期。西周王朝將當時制作祭祀器、禮器和宮廷珍玩的八種制作工藝列為“八材”︰“珠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木曰刻,金曰鏤,革曰剝,羽曰析。”由于文獻所記“玉曰琢”,“琢”就成為專指雕刻玉石的工藝,這也說明玉雕制作在西周已經成為一種王室重視的行業。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瑰寶璀璨流新韻—記北京玉雕
第一章 北京玉雕業歷史
第一節 北京玉器的起源
第二節 北京出土的漢唐玉器
第三節 北京出土的金代玉器
第四節 元代北京玉雕業概況
第五節 明代北京玉雕業概況
第六節 清代北京玉雕業概況
第七節 清末、民國時期北京玉雕業概況
第二章 現代北京玉雕業的振興和發展
第一節 現代北京玉雕業的振興和發展
第二節 現代北京玉雕的主要產品
第三章 玉石材料
第一節 含義廣泛的玉
第二節 常用的十種玉
第三節 玉石材料的選用和審查
第四章 玉雕的常用設備、工具與輔料
第一節 玉雕工藝原理
第二節 玉雕生產設備
第三節 玉雕生產工具
第四節 玉雕用磨料和拋光粉
第五章 玉雕制作工藝
第一節 玉雕制作工藝簡介
第二節 玉雕技法簡介
第三節 玉雕工藝品的包裝
第六章 北京玉雕技藝的傳承
第一節 北京玉雕技藝傳承方式概況
第二節 現代北京玉雕名藝人概況
第七章 現代北京玉雕名作欣賞
後記
 

北京工藝美術在悠久的京都文化孕育中,經歷了千年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手工藝文化形象。它既是北京京都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中國優秀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起源于手工藝的創造。手工藝在漫長的歲月里維持著古代人類的生存,維系著古代社會的秩序,成為提高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主要活動。歷代手工藝技藝承前啟後,文脈綿延不斷,產生了無數經典藝術品,被今人稱為文物的古代手工藝品。是人類文明的千古絕唱。

在物質和精神單純的古代,人們把智慧和精力集中地傾注在手工藝品的創造中,每一件器物上總是承載著完善的實用功能與完美的審美功能。手工藝群體以畢生精力和情感在器物上竭盡心力地表達著美的理想,表達著與大自然交流中的體悟。我們從古代不同歷史階段手工藝制品的造型、紋飾、材質與工藝制作中,可以清晰地解讀到那個時期的社會形態、生產力水平、手工藝在時代發展中的作用,以及人們的生活習俗、宗教觀念、文化態度等信息。所以工藝美術品不僅是生活用器,也是一個民族文明和文化的生動載體。

北京工藝美術品種豐富多樣,技藝高超,格調高雅,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具有特殊地域、特殊歷史背景、特殊文化影響的手工藝術。遠在3000多年前,北京即是燕國的都城。在西周燕都遺址的發掘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手工藝品,其中青銅器、陶器、漆器、金器、玉器等制品尤為精致。在北京相繼成為遼、金、元、明、清五個朝代的帝都後,手工藝制品進入宮廷,由此得到迅速發展,至清代達到頂峰,從而奠定了北京工藝美術品大氣、莊重、高貴、精致的文化氣質。在帝都文化的帶動下,其造型設計穩重、端莊,紋飾嚴謹、飽滿,色彩沉穩、典雅,工藝精致、細膩。富有審美意韻,尤其在原材料品質的選擇、利用上更為考究。面對宮廷、貴族、文人的文化需求,北京工藝美術匯集了一支知識豐富、功底深厚、流派紛呈的工匠隊伍,在自成體系的工藝設計制作、生產模式、傳承方式的構架運營中,積累了一批手工藝精品。通過朝代更迭流傳、私人收藏和考古發掘,這部分精美的藝術品較好地展現于世人面前。

北京工藝美術中最具文化和手工藝特色的玉雕(北京慣稱玉器)、象牙雕刻、雕漆、景泰藍是著稱于世的“四大名品”,代表了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最高水平。北京的玉雕、象牙雕刻、雕漆、景泰藍工藝秉承了我國傳統工藝文化、儒家文化、宮廷文化中的“神工”精神。在“天、地、人”和“物、工、情”的契合中,突顯了人的學養、審美、道德在治藝中的核心地位。

玉雕、象牙雕刻、雕漆、景泰藍是以名貴材料為媒介的手工藝術。因而。歷代工匠均十分重視主觀審美對材料品質的選擇和研究,十分重視對材料的巧思妙用,十分重視運用工藝對材料進行精雕妙琢。工藝技法是工匠們對“創”與“作”的心靈寄語,是其情感、審美趣味終極表述的手段。在作品創作過程中,即使材料相同、工藝程序相同,在不同工匠的手里。所創造的藝術品的形式及藝術品都會是迥然各異的。在工藝制作實踐中,工匠們在因襲一般工藝手法的同時,各門派的個人也發揮著各自的工藝絕技和手法。這些共性的和個性的工藝技法,有的是可以用語言、手藝、形象去表達的,但其中也有只能用身心引導感官去體悟的經驗和知覺。如用視覺審察玉石被外皮包裹著的內在品相;用听覺辨音判斷器物磨制的薄厚分寸;用味覺感知原材料配比的適度;用觸覺體察爐火的溫度等等。這些絕技即是工藝美術行業經年累月形成的工藝技術、工藝法則、工藝原理、門派工藝文化特點、技藝經驗以及諺語口訣等,這些都是工藝美術珍貴的財富,屬非物質文化層面的寶貴遺產。工藝美術千年傳承不息全憑這些技藝薪火相傳,而技藝的保存自古以來遵循的唯一方式是父子、師徒心口相傳。古時雖有對手工藝的文字記載,如《考工記》、《硯史》、《格古要論》、《天工開物》等相關名著,但相對工藝美術發展歷史、遺存的手工藝實物和諸多品種的技藝經驗而言,實在是太稀缺了。何況技藝單一地靠心口相傳,往往是很脆弱的。手工藝群體或個體一旦遭遇變故,品種、技藝將會中斷或消失。回望手工藝的發展歷程,由于長期以來缺乏相關資料、圖片、實物的記錄和保存,即使今天我們要撰寫、編輯三四十年前已故老一輩工藝美術大師的專集,已是困難重重了。所以如今搶救、挖掘、整理、保護北京工藝美術文化實屬刻不容緩。

今天,搶救和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已成為全社會的願望、共識和責任。國家把發展文化、繁榮文化放在戰略的高度加以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已經成為我國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正遵循著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施著全方位、多角度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工藝美術系列的編輯出版,是從理論、文化、圖片等角度對北京工藝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建立的一種模式。《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通過對北京工藝美術具有代表性的玉雕、象牙雕刻、雕漆、景泰藍技藝的起源,以及各個歷史時期的表現形式、藝術特色、技藝工序過程、材料及工具應用、傳承方式和傳承譜系的介紹、優秀作品的匯集,深入地展現了北京工藝美術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學術價值和工藝文化價值,突顯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特質,形成了對工藝美術技藝物象永久性的積累和保存,並且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創造出良好的文化空間和學術氛圍。這套叢書的出版對繼承、研究、傳播北京工藝美術文化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對保持北京工藝美術文化品格的獨特性和民族工藝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